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及启示

2014-04-29 00:44:03陶荣湘
电化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

[摘 要] 文章以“开放式课程”为主题,概述了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及课程特色,并综合分析了台湾高校开放式课程的发展基础与政策导向,据此提出应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出发,带动和促进大陆高校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以有效应对国外高校和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

[关键词] 开放式课程; 网络公开课;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陶荣湘(1980—),男,湖南永州人。馆员,学士,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理论研究。E-mail:trx1980@163.com。

开放式课程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99年提出的知识分享项目,计划将MIT所有的课程上传到网络,供学习者免费试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丰富多元的知识,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课程大纲、影音课程、备课投影片等资源。该项目很快引起了其他大学的关注和效仿,许多高校纷纷与MIT展开合作,并有计划地开发自身的开放式课程,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式课程浪潮。相比大陆高校而言,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建设起步略晚,但发展很快。台湾高校从一开始就吸收了欧美高校课程经验,同时融入了台湾高校办学内涵及特色。研究和探讨台湾高校开放式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推动大陆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公开课项目的改革和创新。

一、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

(一)台湾开放式课程发展历史回顾

开放式课程引入台湾最初源于朱学恒领衔发起的OOPS开放式课程翻译计划。该项目针对国外开放式课程因语言障碍而无法广泛利用的问题,通过组织义工有计划地翻译国外著名大学的开放式课程,目前翻译的课程已高达2487门。[1]同时,OOPS拓展了开放式课程的内容广度,对MIT等多所高校提供的影音课程添加了双语字幕,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欢迎,开启了台湾开放课程本地化进程。

2007年台湾交通大学率先加入国际开放式课程联盟(OCWC),受此推动岛内大多数高校相继加入开放课程行列。2008年底,交通大学领衔发起成立了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TOCWC)。目前台湾高校已形成以交通大学的理学基础学科课程、台湾大学与政治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台湾师范大学的机构典藏经典等一系列特色开放课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始运用开放式课程实施跨校选课,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学习。依据台湾教育部门的规定,大学在校生可以选修不超过所有修读学分的1/3。[2]此外台湾教育部门也专门提供了经费补助及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开放课程,同时对开放式课程的模式、规格和学分都逐渐予以规范化,并采取经费补助和政策优惠等措施,使得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台湾高校在开放式课程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充分展现了当前台湾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有力推动了高品质的华文教育资源的公开共享,不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知识来源,为学生和自学者开启了自主学习的大门,还以其科学设计、高品质制作赢得了世界声誉。

(二)台湾高校开放式课程开发现状

表1统计分析了包括台湾大学在内的岛内10所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台湾地区高校的开放式课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课程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

从表1可以看出,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形式多样。根据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联盟上传的课程数量已高达1051种。[3]目前台湾大多数高校将开放式课程项目作为本校形象课程来建设。如台湾交通大学精选的“机械设计概论”、“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清华大学推出的“微积分”、“应用力学”;台湾大学推出的“哲学概论”、“昆曲新美学”等课程,都充分展現了台湾高校的办学特色。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自主选修课程,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学习小组,以弥补在线学习不能讨论之不足。这一系列开放式课程打破了以往高校各自为战的藩篱,推动了台湾高校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学习机会,为知识传播的创新和教育民主化提供了契机。

2. 影音课程比例高

出于经费、课程开发、受众等方面的考虑,MIT并没有将所有课程制作成影音视频,截止到2012年 MIT所公布的2000多门课程中仅有100多门影音课程。[4]尽管台湾开放式课程发展深受MIT的影响,但台湾开放式联盟自成立伊始就强调了影音课程的优点和必要性,并且多数高校从一开始就将影音课程作为开放式课程的主要发展方向。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台湾高校影音视频课程比例高达75%,[5]就全球范围来看这个比例也是相当高的。交通大学更是以其高比例的优质影音课程,获得了2012年全球开放式课程标杆网站奖,显示了台湾高校在开放式课程方面所做努力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3. 课程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强

