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淮海戏 赤诚母子情
——淮海戏《秋月》感评

2014-04-28 07:59华春兰
剧影月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三回娘家母爱

■华春兰

别样淮海戏 赤诚母子情
——淮海戏《秋月》感评

■华春兰

母爱,是人间最温暖的情感和词汇,是我们汲取力量的甘泉;母爱似一轮秋月,夜阑高照,不求回报,它永远清辉朗朗,洒满我们的心田。母亲节后,大型新编淮海戏《秋月》带着对母爱的赤诚诠释向我们款款走来。

故事精彩,展现母爱光辉

新编淮海戏《秋月》,讲述的是清末民初一个淮海戏女艺人的悲惨遭遇:淮海名伶秋月,早年父母双亡,婚后丈夫早逝,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更为可悲的是,她和儿子天宝均因家族遗传,患有严重眼疾。为了给儿子一双明亮的眼睛,她舍身忘己,含辛茹苦跑码头,赚取手术费,甚至在失手杀了盗取她钱财的李三后,宁可舍弃活命的机会,也要治好儿子的眼疾,最后隐瞒将死的真相,痛别爱儿,赴死刑场,充分展示了母爱的光辉。

善良的人们,总是怀揣着一颗拳拳之心,坚信世间的美好。更可贵的是,即使身处绝境,仍不失对生活的勇气,用不断的努力,去改变现实,并激励着他人,却全然不顾及自身。秋月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一位母亲。

其实,秋月是最值得悲悯的一个女子:出生之悲——出生梨园,戏园飘荡;成长之悲——父亲眼疾早逝,母亲悲痛伤亡,孤身流浪;婚姻之悲——丈夫重病早亡,儿子遗传眼疾;生命之悲——轻信他人,巨款被盗,失去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遭遇种种悲剧面前,仍然不断地坚持、努力,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一切,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重复自己的悲剧,即使被逐出戏班,仍然起早贪黑地跑码头,不顾自身的视力衰退,唱小戏,赚取为儿子治病的医疗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他人遭遇困难面前,仍记得去感化。邻居李三生意不顺,萌生轻生念头,秋月便毫无戒心地用自身的遭遇去激励李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放弃了唯一的活命机会,用慈母心底话和自我的知足,来安慰即将生死两隔的、对自己满怀深情的师弟,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不忍爱儿流泪有损康复,临刑前,用隐瞒走向孤独的死亡......

这样一个女子,这样一位母亲,在种种悲剧面前,用她善良的人性,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母爱。切切真情,真实地叩动着我们每一根心弦;朗朗清辉,明亮地照耀着我们每一块心田。

结构精巧,情节引人入胜

这部戏,最成功之处是它的谋篇布局,故事编排得很精巧。该剧不仅情节安排合理、冼炼,情感表达细腻婉约,主题表现鲜明突出,而且在节奏把握上,一改传统戏曲舒缓有余,力度不足的弊病,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剧目。

开场伊始,秦家班内一片混乱,一场足以改变秦家班历史和命运的演出之前,名伶秋月踪影皆无,土豪威逼,剧场索赔,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秋月去哪儿了?观众在不由自主的思索中入戏了。接下来,码头卖艺、李三夜访、姐弟情深、误伤人命、临终托孤等情节依次展开,到刑场上母子生离死别那场戏更加催人泪下。秋月宁肯含冤赴死,也要省下聘请律师的钱为儿子治疗眼疾;儿子天宝眼睛复明了,而秋月悲愤交加,完全失明了;儿子高高兴兴来看母亲,母亲只能用手摸一摸儿子的头,不能明言即将赴死:“妈妈在演戏,演赴刑场的戏”;母子相拥刑场,儿子以为在演戏,妈妈心里却在流血。这些尖锐的矛盾冲突,将整个故事推向了最高潮。整个戏剧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清晰明朗,不生枝蔓,让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

另外,这部戏在结构上,用清江浦码头的众生相来串场,既交代了故事发展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行进,也用不同的场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戏剧的主题。剧情开始,秋月因为跑码头唱门叹词耽误秦家戏班上大戏台,被师父逐出了师门。为了救治儿子的眼疾,她只好继续在码头卖唱。这时,用热闹的清江浦码头,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并表达大家对秋月所唱小戏《回娘家》的喜爱。李三遭遇不顺,想寻短见,秋月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李三。在李三得知秋月藏有巨款后,用夜阑人静的清江浦夜景,暗示剧情的突转,果不其然,秋月善良遭恶报,自己的好心没有换来李三的振作,反而巨款遭偷盗,自己还失手杀了李三。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中,秋月明知杀人得偿命,故而催促师弟速带儿子去上海救治,自己也将深陷牢狱,面临死刑。在最后两场之间,戏剧环境更加暗淡、昏沉,清江浦码头此时愈加冷清、死寂,这也预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秋月终将赴死。故事内容,是戏剧主题的母体,孕育灵魂的所在,而巧妙的结构编排,则能完美地表达主题思想、情感内涵。

