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中国商人的新世界?

2014-04-28 18:06张腾
看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敖德萨戴维商人

张腾

“我们总体感觉这次的混乱程度将远小于此前的动乱,局势还处在可控范围内。”在敖德萨著名的华人市场“七公里”做生意的章先生说。

中国货的天下

黑海之滨的敖德萨是乌克兰最大的国际货物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其中50%以上的货物来自中国。距离市中心7公里处有个市场,因为卖中国货而著名。久而久之,这里的中国商人口中的“七公里”反倒成了远近闻名的称呼。如今,因为“七公里”,敖德萨已经成为中国商品在乌克兰的集散地了。

和所有的中国市场一样,“七公里”与其说是一个市场,以乌克兰的标准,倒不如说是一个小城市。整个市场占地达几平方公里,除了批发零售,市场内还有医疗、餐饮、外汇兑换、停车场等城市才有的公用设施。

一位在这里驻扎多年的记者前辈将这里形容为“钢铁长城”,可谓名副其实。整个市场的批零位置全部由集装箱组成,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每天进出“七公里”的货物在近万个集装箱的规模上下,这些货物都是通过海运从世界各地运到敖德萨的,一般货物在进入“七公里”后即批往乌克兰各地及周边国家。

为了加强市场管理,敖德萨还将“七公里”划分了五六个区,每个区包括数千个集装箱。大多数摊位只从事批发业务,做零售经营的只是少数。中国商品主要是针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及电器等。有些商品则百分之百的是中国货的一统天下,如女性针织内衣等。

这些集装箱上下两层叠摞在一起,上层的集装箱成为了货仓,而下层则是日常面向客户的摊位。来到这里的商户主要是乌克兰各地及周边国家的批发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程来购物的当地人。他们主要是收入处于中低档次的中年人,当然,也有穿着打扮入时的年轻人。

相比当地商品,“七公里”的中国制造价廉物美。在敖德萨购买一块小丝巾的钱,在这里能买到一条披肩,这非常符合乌克兰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据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数据,2012年,乌克兰人均购买力平价GDP为7295美元,接近中国的9055美元。如今,“七公里”中的货物除少量来自土耳其、波兰等国家外,70%的货物来自中国。

中国制造的商品款式新颖,特别是鞋帽服装类,很适合爱美的乌克兰年轻姑娘。所以,这里的人气很旺。有数据显示,每天到“七公里”批发货物、购买商品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乌克兰现有中国商人300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集中在“七公里”,主要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工程承包、旅游服务等行业,大都采用小规模、个体经营的模式。这些中国商人主要来自浙江、福建、江苏、广东。

仅在中国商人最集中的第三区,就有200多个中国商人经营的批发点。他们凭借自己对中东欧市场多年观察积攒的经验分析,从国内进货,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基辅和乌克兰各地的商业点,赚得差价。他们的日平均交易量都超过1万美元,年利润基本在几十万到上百万美元之间。

“七公里”每周开业六天,周末更是赚钱的大好时机,因此这里除周五不得不留下一天让清洁工打扫卫生外,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大手笔做大贸易。也有一些从事微小利润生意的中国人,每天从批发商手里接过需要的货物,在固定的地方将商品摆出,任凭顾客选择,每天有钱可赚,过个日子不愁。

灰色清关的苦恼

虽然在乌克兰做生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行商,但也有不少已经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坐商”。最近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已,不过,由于在乌克兰的中国人大都从事非基础设施领域的事业,因此受到的影响远远小于当年在利比亚等国的同胞。2011年利比亚冲突期间,中国不得不将数万名中国工人和侨胞撤走。

戴维(化名)就是在敖德萨站稳脚跟的国人之一。他来自中国浙江,在他看来,此次乌克兰的事件并未对在乌克兰工作、生活的中国人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乌克兰人的生活一如既往,媒体上的乌克兰局势显得有些夸张。”

和怀揣着“美国梦”踏上北美大陆的中国年轻精英的想法迥异,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戴维来到乌克兰寻找他的梦想。2009年年初,他只身一人来到敖德萨,身上只有几千美元。刚来的时候住在七公里附近一间狭小的民房,和许多在国内蜗居的年轻人一样,戴维也“蚁族”过一段时间。

“刚来的时候特别想念祖国。特别是乌克兰这样的国家,与中国差异太大,又没有固定的华人圈子。”戴维说。

可一年多后,他已成为“七公里”的贸易行家,不仅注册了一家公司,租了办公室,还买了辆在中国国内价格不便宜的宝马轿车。戴维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商贸代理,具体说来就是利用他的专业和素质优势,为国内出口企业作代理。国内企业发货到敖德萨港,然后经过戴维批发给乌克兰的客户。

“在国外,不能只有苟且,还要有远方的梦想。”白手起家的戴维凭借自己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国内、乌克兰双方的信任。戴维将经营情况做成报表如实地报告给国内和乌克兰双方的合作伙伴,做到管理和销售的利润透明。这样,他不仅赢得了国内商户的信任,也开拓了在乌克兰的发展空间。