目前很多高校的开放课程无法像课堂教学那样深入、全面,课程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还存在不足。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在这两方面有所提高,从课程完整性来看,台湾部分高校借鉴了美国Coursra公司的做法,将每一门课程分解成若干子模块,每一个模块都由若干个内容不同的课件组成,并且每个课件的播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安排有明确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辅导阅读、小组讨论、建立学习日记等;从课程时效性来看,台湾高校的开放课程大都采用现场授课制作的模式,使得部分开放课程与教学实况同步进行,课程的时效性明显增强。如交通大学的OCW给予了学习者很大的自由度,交大的学生可以在课前上网看课程录像,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时提问,若弄明白就可以不用去上课,同时,学生可以预习整套基础课程,如果能通过学校安排的特别考试的话,他就可以拿到该课程的学分而不用再去上课。[6]

4. 课程的互动性有所增强

教育学家Tony Betes指出:“开放课程并不能对开放学习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课程之外······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提问并调整以前的知识结构以吸纳新的知识,以验证自己的理解以及反馈。”[7]从大多数开放课程来看,无论是视频课件还是电子学习材料,大都以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缺乏互动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台湾高校的开放课程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如交通大学、台师大等高校十分注重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在每一门课程中,都安排有明确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辅导阅读、小组讨论、学习日记、集体课程Blog、Wiki活动等。学习者可以向老师发帖提问或者与其他学习交流学习,也可以对所学课程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课程设计者及其他学习者的参考。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还引入了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灵活方式,加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

二、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基础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师的国际化程度高。台湾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很多人同时拥有国外知名大学的学位,他们深受欧美地区高校教学理念的影响,开放、多元化的视野使得他们更愿意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②台湾高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十分频繁,很多教师在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与西方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接触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③教材国际化程度高。台湾高校使用的课程教材中,经常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且是与欧美大学课程接轨的同步教材,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更易于接受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开放课程。

(二)教育部门的强力推动

开放式课程之所以能够在台湾岛内迅速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湾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他们不仅重视OCW的发展,还将OCW列为大学考核基本要求之一,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课程共享平台

为了推广开放式课程发展,台湾教育部门实施了多项计划:一是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及永久发展计划,统一整合国内外通识教育资源平台。2008年台湾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97—98年数位教学资源交换分享计划”,该计划通过教育部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统一规划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成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以有效整合及运用大学校际资源,协助区域内高校提升及改善教学品质为目标,其功能主要包括规划教师教学专业成长活动,提供兄弟院校教师教学观摩学习及专业发展课程指导;建立合作院校跨校选课机制及发展跨校课程;开发并推广优质教材,并将该课程教材上网公开,供合作院校使用;建立合作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及邻近地区相关资源的共享机制。此外,台湾教育部门还推出了“磨课师”项目,计划打造以开放式课程为核心的在线学习新模式,内容不仅涵盖课程设计,还包含了在线实时讨论、TA指導、学习成效认证等内容。[8]

2.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开放式课程提供政策保障

(1) “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该计划旨在以政策引导高校重视教学,并带动大学改进教学品质,重塑大学及大学教师对教学价值观的认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动学习者。该计划共分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和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设两部分。台湾教育部门计划每年下拨50亿新台币作为特别预算,其中预算开支的7~8成用以支持大学教学卓越计划,2~3成用以推动区域资源中心建设。

为此专门设置了教学科技推广组,专门负责加入开放课程联盟后的协调事务与课程内容审查,并就课程著作权的问题展开研究等事务。为提升高校教师参与意愿和积极性,该项目还制定了开放式课程奖励办法,此外,在该计划支持下,台湾先后成立了9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校开放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平台之一。[9]

