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红利”与城市经济发展

2014-04-29 22:10朱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红利商业交通

朱鸽

摘要:依托地铁交通的建设而形成的地铁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铁红利”,产生了如推动城市商圈发展、带动消费增长、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随着都市经济圈的进程加快,这些“地铁红利”也将辐射整个城市群。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地铁交通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红利”;地铁经济;城市经济;都市经济圈

一、引言

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建成开始,地铁以运量大、速度快、安全便捷、准点舒适等突出优势,而深受世界各地城市居民的欢迎,成为全球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同时,地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用地紧张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问题的突出矛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地铁对城市交通的分担率,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噪音污染和用地紧张局面。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累计19座城市建成投入运营城市轨道线路87条,运营里程达2539公里,其中地铁里程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当前,在中国大地兴起的地铁建设热潮集中体现了老百姓和各级领导对城市交通等问题的高度关注。

纵观世界地铁发展历史,地铁交通的建设在节约土地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地铁交通系统的建设为我国城市化开辟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1世纪,中国将迎来地铁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地铁经济时代”,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铁市场。本文针对地铁交通的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地铁红利”的概念

众所周知,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快捷安全、风雨无阻的公益性交通工具,地铁不仅能大幅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还会改变城市的商业布局,促进沿线地区地产、物业的发展,所到之处形成“地铁经济带”,为提高城市化率创造条件,从而有力带动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因地铁交通的建设而产生的城市化福利被新闻媒体亲切地称之为“地铁红利”。地铁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而“地铁红利”则反映为地铁经济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利好现象。

所谓地铁经济,就是依托地铁交通的建设发展,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地铁红利”,简单地说就是由地铁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的部分。根据功能需求,地铁经济分为地铁内部经济、外部经济以及衍生经济。

地铁的内部经济是指由地铁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直接反映在地铁票务、地铁广告、商铺租金等收入構成的营业收入上,与地铁各部门息息相关。地铁的外部经济是指地铁对外部相关部门和区域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往往表现为地铁沿线区域房地产升值、楼市火热等方面,因此它不一定反映在地铁部门。地铁的衍生经济是指与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区域以某种方式合作,将外部经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地铁部门,使之成为地铁部门的衍生产品。简单地说,地铁经济就是通过特定方式使地铁的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带来宏观的经济效应。

三、地铁建设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地铁红利”

自1969年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至今的40多年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交通“红利”:快捷便民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以每年约1%的速度增长,每年有13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城市公众交通压力日趋繁重。

与城市传统公众交通工具相比,地铁交通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运载能力巨大,是地面公共汽车的7~10倍;二是速度优势明显,地铁运行速度是一般公共汽车的2~4倍,大大节省了乘客的出行时间;三是准时准点,地铁运行于地下独立轨道,不与其他交通系统重叠、交叉,行车过程中极少受到交通干扰;四是安全性高,与公共汽车等其他地面交通相比,地铁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小很多;五是不占据陆地空间,节省土地,有效缓解拥堵路况。此外,地铁由电力驱动运行,每公里的能量损耗只有地面交通的15%~40%,而噪音和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则仅为地面交通工具的6%~10%。因此,地铁还有低耗能、低污染的突出优点,对城市发展而言,地铁交通的建设还带有一种环境“红利”。

(二)商业“红利”:改变城市商业结构,促进商业快速发展

地铁沿线和枢纽站大多是城市交通节点集中区域,哪里有地铁,哪里就有人流。随着区域人口的增加,商业资源便会逐渐围绕这些站点和枢纽集聚,形成所在城市的新商业中心。地铁交通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城市地面商业结构,还给城市增添了许多地下商业场所,使城市的商业形态更加丰富。地铁站点内的各类商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潮流地,美食、购物、娱乐一应俱全。上至地面商业区,下至地下商场,这两种商业模式构成了新的商业结构,而依托地铁轨道的延伸和交界,这些围绕地铁而兴起的商业结构通常相互辐射、有机串联,形成更大的商业辐射区。以拥有无锡地铁“最长站线商业开发区间”之称的“三东区间”为例,该区间坐拥城市中心,西邻地铁1、2号线换乘站三阳广场站,东邻2号线东林广场站,全长428米。有效连接两大地铁站点的同时,它还是崇安寺地块商业开发的延伸。“三东区间”建成后,地下二层为地铁运行轨道,而地下一层则开发为地下商业街区,届时位于无锡市中心繁华商业地段的“三东区间”将以穿梭于区间下的地铁为“躯干”,紧邻的两大地铁站的各出入口充当“血管”,连接地面周边各商圈和地下商业街区,而地铁带来的巨大人流则通过“血管”为地上、地下商业区不断“输血供氧”,从而形成立体式商业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地面周边的各大商圈之间及地面商圈与地下商业街之间,依托地铁的运载和核心枢纽功能,有效联动,形成更大的商业辐射区域,使无锡市中心的繁荣商业得以强化并持续。

