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课堂对问而不答学生的 心理分析及对策

2014-04-29 15:12李晓艳
数位时尚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

【摘 要】本文在归因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课堂学生问而不答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关键词】问而不答;职业素质教育;心理

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沉默,是课堂教学中时常遇到的现象。学生消极沉默的直接影响是带来课堂气氛的“冷场”,会妨碍人的思维性,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课程教与学的效果,同时给教与学双方带来压抑、尴尬,容易使双方进入一种不合作状态。如何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中提高问而不答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值得我们大家认真研究。教师对全班四十位同学现场发言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老师课堂提问愿意作答的不到15%,绝大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不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思考。即使愿意主动回答的同学心态也不一样,有的同学的确喜欢思考问题并养成了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习惯,有的同学则是凑热闹型的,或是不管能不能回答问题从小就喜欢举手凑热闹引起他人注意,或是想照顾老师的情绪而有意带动气氛,或是出于强烈的表现欲望想赢得老师同学的认可等等。至于不愿意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自觉自己智力不如人或口头表达能力不强而自卑不敢回答问题,有的怕答错题招致同学的嘲笑或老师的指责而对回答问题有恐惧心理,有的是由于本身学习中形成的惰性而不愿意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则是由于以前的老师只喜欢点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导致中等以下的学生再也对回答问题不抱任何希望等等。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厌学心理

由于每科课程成绩都差,学习哪一门都是一知半解,老师提问时还悟不过来,不知从何答起,故来个问而不答。当教学中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激起学生的回答愿望,为其创造对答的机会。在提问过程中多采用简单的“是”或“否”来鼓励诱导,启发做答,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表扬鼓励,培养作答的勇气。老师切忌表露不满之意。要笑脸相迎,投之以希望信任的目光,并以“好,大胆表述,真是不错”等鼓励性语言安慰其心理,激发其作答的勇气,使之产生自信心理。同时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二、畏懼心理

产生这一心理的原因,一是生性胆小,羞涩;其次怕回答错误而同学们讥笑,同时也怕老师绷脸瞪眼,故干脆不答。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首先教师在上课是要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不要老绷脸,言谈举止要和善,课间要有意的多给予关心帮助。其次,要教育学生互相尊重,给他人思考的空间,不能以他人之短进行讽刺嘲笑。再次,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多加诱导安慰,使其萌发作答的欲望。

三、静态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差什么也不想做,也不愿做。特别表现在学习上,不肯动脑动手,积累知识少,一问三不知。干脆来个闭而不答。对这种静态学生,一要加强课内外的引导;二要适时加压,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限时限量,适中分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任务要从易到难,逐一实施,不断使其丰富知识,有话可答。同时要有目的安排与群体的讨论活动,使其在同学中有更多的发表自己意见、观点的机会。

四、对抗心理

产生对抗心理的学生大都是韧性、倔强人性的学生。但在学习上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不能出人头地,使其心理失衡。总认为教师提问是给他难堪,是老师拿他做反面典范,所以干脆来个不出声,与教师对抗。要解决师生间这一矛盾,解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重视这些“怪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依据其人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进行心理沟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具有以上心理特点的学生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真诚唤起他们那冰凉甚至僵硬的心。使其悟到老师心中有我,用教师炽热的心去点燃即将熄灭的星星火花。使“职业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莘莘学子心中。

参 考 文 献

[1]曹广辉.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M].2008.8

[2]http://www.shimen.net/pages.asp?ID=895.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心理分析及其思考[Z].2009-1-9

作者简介:李晓艳(1974.5—),女,湖南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营销及经济学。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闲会闲出“心理病”吗?
温先生心理困扰的背后(上)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解读补偿心理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