(2)“创用CC授权”计划

针对开放式课程推广中的著作权问题,台湾教育部门制定了“创用CC(Creative Commons)授权”条例,着力解决开放式课程版权问题。该授权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授权要素:①姓名标示。即利用人必须标示著者的名称、著作名称、出处或网址、原有的授权方式,使用时必须按照著者指定的方式标注其姓名;②非商业性。即利用人不得以获取商业利益或报酬的方式利用著作;③禁止改作。利用人不能翻译、改编、录音、删减授权人的作品;④相同方式分享。利用人改作自原著作的衍生作品,必须采用和原著相同或类似的创用CC授权条款。[10]台湾教育部还成立了“全国创用CC咨询中心”,专门就著作权法及创用CC授权要务等相关问题,向高校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11]

总而言之,台湾教育部门对于开发和利用开放式课程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各个子系统之间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密切合作,这正是台湾高校开放式课程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

3. 广泛的资金来源

台湾开放式课程的商业化程度较低,更多偏向于知识共享的公益计划。与国外高校大都有政府或商业基金会资助、大陆也有网易等企业介入相比,台湾开放课程的筹资渠道更强调社会参与。根据台湾《终身学习法》第十五条规定:“对于电视、广播、网际网路、平面等相关媒体积极参与终身学习节目或内容之制播、制作或指导······政府应酌情予以经费辅助或公开奖励。”[12]台湾教育部门虽然高度重视开放式课程的推广和应用,但目前台湾高校开放课程制作经费还是以高校自筹资金为主,政府予以补贴的模式,同时高校可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以开发高质量的开放课程。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的音影视频比例之所以很高的原因,就在于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效果十分明显。

4. 教师参与的意愿和积极性较高

台湾高校的开放课程大都由教师自主自愿申请,学校也会安排相关部门予以跟进,并与教师展开沟通与交流,以便调整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品质。为了让教师专注于学术和教学任务,台湾高校专门成立了相应的课程制作小组予以配合。如教师只需要将相关课程讲义提交到制作小组,而后由他们负责将相关教材E化并整理;在课堂教学录像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作适当配合,制作小组负责同步拍摄,这样就可以忠实完整地呈现课堂教学情形,教师也不需要额外到课堂外进行拍摄。此外,除了制作经费之外,参与开放课程制作的教师都会获得一定奖励(如交大对每门课程的补助经费为3万台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三、对大陆高校开放课建设的启示

受国际开放运动的影响,我国自2003年开始启动了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与台湾高校相比,大陆虽然起步早,但在课程开发、设计、推广和成效等方面还是相形见绌,台湾开放式课程追求实效,课程设计灵活多样,注重课程推广等理念和做法值得大陆高校加以借鉴和学习。

(一)重视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管理

开放式课程建设事关政府、学校、社会及个人等多个方面,必须要统筹协调与规划,推动其科学发展。

1. 政府层面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立法工作,规范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建设,着重解决课程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从台湾和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开放课程发展过程均伴有较为完备的立法建设,从台湾《终身学习法》到“创用CC”,都从立法层面上明确了知识共享和版权协议,带动了课程设计者和学习者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而目前大陆法律体系中针对精品课程方面还没有明确立法,相关精神只是体现在部分政府文件之中,相关立法工作亟待解决;[13]另一方面,要改变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筹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形成以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捐助为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开放课程所传递出来的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也是一种“自由、开放、共享的参与式学习文化”,[14]只有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并加以规范有序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放课程的价值。

2. 学校层面

高校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应重视开放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重视并利用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提升高校课程教材建设,拓展教学内容和质量,改善和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引导和提升教师参与开放课程的积极性,努力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使之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品质;再次,推动全球、区域范围内的校际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就某一学科、某一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开发和推广体现本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开放课程,尽可能创造为所有人接受高品质教育的机会。

3. 社会层面

焦建利认为:“无论是开放式课件,还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如果只是资源建设,缺乏一种新型的学习文化······都无法将开放教育资源威力最大化。”[15]开放式课程为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流大学课堂的大门,只要借助于网络,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一流教师的授课,这对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开放课程一方面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弘扬人类优秀文明和现代科技前沿知识,提升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推动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另一方面,社會大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扩大精品课程的影响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广泛宣传和推广开放式课程,提升公众对开放课程作用的认知和参与,引导公众关注、利用和评价相关开放课程。

