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茹
用话剧讲述一个好玩的南京故事
——《民生巷11号》导演阐述
■王冰茹
拿到话剧《民生巷11号》的剧本后一口气就读完了。很喜欢编剧在这部戏里开头的那段话,“城南老宅的庭院内,井台旁有一只晾晒的马桶,靠近女儿墙有一排葡萄架,上面染有朵朵雪花,女儿墙角放着煤炉、脸盆等物件,墙上挂着腌制品。四周静悄悄……在这座以民国建筑闻名于世的城市里,像这样的老宅曾经到处都有。猛一看,每间宅子大致相同似曾相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实每间宅子都藏有自己的个性,并无重复,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寓所,还是寻常百姓的居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宅子已经逐渐消失……”
在这样的语句里,我们能感觉到淡淡的伤感,但是更多尝到的却是生活里那些细碎的滋味。这个味道很丰富很温暖,也很酸涩很无奈,这个味道是“俗气”的,它是老百姓的,是属于南京城的,是南京的这些民国老建筑里特有的,和北京的四合院或者上海的老洋房完全不同。老南京人在飘着桂花香气的老房子里慢慢消磨着时光。
在今天这个一切都快得恨不得飞起来的时代,这些即将消失的老宅里到底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从这个角度我找到了导戏的切入点。
这是一出有着现实主义特质的正剧。全剧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动作,结构看似松散,其实它戏剧情势的营造却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之间形成。这些不经意的语言、动作都带着浓厚草民的色彩:草民的善良、草民的狡猾、草民的温暖、草民的遗憾、草民的伤感、草民的小日子、草民的小向往,细腻的生活流形成了该剧独特的风格。当然这是和编剧一贯注重生活积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是在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和身边人的事。编剧把人物放在春夏秋冬四个章节里展开很智慧。南京地处江南,季节分明,春柳夏荷秋枫冬梅,非常有特色。而南京的民俗记录了南京当地丰富的生态环境,非常有意思。这些都给未来的舞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无限可能性。
这出戏始终处在拆迁的大背景中,拆与不拆都影响和改变着戏的进程。老肖和小川因为老屋拆迁回来,老马和老于因为不拆而产生不快。一个简简单单的“拆”字,却打破了剧中人物内心的平衡。这样的老宅对于他们来说何止是栖身之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摆设,甚至一个拐弯,一个窗台都已经缀满沉甸甸的记忆了,更别说那些深入骨髓的传统与习惯。
记忆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让没有生命的砖瓦,泥土变得有温度,有颜色,有气味,有活生生的思想。记忆可以不管不顾跨越时间空间追寻无法到达的从前。
剧中的老马,老肖,老于年纪都在六十岁左右,他们成长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难忘的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也是他们希望回归老屋的一个重要推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过去年代的点点滴滴,懵懂孩提的切身体验,都为他们这代人开启了记忆的闸门。那时候幼稚的孩子不仅要与大人们一起承受物质匮乏的困窘,还要被成人社会所裹挟,加入到大人们的那些几近疯狂的“游戏”里去,诸如破四旧、挖防空洞、吃忆苦饭、参加游行、撒传单、围观批斗会……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耳闻目睹了政治上被“打入另册”的屈辱。
但是孩子的世界里永远充满着创造和惊奇。三个老头一往情深地忆述了当年玩过的种种游戏和恶作剧,像粘知了、斗蛐蛐、搧洋画、滚铁环……甚至是最为隐秘的初恋,在老屋的任何一个角落老马、老肖、老于都能够在熟悉的空间里找到依托,哪怕是一个转身、一个眼神,过去的一切就都回来了。历史在瞬间对三个男人表现出了的依依不舍的情怀,这真的让人无限沉醉。
老马是民生巷11号的老住户。这个人物在设定上更趋于平民化,耿直粗鲁更接地气,是个地道的“南京大萝卜”,他就像城南那些普通巷子里善良又勤快的大叔,手里总是忙活着生计,很少有歇下来的时候。语速快,动作快,脑子活络。作为厨师他喜欢研究那些南京的美味,说是研究其实是在不经意中搜寻小时候对食品的记忆。这个爱好让他对味道很敏感。他嘴里的笑话大多来源于巷子里的街坊,有时蛮损的,有时会很愤世嫉俗,最看不上装样子的人。他多才多艺,会扎花灯、玩抖嗡,腌腌菜、包粽子,还会做很多小吃,街坊们都会送点,和邻居的关系非常好。而他的情感世界却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个样子,很多时候选择沉默。
