张海峰 倪淑君 李景荣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方法]对黑河地区广泛使用的9个黑木耳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916、158、伊耳多斤6个品种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快;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黑29、黑V15、916、黑金7个品种生物学效率均超过70%,均产干耳都达到42 g以上,其中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质量较好;栽培时,应根据各菌株对温度、空气、光照条件的要求,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结论]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表现较好,推荐作为黑河地区袋料黑木耳栽培品种。
关键词黑木耳;品种;生产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33-02
作者简介张海峰(1977- ),男,吉林榆树人,副研究员,从事食用菌等农牧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营养丰富、口感好,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且对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润滑和吸附作用,是一种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1]。目前,黑河地区栽培的黑木耳品种多而杂,产量品质各异,为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笔者在黑河市爱辉区的黑木耳实际生产条件下对广泛栽培的9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为栽培用户选择菌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黑29、黑V15、916、158、黑金、伊耳多斤9個品种,均购自黑河当地市场。
1.2试验配方母种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pH自然;栽培种培养基为杂木屑80%、麦麸15%、豆饼粉3%、石灰、石膏适量,pH 8~9;栽培料培养基为木屑80%、麦麸15%、豆饼粉3%、石膏1%、生石灰1%,培养料含水量55%~60%。
1.3试验方法
1.3.1菌丝培养。供试菌株按常规方法制作各级菌种,5月14日接种栽培袋。9个品种均以1∶20的比例接种上述配方的栽培料培养基中。每个供试菌株生产栽培袋600个,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200个。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中培养,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观测菌袋中菌丝的长速、长势和栽培袋满袋天数。
1.3.2子实体培养。菌袋发满后在10 ℃下培养7 d左右进行排场见光、催耳管理,观察现耳时间、现耳比率及污染率。出耳采用全光地摆法,出耳时温度完全依靠自然温度,田间管理时需要调控湿度和通风,对各菌株菌袋的产量、生物转化率、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菌丝生长状况比较由表1可知,所有供试菌株菌丝在栽培料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除黑V15、黑金两个品种菌丝长势一般、满袋时间稍长外,其余品种差别不大。
2.2子实体生长及产量对比由表2、3可知,各品种在耳线形成、原基形成和耳基封口时间上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且现耳比率均为100%。这说明,安排好生产时间后,对黑木耳产量和质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从产量上看,除了158和伊耳多斤产干耳重均低于40 g外,其余7个品种产干耳重均超过42 g,黑金产量最高达到了47.87 g。
2.3经济效益对比由表4可知,除了158和伊耳多斤两个品种生物学效率较低外,其余7个品种生物学效率均达到70%以上,符合生产的需要;从每袋收益和纯利润上比较,各品种依次为黑金>黑林3号>黑V15>916>黑林1号>黑29>丰收2号>伊耳多斤>158。
3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916、158、伊耳多斤6个品种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快;从产量上看,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黑29、黑V15、916、黑金7个品种生物学效率均超过70%,均产干耳都达到42 g以上,其中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质量较好;栽培时,应根据各菌株对温度、空气、光照条件的要求,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综合各项因素可知,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表现较好,推荐作为当地袋料黑木耳栽培品种。
参考文献
[1] 陈艳秋.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新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