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菲
各地宠物市场中,原产自美国密西西比流域的巴西龟常常拔得两栖爬行类销量的头筹。
一来因为它长得漂亮,双眼后侧各有一块儿粗短的红纹好似耳朵,这也是其中文学名“巴西红耳龟”的由来。头颈上有绿色的纵向条纹,就连腹板处也有黄、白、黑相间的花纹。二来,巴西龟的爬行速度较快,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不少人觉得趣味十足。三则因为它够便宜。瓶盖大小的,10元3只;直径五厘米左右的,5元一只;碗口大小的则20元一只。另外,适应性强的特点让巴西龟十分好养,如果有足够耐心,可以养到脸盆那么大。
然而,如此受欢迎的巴西龟并非善茬。销量之外的另一项“荣誉”足以说明:它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一些报道中,更是直接以“第一生态杀手”为其冠名。
当天敌“消失”
什么是入侵物种?当一个物种被人为引入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过的地区,在逸散为野生后具备发展成一定数量的能力,以至威胁到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时,这个物种就被定义为入侵物种。
就巴西龟而言,离开了原产地,也就意味着离开了老鹰、食肉鱼以及美洲狮等天敌,可以生活在几乎所有内陆地表淡水中的巴西龟得以大展身手。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导致本土淡水龟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破坏本土两栖类、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有台湾学者的研究显示,在靠近基隆河中游河段处,1995年至1996年巴西龟占捕获的淡水龟个体数的14%;同一河段,2001年至2002年间,所占比例超过16%,近几年的比例则超过了22%。就整个台湾地区来说,巴西龟已经成为当地最普遍的龟类。
“活泼”与“好养”正是它最致命的武器。
巴西龟行动迅速,在争夺食物与抢占栖息地方面完胜本土淡水龟,导致本土淡水龟食不果腹,寿命缩短。然而这并非最糟糕的,杂食的巴西龟不仅将水域中的植物、鱼、虾、蝌蚪乃至青蛙收为腹中食,有时还会直接捕食本地淡水龟。
此外,从长期来看,巴西龟的存在还导致了本土淡水龟基因的流失。巴西龟能够与本土淡水龟杂交繁殖,因此当巴西龟从数量上在某一水域内占据优势时,也就意味着增加了杂交繁殖的几率。长此以往,本土龟的基因将不再纯正,并最终导致灭亡,造成物种单一化。而那些经由杂交而生的小龟,好似由驴马杂交而生的骡,本身并不具备繁殖能力。
在制造数量优势上,巴西龟的能力也并不差。巴西龟在五至六年时性成熟,之后平均一年下4次蛋,每次10多枚。即便在自然条件下,成功孵化率也高达90%。相较来说,目前在中国大陆分布最广的中华草龟远不及它,尽管一年产蛋次数差不多,但草龟性成熟通常需八年,一次产蛋量只有5-7枚。
放生还是杀生
如此高的繁殖率注定巴西龟不会只驻扎于某一处水域。
在2000年的杭州,巴西龟还只活动在净寺及附近的放生池内;2005年后,西湖及附近水塘发现了它的踪迹;2010年,西溪湿地等杭州市周边的湿地也成为巴西龟的栖息地;2012年,巴西龟进入了更开放的钱塘江水域。
远不止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副主席史海涛研究巴西龟多年,他表示,曾发现过巴西龟身影的野外地区,横跨中国中部和南部,遍及农村、城市。
但仅仅将原因归于巴西龟本身并不公平,人为的弃养与放生才是更大的推手。
将巴西龟买回家做宠物的人不少,但并非人人都有足够的耐心。当“不想养”的念头出现时,放生就成了主人们的“最佳选择”;秉持着“放生积福报”或是“拯救生命”的态度,有人大量甚至以麻袋计,不停地将巴西龟从摊贩手中转移到放生池、湖、江、河中。一些不明就里的贩卖者也在无形间帮了一把倒忙,他们推荐巴西龟,并且推荐三四岁的巴西龟:“放生要保证能放活,一定要买养了三四年的巴西彩龟,放到野外去才保证不会死。”
另外,市场中等待被贩卖的巴西龟往往被随意地摆放在水盆中,对有着极强行动力的巴西龟来说,“越狱”很容易。
尽管有可以自由生存的机会,但在某些时候,巴西龟自己大概并不愿意被放生。巴西龟的老家属于热带,因而如果在北方的秋冬时节被放生,等待巴西龟的就只有死亡。
所谓放生,竟成了对其他生物或是巴西龟本身的杀害。
“看不见”的管理
面对越来越多、有着斑斑劣迹的巴西龟,有人调侃:吃货拯救世界,毕竟最初引进巴西龟的作用之一就是“食用”。但且不论吃货们的功力如何,研究证明,巴西龟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此类病菌可以传播给人,轻则导致急性肠炎,重则引发伤寒症。因此即便是以巴西龟做宠物,也要在接触后及时洗手。
从源头上控制巴西龟的进口、养殖与贸易才是根本。
国外对此早已高度重视。美国1975年开始禁止非成年巴西龟的国内贸易,欧洲1997年禁止进口巴西龟,韩国2001年禁止巴西龟的进口。然而吊诡的是,我国作为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非但没有制定针对巴西龟的进口管理、养殖管理和放生活动管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还在2004年将巴西龟列入可商业性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内。
至今,每年仍有近1000万只巴西龟进口中国,而通过国内养殖上市的约有3000万只。
进击的却不只有巴西龟。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专家确认有544种“有名有姓”的入侵物种进入中国。
惊人数字之下,还有多少时间可供制度健全,又有多少时间可待无知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