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成才

2014-04-29 17:09彭晓徐田成
成才之路 2014年6期
关键词:负数解题情境

彭晓+徐田成

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注重课堂知识的引导,而引导的主要方法为设置问题、知识点拨;其次是在学生巩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毕竟数学是以解题为主。所以,我们要从这两点出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成才。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思考提供良好的环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一些基本的素材构成问题的背景,引出新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知识困境中,在矛盾冲突中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情与好奇心。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是一门学问,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具有良性循环的效果,催生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针对性是指问题的设置必须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认识负数》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导入温度计的认识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并谈一谈自己有什么发现。然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计以“0”为分界线会出现相同的数字,同学们认为相同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通过温度计这一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引出“负数”这一概念,整个问题情境中都贯穿着“认识负数”这一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考都围绕着“负数”这一知识而展开,能够有效地提高思考的效率。

(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呆板,而要具有一定的弹力,能够进行巧妙地进行转化。比如同样在《认识负数》这一课时,当学生对负数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记录“小明本月收入为5000元,支出为3000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既可以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3)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同样以《认识负数》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向学生发难:我们在观察了温度计以后可以发现,“0”以上的数字称为正数,“0”以下的数字则称为负数,那么“0”是属于正数还是负数呢?通过这一问题,可以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探究,挖掘问题中的问题,也可以弥补学生思维的缺陷,使思维更加周密。

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内容,以“发难”为基本形式,意在通过较“平和”的方法,将学生引入问题中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环境,从而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有效性。

二、注重解题反思,优化解题思维

反思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项,还能够在反思过程中优化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有效性思考。解题反思主要包括对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的反思,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1)打破固定思维。数学题目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解题的思路是不变的,无论再怎么复杂的题目在解题的思维上也是具有共性的,这就是解题思维变通性的特点。因此,在对解题的反思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总结不同题目所运用到的解题思路,并能够进行归纳。比如下面这一道例题:一种商品先提价1/10,再降价1/10,则现价比原价相比( ):A.与原价相等。B.比原价高。C.比原价低。D.无法比较。很多学生没有深入地进行思考,受定性思维的影响,认为现价与原价相等,从而产生错误。教师在对这道题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实际量词单位“1”是不同的,即提价与降价的基础价格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进行比较。在这道题的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单位“1”,特别要注意单位“1”在问题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明确思维过程中的这一误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固定思维的框架模式,促使学生思考摆脱依赖性,真正达到思考的独立性。

(2)优选解题方法。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多种的解题方法。但是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有些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但难以想到,有的方法虽然运用起来比较复杂,但却极容易想到。因此,在教师引导下的解题反思过程中,要进行解题方法的优化选择,挑选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解题方法。比如下面这道例题: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1棵,每2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这道题目主要有以下两种解法。方法一: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我们可以画出相关图形。从所画出的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顶点种1棵,则实际上平均每条边种7棵树,则一共有4×7=28棵树;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顶点的数作另外考虑,则每条边上6棵树,4条边则有4×6=24棵,再加上顶点的4棵,则有28棵。这两种方法实质上都是借助了图形。方法二:我们可以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成一条线段来考虑,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1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在以上的两道解题方法中,方法一是借助了图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适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而方法二则不同于方法一的直观化,它更多地体现了数与数之间转化的思想,这一种方法适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知识迁移能力较强的学生。

总之,学习数学不仅仅在于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使人周密”,数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思考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做好了,就能使学生成才。

(山东省莒南县筵宾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负数解题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护患情境会话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历经艰辛的“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