(三)经济“红利”: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说法:“地铁一通,房子卖空”。从地铁交通的规划、建设再至通车,地铁沿线周边的地价、房价和租金往往跟着攀升。地铁交通体系四通八达,大大提高了城市各区位的可达性和便利性,从而赋予了“地铁房”良好的投资价值,这是地铁驱动周边楼市旺盛的关键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地铁5号线仅立水桥商圈,方圆三公里内住宅面积多达1500万平米左右,而居住人口近百万;香港地铁开通后,地铁周边物业平均升值50%左右,沙田地铁站出口房租比过街的沙田广场房租高出近两倍。可见,由于城市地铁交通带来的出行方便,人们更愿意在地铁沿线各站点附近置业或租房。这些聚集在地铁沿线周边的居民,将为附近的商圈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地铁交通的建设主要依靠当地政府雄厚的财政投入。一条地铁的造价非常昂贵,每公里的投入一般需4.5亿~6亿元。相关研究显示,政府对大运量的地铁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可以带来社会经济效益5~8倍的产出。以重庆市为例,其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对城市GDP的直接贡献为2.63倍,即每投资1亿元可新增2.63亿元GDP,并提供8466个就业岗位,综合贡献率高达6.2倍。这主要因为从地铁交通的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将涉及装修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基建、采矿业、钢铁、水泥、通讯及广告等多个相关产业,地铁的投资建设大幅了推动了这些相关行业发展和创收。同时,地铁沿线的房地产热则进一步给机械制造、采矿业、钢铁等行业带来丰厚利润和广阔市场。

(四)文化“红利”:民生工程传递人文关怀,提升城市魅力

地铁是一种城市公益性交通工具,体现着“现代人与城市”的人文关系。它是为民服务的出行工具,不仅快捷便民,而且舒适安全,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同时,修建地铁带动了一定规模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和维护,将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相关就业岗位,进一步体现了民生工程的本质。修建地铁也是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在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会引致新闻媒体的大面积跟踪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所以,地铁交通的建设使城市的形象魅力和知名度获得显著提升。而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对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旅游发展等均大有裨益,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因地铁交通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无疑对城市的消费增长和商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地铁红利”的跨城延伸探寻

地铁交通是双向型服务的城市基础建设,既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安全快捷的绿色通道,同时也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地铁只为一城服务的局限正渐渐被打破。

2010年11月3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到佛山段首通段开通,成为我国第一条跨市地铁线路。广佛地铁线全长32公里,于2012年全线通车,广州到佛山全程只需要39分钟。广佛地铁线的开通无疑使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实现同城化迈出重要一步。

2013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条跨省市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开通试运营。该线路的通车使“昆山生活,上海工作”的生活模式成為可能。据媒体报道,在昆山—上海地铁开通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均已规划轻轨线路直接与上海地铁相连。“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也提上日程。

从地铁广佛线到沪昆线,再到未来逐步建成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原本只服务于单个城市的地铁已跨城而出,与相邻城市贯穿连通,为实现“地铁都市圈”创造重要基础。而地铁交通所具有的灵活性、便捷性和实惠性等独特优势,相较于城际公交和高铁,更能快速和有效地带动周围商圈的发展,把“地铁红利”由点及面,惠及整个都市经济圈。

建设城际地铁,将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及邻近的卫星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为快捷。在有效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城际地铁交通的便捷和实惠还将吸引中心城市的人才选择在邻近的卫星城市置业生活,从而拉动卫星城市的经济、商业发展。同时,卫星城市开通地铁后,将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交通条件和生活质量。卫星城市也将获得地铁经济带来的一系列“地铁红利”: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商圈的发展和消费增长等。“地铁都市圈”的建立将缩小区域间差异,促进经济都市圈的均衡发展,有效增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带动都市圈整体GDP增长。

参考文献:

[1]邹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4).

[2]马超群,王玉萍,陈宽民.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07).

[3]张晓莉,张泓,刘勇.“地铁经营+物业发展”盈利模式的内涵与操作思路[J].都市快轨交通,2008(02).

[4]周明非.地铁经济效益的探寻与研究——发掘上海地铁的功能需求[J].现代商业,2007(2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红利商业交通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繁忙的交通
商业前沿
小小交通劝导员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健康红利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