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张菲菲
王巍是王石、潘石屹、王瑛、冯仑、柳传志的共同好友,对于“在商言商”的探讨,他对双方的观点都表示理解,只是对于企业家来说,无论唱多大的高调,事实上,还是在商言商。
《财经文摘》:现在社会上关于在商言商的探讨,您有什么看法?
王巍:过去三十年,中国一穷二白,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三十年来,尽管很多人有政治情怀、社会使命感,实际上还是为生存而战。因此无论唱多大的高调,事实上,还是在商言商。他们能够走到今天,都是因为商人的身份,如果搞政治就不会走到现在。
现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到了一个树立价值觀的时代,应该要“得寸进尺”。得寸是解决生存问题,进尺探讨长远的社会保障、生活保障、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在商不言商可以理解,应当允许很多人在守住商人本分之后,能够对社会未来有更多前瞻的要求。对王瑛、王石我表示钦佩,但不能苛求所有企业家都这样。柳传志谨守商人本分,也没什么不对,我不认为这两批人是对立的,只是表达风格不一样。
现在社会对于在商言商的探讨,我觉得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客观上,这是对整个中国社会体制的政治要求,实际上也是一个改革的诉求。
《财经文摘》:您怎么看待企业家被贴上思想家的标签?
王巍:事实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很容易被人贴上思想家的标签,既成功又有思想的人是很少见的。之所以大家对企业家有很多期待,是因为他们期盼企业家能变成思想家,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位。例如相当多的公共知识分子、小企业家、自由职业者,非常希望柳传志成为一个改变社会体制的领头人,但这是一个苛求的事情,因为首先他是个商人,他自己从来没认为自己是思想家。
柳传志谨守商人本分,对他来说这种方式是合适的,但是对王瑛就不一定合适。有的企业家非常强调自己的能量,如任志强,经常不在商言商。实际上现在的企业家已经不可能在商不言商了。国家现在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强调法制建设,这都需要企业家的参与,这本身就不是在商言商,而商人参与的程度往往不同,有人在前面摇旗呐喊,有人则是在后面默默开道。
《财经文摘》:企业家是不是要有政治企图?您会不会觉得主动推动社会变革的企业家声音太小,很难真正有影响力?
王巍:不可否认某些有政治特质的商人有政治企图,但企业家不是政治动物。企业家中5%有政治企图非常正常。这批成功的企业家当初投身企业有一份原因是因为在政治上报国无门。但无论有政治意图还是商业意图,本身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无非是角度不同。
有句话叫“润物细无声”。王瑛在她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的努力,柳传志也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付出,但是不能倒逼改革。历史是妥协的产物,不在其位不知道他们的难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时间,而不是主动去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