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情感在场

2014-04-29 15:45段新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文

段新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情感在场”,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者思想共鸣,与文章脉博一起跳动,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在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5-02

语文教学需要”情感在场”,这是由语文教材性质决定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博学多思,善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体验场景,体会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教育注入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进入文中意境,与作者思想共鸣,与文章脉博一起跳动,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谓”情感在场”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必须到位,不能缺失。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情感在场”浅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立片言以居要”,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 ,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利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学《木兰诗》可从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入手,教师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部作品,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营造情感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的或明或暗的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学生品质、情感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如人物评传类应以具体的道德形象的影响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为情感目标;古诗文应以通过意象的勾勒、意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情感目标;而说明文则应以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途及成因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情感目标。

在教学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大堰河”的身世、生话、与“我”的关系叙事及细节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 ,深入到心灵之处, 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大堰诃”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尤其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读来节凑和谐、感情洋溢、气势奔放深沉。使这种怀念与感激的情感表现得更淋漓尽致,文章结尾处,作者情不能自已,直接抒发“我敬你/爱你!” 以情收束,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的同时,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 。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作者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感情层层深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及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那一个多年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土,想要落叶归根的忧伤情感之中。

三、细心揣摩情感目标,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多样性与灵活性

在诱发不同的情感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其迅速进入情感氛围。如可采用探究的方法,设疑引趣:《卖炭翁》一诗中的“系向牛头充炭值”,就可以提问:为什么用“系”呢?一个极寻常的“系”字就可使學生看到卖炭翁的反抗精神,从而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还可采用朗读感悟法、辨析讨论法、情感互动法、情境联想法、情感升华法、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实现情感的移植,使教学情感目标顺利达成。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是教师理性的诱导带来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的灵魂和最具魅力的内容。在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一课时,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创设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这种气氛的营造,最能让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 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得到洗礼,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表情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联系性格和老师的责任感分析其痛苦、激动的原因在于他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由此不难实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言,热爱老师的高尚情感”这一情感目标。

语文教学需要情感在场,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