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杨
【摘 要】近几年课外补习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影子教育的危害及原因,然后从学校、政府、考试制度、考核机制、招聘模式和市场准入制度六个方面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影子教育;课外补习;教育;主流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外补习呈流行之势,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有需求的地方都有市场,有偿课外补习遍地开花。教育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体系(shadow education system),国外研究者对教育补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繁荣至今,产生的大量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所参考利用。[1]国内研究者(如黄爱玲、王有升)对课外补习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一、影子教育的概念
课外补习是学生除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为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参加的课外学习活动,因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内容,故而又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 [2]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有问题或对学习不感兴趣,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参加课外补习,他们希望通过课外补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出色。
影子教育理论上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等。[3]影子教育的存在有其主观、客观原因,但也给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拟分析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文化补习的危害、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外文化补习的危害
课外补习市场如火如荼,学生和家长迷信课外补习的积极作用,但课外补习由于补习教师素质不一,主要靠学习时间的增加提高考试成绩,对学生有以下危害:
第一,课外补习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极为有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课外补习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获得一些学习上帮助以便赶上班级正常的學习和教学活动。这本是课外补习的积极方面,但现阶段课外补习多集中于升学应试科目,大多数的课外补习是通过对课余时间的过度利用而提高学生成绩的,从而缩短了学生们的闲暇时间,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第二,公立学校的在职教师兼任课外补习机构的老师或做家庭教师会占用他们大量精力并影响其本职工作。一些公立学校的在职教师为了能够多招学生故意遗漏知识,把本应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留到课外补习的课上,这会迫使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还有些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到自己办的补习班去补习,否则,他们在学校课堂上就会受到冷落。这些都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同时严重损害师德形象。
第三,有些课外补习班的教学内容是对正规学校课程的提前学习。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就必须付出双倍的时间,这必然缩短了学生的业余时间,无形中使学生养成低效的、依赖性强的学习习惯,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不良心态:不学两遍或不参加补习班就学不好。由于课外补习科目的考试取向性,大多数补习教师只注重考试技巧的训练,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试题来训练考试技巧,从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外文化补习的成因
针对课外补习存在的问题,下文从家庭、学校、考试制度、招聘模式四个方面对课外文化补习的成因作如下分析:
第一,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课外补习产生的重要客观原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录取率很低,在农村人们普遍认为考不上大学就在家务农或就近打工,打工的收入比正式在编人员高得多;在城市,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进厂工作或自谋职业也能生活的差不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和生活的压力迫使学生和家长把希望寄托于考上好大学从而增加就业的筹码。相对于20年前公职人员、大型企业或垄断行业的员工的工资增长了近十倍,而打工人员平均工资仅增长两三倍,又有不稳定因素,自主创业又面临种种未知因素。要想进入这些行业不能没有高学历和名校出身,这就更使人们对课外补习情有独钟。现在,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家长或学生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的心理,父母“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和从众心理(部分父母无时间看管或无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等都是课外补习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大班教学的教育模式和学校本身缺乏课外辅导是加剧课外补习发展的原因。公立学校大多数都是大班教学,每个教学班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学生程度有差别,一节课五十分钟,纵然老师有三头六臂也难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课后作业繁多,疲于应付作业,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和向老师求教的时间,因此,那些偏科或接受能力稍差或学习方法不对路的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就只能求救于社会上的课外补习机构或家庭教师。
第三,只看考试分数的考试升学制度是课外补习产生的重要制度原因。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体现在考核指标中,各类升学考试看的是分数,学校评比、竞争考量的也是升学率数字,教师的评优与荣誉也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这就造成全社会都在关注考试分数,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重学历和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各种招聘助推了人们对课外补习的青睐。目前,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要想在社会中处于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必须有好的工作,而好工作的取得主要决定于受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而检测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法宝仍是传统的考试,只不过增加了很随意的面试,除了一些企业招收高技术人才或高级管理人员外,其它招聘很少进行针对行业特点、职业性质来测试人们综合素质的考试。
四、对策
