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菲菲
作为成长在80年代,90年代下海经商的一分子,陈浩武呼吁企业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天下情怀,不应摒弃”。
《财经文摘》:您曾经呼吁大家更多关注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在这个外部性中,政府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浩武: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之后,出现了伦理性的丧失,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这些问题市场都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解决,需要政府在发展规划上去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体系去调节社会不公等问题。
《财经文摘》:很多企业家关心公共问题,您觉得企业家的责任感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浩武:社会公共福利系统应该是国家考虑的事情,跟企业家关系不大。但在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企业家关系很大。企业家同时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时,也需要企业家更多的参与。
至于在政治上的责任感,企业家也是公民,在国家法定范围内,除了正常纳税,他可以按照国家法律标准去参与政治事务,履行公民的责任。
《财经文摘》:您觉得企业家应该关心政治问题吗?
陈浩武:企业家作为一个公民可以关心公共事务,与企业家是不是有责任关心公共事务要分开来谈。企业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他的本分,但是作为个人来讲,在中国发展的三十年中,中国企业家已经形成一种阶层,从这方面来讲,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应该成为企业家责任的一部分。
但也不能強求所有的企业家去关心政治。企业家作为商人,他必须要做好的是他应该善待自己的员工,为社会提供产品,这是他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至于关心政治,要因人而异。
《财经文摘》:活跃在中国的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比较特殊,这对他们关心政治有何影响?
陈浩武:现在的企业家活跃在80年代,那是个知识分子比较活跃的时期。在90年代小平南巡之后,这批人下海经商也有一展抱负的美好愿景。这批人也被称为92派,他们走向了市场成为企业家,最初他们的抱负中包含有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公民社会的愿景。
但现在社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分化,一些人确实经商成功了,但是已经忘记了他们曾经的抱负。曾经的他们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他们从书斋中走出,把天下的情怀转变为对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情怀。年轻人下海经商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也希望在另一个战场实现精神抱负。因为只有建立经济市场才有公民社会,只有公民社会才有宪政民主。
现在的问题是这批企业家中已经出现了异化,就是权贵资本的兴起。权贵资本的兴起原因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谈论在商言商,实际上已经看清你的立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