老肖是个老师,有时候会有些矫情。他高中时候离开老宅就没回来过。所以当他回到这里,他总是在寻找,似乎是找他小时候留下的那本日记,又好像不全是。他和老马不同很多事情在心里已经想了很久了,但并不说出来。对于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急于找到过去的记忆。按照他的说法是想那口地道的南京味道了。而这个味道让他安定。他和老马一个会做,一个会吃。确实是一对好搭档。可是在内心深处对曾经的同学少女白雪他始终含着一丝歉意。老肖患有早期老年痴呆症近事遗忘,对眼面前的东西有时转头就忘,同一个问题有时他会问好几遍。所以他的女儿对他很不放心。同时,他又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经常担心女儿的安全。这个人物在创作上从心理到外在都需要比较大的跨度。
老于这个人物除了脸是旧的,有褶皱以外,一切让人看见的都是时尚的,退休前他是某个机关里的小科长,几十年了在仕途上没能上进,对玩倒情有独钟,他懂电脑,喜欢旅行,是个生活方式精致,会说好话,会小挑拨并带点小气的男人。他经常网购,会编织小手工,喜欢喝喝咖啡,有时还会追追韩剧,算算小账,日子过得很惬意。他和老马是完全不同的人,因此他们经常掐架。
日子过得琐碎也有乐趣。可是一个大大的“拆”字打破了老宅的平静。随着老肖的回归,老宅的生活也就此改变了模样。情感在意外和美好设想之间来回跌宕,三个老男人回到老宅里就能迅速找回内心的回望和纯真的情怀。也许没法淡定自如,可正因为此,他们人人生似乎也更有乐子,充满生活的汁水。
再来说说戏中另两位:一个是老肖的女儿小川,一个是老马的妹妹小李。在今天这个以快文化占领大众视线的时尚都市里,漂亮的小川和可爱的小李活得其实并不从容,她们时不时会有一些小错误、小问题来打扰自己。有时麻烦不断,但是她们坦荡、有勇气、真实。她们有的时候对固有的生活具有挤压感和强烈的破坏性。而且她们的生活观念也和三个老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川和小李不仅用女性的视角来打量老宅和老宅里的男人,更让故事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这些都是可贵的、也充满着活力。
小川是个漂亮又特别的女孩,她是个极端环保主义者,工作上能力很强,她所有的衣服都是天然棉麻的,因为环保。小川做事有些莽撞,但心地善良。她和父亲相依为命,不过容易走极端的个性实在不太讨人喜欢。可她的专注又让人忍俊不禁,她积极主动飞把她的环保法则推广给身边的人。
小李是个本来看上去不太显眼的农村女孩,但是她在努力飞追赶时尚的脚步。她性格温和,很会做人。经常在老马和老于之间调停。她崇拜老于,和他有许多话说,两人之间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她学习着老于的样子生活,闹出不少笑话来。但她并不介意。她也是大家的开心果。
在这个戏里的风格处理上,美将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这是一种琐碎的美,温暖的美,酸涩的美,满足的美,遗憾的美,草根的美。我的脑海里经常闪过一幅幅精美的民俗风情画,这也许就是我对民生巷这个戏的审美要求和总体把握吧。
舞美设计和灯光处理其实蛮有挑战的,这一栋房子除了必须的演区,怎样传递出民国建筑的味道很关键。在过去和现在的空间上,光的处理一定要有贴切的想法。音乐设计上选择过去的经典歌曲和现在流行音乐的对比来强调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这部分也非常重要。
《民生巷11号》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未来的舞台演出,必定是在生活再现的基础之上,注入一些风格化的表现手段,但是“生活”是我对这出戏的舞台要求。目的在于更细腻、更清晰、更全面飞表达剧本所包含的内容。灯光、服装、道具、音效、化妆等各个创作部门,都要尽快飞把握住我们这个戏的体裁、风格以及舞台演出的样式,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它,体味它,真正感知到这个戏独特的魅力之所在,力求寻找出最准确的表现手段。
以上是笔者在排戏前的导演阐述。4月17、18日,该剧在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礼堂进行了首轮两场演出。从演出实践来看,现场观众反应强烈。演出时,剧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过道上除了加座外,还站满了观众。演出过程中,观众笑声、掌声不断。业内业外都给予了该剧极高的评价,作为导演,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