针对课外补习的危害,结合课外补习的成因,下文从学校、政府、考试制度、考核机制、招聘模式和市场准入制度六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第一,规范公立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管,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课外补习。学校应要求任课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大纲,整合众多的复习资料从而编制出少而精的课后作业,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让学生整天忙于应付雷同的、山一样的作业(多数科目同时配有几套辅导资料)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的时间,课后进行免费辅导。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控教师、学校随意改变教学大纲要求而加大学生考核难度,避免老师们赶进度、增难度而加重学生负担;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课外补习,对于违反规定的老师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公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是公立学校老师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不能让主流教育的缺失由家长和社会来埋单。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有意愿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人数就会大大减少,“疯狂”的课外补习自然会趋于理性。
第二,政府可以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介入补习,构筑公平教育的安全体系。[4]首先,利用公立学校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放学后免费托管和辅导,以此来降低学生对社会上课外补习的需求,没有了市场需求,课外文化补习市场自然就会逐渐消失。其次,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以省为单位组织各大学、中小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研究机构开发具体的课外辅导项目,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免费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通过卫星电视转播中小学各科补习节目。在政府经费支持下,使低收入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都有条件接受免费的、优质的课外补习,缩小教育差距。
第三,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体现“行行出状元”理念。首先,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实行分省区、分地市单独命题。教育界应尽快采取措施,试行一种全面、科学的“多学科各项指标综合积分考评制”以取代传统的单一考试制度。这种“综合积分考评制”既要体现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音等各种素质的教育程度、发展状况。[5] 实行“多学科各项指标综合积分考评制”能够使学生坚定“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其次,弱化功利化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个体劳动者和民企人员无后顾之忧。不要以金钱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要企图把全民都培养成创业者、企业家,毕竟我们国家更需要大批敬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四,改革社会对教师、学校的考核机制。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升学率,学生和家长片面迷信师资、教学条件等,但是重点中学的招生又何尝不是只招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入学分数原本就比普通中学高,这说明重点中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或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学生本身就“聪明”并不能说明重点中学的老师都比普通中学优秀。因此,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师、学校考核机制,才能使课外补习降温。教师考核不能只盯着任课老师所教科目的考试成绩,还要考察老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可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老师要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学校的考核更不能以升学率为唯一指标,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
第五,改变用人单位的招聘模式,形成尊重知識与人文素质的社会风尚。目前高校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严重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用人单位招聘必须强调人文素质,改变招聘模式,设计出能考量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方案,通过人才使用的终端衡量标准的改变倒逼学校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及家长观念的改变。因为一个人无论拥有多么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经验,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也很难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不改变社会衡量标准,专注于提高文化课分数的课外补习不会降温,只有改变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与模式,课外文化补习才会望风而逃。
第六,规范课外补习市场,建立课外补习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对课外补习市场应加以规范,不应以行政命令或其它强制方式粗暴干涉。加强对课外补习机构的资质审批和年检,建立课外补习教师资格证制度,规范课外补习机构的办学条件、收费标准和双方的责权利,以保证课外补习的质量。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的多样性,公立学校由于师资、教育经费等因素,主流教育不可能兼顾一切,课外补习市场会在主流教育薄弱的环节加以补充,如特长生、艺术生的培养。相信在积极的政策的引导下,课外补习市场会较好地补充主流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课外补习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弥补主流学校教育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完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的影子教育和主流教育都能早日走出升学导向和就业导向的圈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育体制,使影子教育成为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9):45-48.
[2]赵凤兰,董泽伟.小学生参与课外文化补习的原因及危害[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3):74-75.
[3]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2004(11).
[4]杨洪亮.《影子教育的挑战:欧盟家教及其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解读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12-16.
[5]黄爱玲.中小学课外辅导有偿服务探析[J].教育评论,1996(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