像戴维这样的属于在乌克兰的坐商,而对来自中国本土的“行商”来说,乌克兰则有更多的优势。相当一部分中国商人来自邻近的俄罗斯。由于俄罗斯在清关活动中让中国行商遭受重创,而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自然让中国人看重这里的区位优势,因此不少人选择在此开展自己的生意。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七公里的“中国行商”很少有人在白天露面。多数华人采用灰色清关的方式,货物通关没有合法收据。这样一来货物容易被查收,因此他们不愿意亲自出面管理,选择戴维这样的代理商进行分销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灰色清关,就是进口商人和个别海关官员商议后,以低于商品实际价格的数字报关,以减少应当缴纳的关税。乌克兰海关当然是要享受回扣的,所以,据中国商人反应,报关时乌克兰的海关人员总会暗示他们采用“特别方式”报关。endprint

中国行商来一次乌克兰不容易,而鞋帽服装这样的日用品一旦在海关受阻,损失惨重,因此,大多数中国行商还是选择了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带来的问题还远不止让部分商人不愿意公开经营自己的店面这么简单。由于没有报关单,中国商人经营的商品无法进入主流渠道,只能在批发市场贩卖。像“七公里”这样的市场,最早就是因为距离市中心远,难于监管才发展起来的。

这样,中国人的收入也就难以通过正常的国际汇款途径寄回国,只能走一些地下钱庄途径。也因此,中国行商虽然不常在七公里露面,但一旦露面却又经常携带大量现金。这样,反倒使得中国人容易成为乌克兰当地匪徒的目标。

可喜的是,像戴维这样,遵从当地法律的中国商人已经越来越多。而乌克兰的商务环境,也因为中国商人的自觉自律开始逐渐改变。

越来越多的诚信良好的中国商人也让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乌克兰人好奇——如果主动去和中国人做生意,会怎样?

找上门来的乌克兰

离开敖德萨拥壤的码头,乌克兰又是另一番模样。脚下是葱茏的黑土地,这个有“东欧粮仓”之称的大平原一望无际。由于土质中2/3都是富含腐殖质和各种矿物质的黑钙土,这里曾经创造过人均1吨粮食的生产纪录。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甚至专门用火车将黑土运送至德国做耕作用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乌克兰人都是农民,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依靠土地为生。”乌克兰农牧集团下属企业Avangard(先锋)公司的负责人奥克萨娜·普罗索林科这样告诉媒体。

但乌克兰相对缺乏农业技术和资金,农业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如果与国外在农业领域进行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也可以使当地实现粮产飞跃,反过来促进乌克兰粮食出口。

以乌克兰农牧集团(Ukrland farming)为代表的乌克兰农业企业非常清楚自身的优势。乌克兰农牧集团旗下拥有排名世界第二的鸡蛋生产公司Avangard(先锋),还有全乌克兰最大的制糖企业,包括六个甜菜加工厂,可年产45万吨糖。乌克兰农牧旗下还有遍布全境的19个肉类加工厂,在种子市场占有率达25%。

看到同样来自农业大国的中国商人对乌克兰商机的热忱,乌克兰也开始主动与中国合作。“人口的增长、农业增产潜力有限以及可耕种土地的缺乏将促使中国增加对农作物的进口,在这方面,乌克兰是一个最具吸引力的选择。”农牧集团董事长奥列戈·巴赫马久科对媒体说。

在他的计划下,乌克兰农牧集团开始进军中国的步伐。不久前,农牧集团与中国的一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准备在包括粮食港口建设、拖拉机农机组装等多个项目上展开合作。“我们要增加40万吨猪肉产能、60万吨鸡肉产能;并在乌克兰港口建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包括粮食仓库,年装货量将达到500万吨左右。”奥列戈·巴赫马久科告诉媒体。

在农业领域,乌克兰非常具有优势。乌克兰玉米生产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每吨比中国大约便宜100美元。在去年2月的玉米期价上,乌克兰玉米每蒲式耳只需要160美分,而美国玉米售价达185美分,巴西报价190美分。

先锋公司的鸡蛋孵化率达到88%,而欧洲鸡蛋的平均孵化率只有77%。

由于有打入韩国等亚太市场的经验,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欧盟质量标准的乌克兰农牧业对打开中国市场信心满满。

“我知道中国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海外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也非常不容易,不过我们现在所做的项目都是针对中国市场做的,我们的产品已成功进入有非常严格的质量限制和规定的中东国家,所以我认为能够满足中国这方面的要求和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乌克兰的玉米、鸡蛋粉、猪肉和鸡肉都会拓展中国市场。”乌克兰农牧业负责人奥列戈·巴赫马久科说。

对于中国来说,来自乌克兰的经济合作尤为宝贵。中乌两国传统的经贸合作集中在科研领域。乌克兰曾经帮助中国建造气垫船和各种维修企业,甚至还帮助中国培养过军事官员,但在实体经济领域,乌克兰对中国的出口一向较少。

多一个合作伙伴,特别是农业上的进口伙伴,能够让中国的进口来源尽可能的多元化。“从乌克兰采购玉米,也正是考虑到未来随着玉米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进口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加大,因此玉米进口来源将逐渐多元化。”中国商务部一位官员欢迎来自乌克兰的出口。

奥列戈·巴赫马久科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肉食需求量不断加大,而自身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需求,我们将成为巴西的有力竞争者,我认为乌克兰有能力为中国每年提供1000万~1500万吨的谷物,满足中国一半的进口需求。”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蓝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敖德萨戴维商人
敖德萨跳蚤市场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敖德萨, 一颗最美的“黑海珍珠”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
商人求宿
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