另外,在整个戏剧情节中还安排了“戏中戏”来增添亮色,使得悲剧之外不失情感的温度,希望的美好。“小两口哎,说不完的知心话。喜滋滋啊,美洋洋,一起把娘家回一趟……”,小戏《回娘家》在剧中出现了四次。一是在清江浦码头,秋月靠唱小戏积攒巨款,二龙本是来搅局,却不知不觉入了戏,和秋月一起唱起《回娘家》来,让我们对二人的情感发展有所期待。第二次是在秋月鼓励李三的时候,李三问秋月如何熬过艰难的日子,秋月唱起了淮海小戏《回娘家》来回答他。“回娘家”,是一个女人幸福生活的象征和表达,也是秋月心中的梦想,虽然现实中没有实现,但却支撑着她一路走过艰辛,勇敢地生活下去。第三次是二龙接秋月唱戏的途中,二人互诉衷肠,秋月似乎忘记了生活的种种遭遇,和二龙沉浸在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回娘家》代表了他们患难与共的真情实感,也寄托了对二人美好情感的祝福。第四次是故事的结尾,“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秋月最终隐瞒赴死真相,为的是不让儿子流泪,影响眼睛恢复,她一个人孤独离开人世,可悲可叹,可歌可泣。但监斩官一句:“我要让秋月唱着离开”,《回娘家》再次在舞台呈现,一条红丝巾,点亮了生命,使秋月获得了重生,我们似乎忘记了她悲剧的结局,让我们由对秋月悲剧的同情化为对母爱的钦佩、对善良的喝彩和美好的祝福。

演技精湛,人物出神入化

《秋月》主人公秋月由江苏省淮海剧团著名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扮演,她出身名门,长在梨园,其母杨秀英是国家级淮海戏传承人。许亚玲“在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淮海戏的熏陶了”。在淮海戏《秋月》中,她的表演情真意切,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唱腔悦耳动听,如丝丝雨润,使得秋月的形象异常丰满,深入人心。

在“姐弟情深”一幕中,幽幽的光影里,浪漫的旋律中,许亚玲用展翅欲飞的双臂、如梦如幻的舞步,将秋月对爱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秋月半夜数钱的那段,许亚玲一连串无声的肢体语言,把秋月夙愿得偿的喜悦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在狱中,秋月思儿时“想再抱抱我的小亲亲”的那段唱腔,堪为淮海戏“拉魂腔”的经典。在传承老一辈唱法的基础上,她用深沉、温柔的慢板演唱本来明快、活跃的“好风光”曲牌,行腔自然舒展,气息控制到位,音色圆润细腻,韵味浓郁醇厚,令人荡气回肠,秋月在牢中的心情得以充分表达,唱出了淮海戏别样的风情;刑场诀别时,骨肉难舍,哀婉的哭诉、凄惨的呼喊,人性美与艺术美得以完美结合。

婀娜的身姿,精美的扮相,唱得拉魂,舞得曼妙,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喜怒哀乐处处销魂。秋月因许亚玲的演绎而生动,许亚玲因秋月的故事而成功。许亚玲因为在《秋月》中的精彩演出摘取了“梅花奖”,给淮海戏的冬天带来了春的气息。

当然,一出戏的成功,除了主角精湛表演以外,离不开其他演员的合作。饰演李三、二龙的两位男演员虽然戏份较少,但是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秋月》中运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也就是“龙套”演员,来配合秋月的表演,每一位演员都以饱满的精神,最佳状态活跃在舞台上。尤其最后一场,秋月临死前的一大段唱,满台的演员都随着秋月的表演而有层次的流动,衬托出秋月死前对母爱伟大的一种诠释。

制作精美,秀出别样风情

全国电视戏曲“兰花奖”,江苏省和淮安市“五个一工程”奖,入选2012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首届江苏省文华大奖。一座座奖杯,一个个荣誉,是对《秋月》最好的肯定和褒奖。曾经的淮海戏,似小家碧玉,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的《秋月》剧,如大家闺秀,芳名远播难自弃。这一华丽的转身背后,是全体演职人员的智慧和艰辛。

剧组的阵容是强大的。江苏省淮海剧团骨干演员几乎倾巢出动,当家花旦许亚玲领衔主演。此外,剧团不惜代价,请来国内知名人士鼎力相助,导演、编剧、编舞、舞美、音乐、配器、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均业界大腕担纲,为《秋月》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秋月》的制作是颇具匠心的。在音乐方面,淮海戏唱腔一直是由“板腔体”基本曲调“好风光”、“东方调”和辅助曲调“二泛子”、“金风调”以及其它民歌等组合而成。淮海戏的音乐一直很单调,而在《秋月》这部剧中,除了淮海戏的基调没变之外,还吸收了兄弟剧种的音乐,比如淮剧、扬剧,使音乐更充实。另外,本剧的作曲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桎梏,将明快、活跃的淮海戏“好风光”曲牌改为慢板,使唱腔变得凄楚、含蓄,很好地将秋月在狱中的复杂心态表现出来,既很好地吻合剧情需要,又丰富了淮海戏基本唱腔,是淮海戏发展创新的有益尝试。

在舞美方面,《秋月》一改戏曲舞台习惯的平面、静态置景的做法。大胆借鉴话剧等艺术形式在舞美设计上的成功经验,“三维”的动态置景让人耳目一新。整个舞台被设计成一个可以自动旋转的多面体,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场景不断变化,有效加快了《秋月》的推进节奏,深受观众的欢迎。

《秋月》在灯光、色彩运用上也很有特点。整场灯光都以冷色调为主,幽幽的蓝色清冷、凄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悲剧意味。而在满场冷色中适时闪现的红灯笼、红风车、红纱巾等又让人在凄冷中感到一丝温暖,在悲切中看到一点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

淮海戏过往的舞台是简单的,《秋月》的改变是令人震撼的。诸多业界大腕的联袂合作,实现了故事、表演、音乐、舞美、灯光等戏剧元素的完美结合,让淮海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精彩的故事,精巧的编排,精湛的表演,精美的制作,完全颠覆了“弹三弦,唱小调”的淮海戏形象,《秋月》似皓月当空,在戏曲大舞台上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李三回娘家母爱
蒋正华
阅读母爱这本书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闽籍优秀女性代表“回娘家·拉家常·共奋斗”
周永凤
李三
母爱的另一面
母爱
李三的爱好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