(二)建立精品课程长效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1. 着眼于提升课程质量

课程质量是决定开放课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台湾高校开放课程借鉴和汲取了欧美高校的经验,十分注重开放式课程的质量。交通大学借鉴了MIT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做法,将各个子课件内容与学习活动衔接起来,每个知识点都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活动、实验或学习任务,每个子课件所涉及的活动及内容能清楚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这种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的导向,也体现了学习本身所具备的过程性。[16]高品质的开放课程不仅要具有一定特色,同时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者能深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才能不断增强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才能拓展和深化其影响力。[17]相比之下,目前国内高校公开课在课程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呈现形式的艺术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总体质量亟待提升。[18]

2. 注重课程设计的互动性

课程互动性是体现学习者和施教者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对学习者还是施教者,沟通与交流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之所以深受学习者的欢迎,与其注重课程的互动性设计密不可分,他们不仅注重保持从教材、教学过程与课后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同时也十分重视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19]目前国内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少高校仅仅发布了课程教学录像,并没有提供相应的作业、教学大纲和讲义,也没有提供论坛、讨论区等互动平台,使得学习者与施教者之间只能单向沟通。高品质的开放课程需要学习者的通力配合,只有使用者能深度参与课程学习,并获得适当反馈,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成效,促进课程发展。[20]

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和资金来源

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和资金支持,是确保开放式课程项目长期有效运作的基础。制作高品质的开放式课件更离不开资金支持。从台湾发展开放式课程的经验来看,其运作资金主要由政府拨款、高校自筹和社会募捐等组成,其中社会捐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反映出社会对台湾开放式课程建设的认可和赞同,使得他们乐意为此“买单”。大陆高校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大都是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开始建设的。从长远来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会因计划、项目和阶段性等特点而缺乏可持续性,指望政府提供持续不断的经费资助也不现实。高校应立足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才发展的基础,开发出真正有用、具有一定深度和特色的开放课程,并以此作为获得政府投入和社会募捐的基础,确保精品课程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从而促进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Myoops开放式课程[EB/OL].[2013-03-31].http://www.myoops. org/main.php? act=browse.

[2] [5] [11] [16] 李海硕.台湾开放式课程发展历程、特色与影响之初探:以交通大学开放式课程为例[D].台湾:台湾交通大学,2012.

[3] 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网站.开放式课程检索系统[EB/OL].[2013-03-15].http: //www. tocwc.org.tw/portal_k1.php?button_num=k1.

[4]麻省理工學院开放式课程网页.开放式课程影音档案[DB/OL].[2013-03-15]. http://www.myoops.org/twocw/mit/Global/OCWHelp/avocw.htm

[6] 马郁凝,柯皓仁(台湾).以关注本位采用模式探讨大学教师参与开放式课程之研究[J].图书资讯学刊,2012,(6):117~153.

[7] Bates,T.Oers: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EB/OL].[2011-05-09].Available from: http://www.tonybates.ca/oers-the-good-the-bad-and-the-ugly/.

[8] 抢华文教育市场,台教育部门推新型在线学习模式[EB/OL].[2013-02-07]..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l-02-07/content_8241551.htm.

[9] 台湾“教育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EB/OL].[2009-04-09].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252&Type=1& Index=9& 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10] 台湾中央研究院咨询研究所.台湾创用CC计划[EB/OL].[2005-11-01]. http://creativecommons.tw/twcc.

[12] 王龙,丁兴富.开放课件运动的国际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8):23~28.

[13] [19] 洪嘉飞.台师大与交大开放式课程使用评估之研究[D].台湾:台湾师范大学,2011.

[14] 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参与式学习文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5):24~26.

[15] 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式课件的比较[J].远程教育杂志,2010,(5):68~73.

[17] 周祥.MIT开放式课程材料与高等教育理念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121~123.

[18] 王佑镁.国家精品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4):69~72.

[20] [美]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 焦建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0~157.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
《钻井与完井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2:59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4:00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47
过程装备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医学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及体会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