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微

2014-04-29 00:44詹梦悦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代对策

詹梦悦

摘 要: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高校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一、信息时代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信息时代的含义

信息时代,通常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当下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获取信息,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有关,它是从工业化派生的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提出了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概念,从而构成了当今信息社会的雏形。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新阶段。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占据重要地位。在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二)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1.全球化

全球化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全球化的概念虽然早已有之,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明确了这一事实。信息技术正在消除时间和距离的传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各个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政治上、种族上的区别而重新组合在一起,使不同国度之间的人们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交往和传递文明成果。当今世界,正如20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一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

2.非群体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的交换遍及各个角落,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也更加个性化。信息的交换除在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之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日益频繁,并逐渐成为信息交换的主流。在非群体化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个人化、个性化的特征。由于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以及接收信息的异步性,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适合自己的时间里,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因此,“节目时间表”“黄金收视时段”这些概念已不重要,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向资料库点播自己想看的任何视频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还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通过电脑实现人际间的互动。

3.复杂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发布不再是官方的特权。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在这样的条件下,信息的复杂度较高,对真伪信息的分辨有很大难度。全球化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不同文化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撞击,使信息网络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

二、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将社会、学校、家庭连为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原本相对狭隘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以及传媒手段的革新,互联网逐渐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主体多元化、交往平等化和交流自由化的平台,突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能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地的信息系统融为一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从而使教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走向动态。

2.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在信息时代,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构建起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信息更快捷。目前,一个新闻网站每天24小时可以更新上千条消息,通过网上信息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更新,能有效弘扬主旋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二是内容更丰富。不仅所有的图书馆、数据库、报社、杂志社等公共信息可以进入网络,而且大量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充斥网络,这些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三是效果更明显。网络具有速度快捷、空间广大、形象直观、主体平等特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工具和传播手段,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也可以更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向,从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1.信息网络化已成为西方国家攻击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网络具有开放性、分散性、异质性的特点,全球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交会,这就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他们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化观念,大打“攻心战”,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其主攻方向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开放、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其目的就是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动摇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2.新媒体的广泛利用和共享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权威危机”和“信任危机”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渠道多、覆盖广,信息成为公众共享的资源,过去那种信息权威在教育者身上越来越弱化。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找到“老师”,不论这些“老师”是否合格,大学生的思想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这就大大降低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水平不够高,信息储备不足,在教育教学中又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教育教学方式,就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造成大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危机”。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信息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复杂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冲击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网络客观上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时空上没有限制、道德上没有约束的环境,容易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虚假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内容可能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经过精心包装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会趁机而入,模糊大学生的视线,对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传统的伦理道德、民族精神形成冲击或潜移默化的侵蚀,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等问题。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环境极易诱发大学生人格的分裂,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心理扭曲。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无法完全替代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体验,长期沉溺于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混淆,甚至不能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正常转换。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对国家、社会以及外界非常冷漠,产生了孤僻、紧张、逃避现实、迷失自我等心理問题。甚至影响与他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人格障碍等。这些问题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中,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是时尚永远的追随者。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获取信息渠道日益多样。要想赢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就要突出时代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为大学生所喜欢和接受的新型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好主动仗,抢占网络这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挑战为机遇。要积极拓展虚拟教育的形式,如手机短信、博客、微信、飞信、QQ、BBS等,建立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红色网站,占领网络空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同时,高校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3.着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现代信息观,认真学习现代网络技术,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熟悉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信息接受特点,学会在网络中因材施教。如创建网上师生聊天室,建立网上工作平台,在线与学生深度互动交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即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高校要把网络道德、网络法规和文明上网等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我完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彭洁.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1).

[2]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淮安市高校的问卷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编:一 萧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代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