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若男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将古今成大事者必备条件总结为人生三境:第一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明志;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坚守;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顿悟。高中地理学习与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初入富有魅力的地理世界到学问由浅入深,最终取得成就,也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纵横经纬、磅礴大气的学科,需要我们以一颗开放包容、注重积累的心去面对。初学地理时,积累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要善于从教材、课堂、习题中去积累重要的图表、概念以及做题思维和方法等,这也是地理文科性质的体现。一开始要记忆和积累的知识会很多,但是没有基础就无法提高和升华,因此必须注重汲取和记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同时,还要兼收并蓄,注重与同学间的互动以及与老师间的交流,让整个地理学习的过程处在一种灵动鲜活的状态之中,这样的学习才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水,不断有继续向前的动力。
第二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一境界的关键词在运用。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点时似乎理解得十分透彻明了,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当真正将它运用到题目中时,一开始却总会显得生疏,甚至困惑,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书本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同样的道理,学习区域地理时,看地图总不如自己画地图来得印象深刻。高三总复习的一年间,笔者总会搜集各地各学校的文综套题来练习,除了练习速度以外,更多的便是在运用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当然,学而不思则罔,盲目的练习只会适得其反,每一次练习以后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反复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个错误表明我哪一部分知识掌握还不牢固,这一道题可以总结出同一类型题目的哪些经验等,这是地理理科思维的体现。综上所述,当对所学知识出现生疏困惑时,先不要着急求助于他人,首先审视自己是否运用不够,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与总结当中,地理层次会有所提升,地理眼界会更加开阔,心中的疑惑会越来越少,因为你已经逐渐进入地理学习的最高层。
第三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地理学习中也不例外。有时面对一道难题,当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时,不妨换一种思维;当与其他学生一样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或普通的学习方法学习地理时,不妨尝试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新方式。这里举一个笔者的例子:很多同学都有制作错题本的习惯,但大部分人都是将错题和标准答案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但这种方式对于笔者而言却收效甚微,因为当重复做同一道题时,思维难免会受到之前的影响,因此,我更喜欢直接从错题中去提取最重要的自己没掌握好的关键知识点。如分析“地中海式农业的区位优势”,我总是答不全,在总结了几次错题经验后,发现自己其实丢分点就在忘记写“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因此在错题本上我不会将之前的错题都抄写一遍,而是直接提醒自己地中海式农业区位优势不要忘记分析昼夜温差,这样既省事方便,又直接明了,当再遇到相关题目时,心里便会马上提高警惕。总而言之,学习地理切忌拘泥于常规套路,题目有规律可言但无套路可循,应在每次学与练的互动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走完地理三境,便能达到地理学习的最终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地理是关于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以及人类所栖息的这浩渺宇宙的学问,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即地理,地理即生活,只要留心,会发现地理早已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你对墙上的地图习以为常,当你在旅途中会不自觉地联想起与之有关 的地理知识,当你可以将一个天气现象对身边的亲友解释得清楚明了时,那么你已经走出狭小的书本限制,触及到地理真正的灵魂,走向更为宽广的新世界。
作者简介:重庆市第一中学高2014级9班毕业生,高考总分658,文综总分265,现就读于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