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娟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加沐舒坦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沐舒坦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病情反复加重的次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病情加重平均为0.5次/每人低于对照组2.5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痰量减少30.2±11.3ml多于对照组8.1±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长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罗红霉素;支气管扩张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27-01
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极易长期反复的感染,长期反复的发作能够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更甚者会缩短患者寿命,目前对于该病尚没有理想治疗方法[1]。为了分析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长期疗效,笔者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2至61岁,平均年龄(40.1±3.8)岁,病程3至10年,平均病程(4.1±1.2)年。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2至61岁,平均年龄(40.1±3.8)岁,病程4至10年,平均病程(3.9±1.5)年;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3至61岁,平均年龄(40.3±4.2)岁,病程3至10年,平均病程(4.2±1.3)年。患者均存在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病程大于两年,且均经高分辨率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罗红霉素每次75mg,每日两次,沐舒坦每次30mg,每日三次,治疗6个月。
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口服沐舒坦每次30mg,每日三次,治疗6个月。
1.3 疗效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好转以及无效四个标准:咳嗽小时,无再次感染为显效;咳嗽明显的减少,痰色白,且半年内再次感染小于1次为有效;患者病情好转,但是尚未达到有效的标准,半年内再次感染大于两次为好转;患者半年内仍然反复感染,咳嗽咳痰,痰色黄、量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患者治疗期间再次感染情况以及24h痰量减少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病情加重平均为0.5次/每人低于对照组2.5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痰量減少30.2±11.3ml多于对照组8.1±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 (n/%)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内科常见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组织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树发生异常扩张[2]。支气管发生不可逆性扩张后清除分泌物的功能丧失,引流功能差,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肺部感染。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该菌群最大的特点是体内难以被清除,非常容易产生多重抗药、经久不愈。因此支扩的患者多会长期反复感染,导致肺腑感染,迁延难愈。
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藻酸生物合成途径,减少气道黏膜的分泌物,减少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产生,抑制细菌游走运动等途径治疗支扩反复感染的产生[3]。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32%,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病情加重平均为0.5次/每人低于对照组2.5次/人,观察组患者24h痰量减少30.2±11.3ml多于对照组8.1±7.3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罗红霉素能够提高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反复感染的次数等。因此,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长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烨,朱纯,戴莉莉.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49-50.
[2]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42.
[3]李为春,李丽,丛俊华.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治疗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