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种芒果瘿蚊类害虫的识别比较

2014-04-27 02:20:58蔡鸿娇姚锦爱傅建炜王宏毅廖富荣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3期
关键词:虫瘿体长羽化

蔡鸿娇,姚锦爱,傅建炜,王宏毅,廖富荣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3.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建 厦门 361012)

芒果Mangifera indica为漆树科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海南、广东、四川、台湾等省(区)。品种繁多,包括三年芒、青皮芒、吕宋芒、留香芒、椰香芒、秋芒、马切苏芒、田阳香芒、紫花芒、象牙22号芒、桂热芒10号、红象牙芒和串芒等。其中我国南方是主要芒果的产区,芒果瘿蚊害虫是影响芒果生长发育的主要类群,全世界报道的芒果瘿蚊害虫有10属17种[1],但是我国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5种。瘿蚊由于个体较小,生物学鉴定对于生产者来说较为困难,通过危害特征、生活习性差异,能较快识别害虫种类,为生产上瘿蚊的识别提供帮助,有利于害虫防治对症下药。

1 主要的瘿蚊种类

1.1 芒果瘿蚊Procontarinia mangicola Shi 以前命名为 Erosomyia mangicola Shi[2],1977 年报道认为是危害芒果树嫩梢及叶的重要新害虫之一[3]。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四川和海南。幼虫蛀食嫩叶,叶片卷曲,后期造成褐斑,穿孔破裂(图1),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以致梢枯,致树冠生长不良。危害高峰期植株和新梢被害率均达100%[4]。

图1 芒果瘿蚊危害状

幼虫共 3龄,平均体长分别为 0.21,0.63,1.69 mm,颜色由无色透明逐渐转为淡黄色,跳出叶片后为深黄色,3龄前胸腹部有黄褐色“Y”形剑骨片。眼由2龄的红色圆形变成黑褐色斑块。初孵幼虫钻入叶肉取食,形成叶斑,叶片表面逐渐凸起可见虫体;3龄幼虫从叶斑内跳出,入土化蛹。幼虫不转叶危害,1个取食斑只有1头幼虫。成虫羽化时蛹先在土壤内脱去茧壳,蛹体借助腹部扭动上升至土表,而后成虫从头部背面处穿破蛹壳羽化而出[5]。卵散产,平均每雌产卵31粒。

该虫在广西1 a发生15代,每代历时16~18 d。其中卵期2 d,幼虫期7 d,蛹期5~6 d,成虫期2~3 d。每年4—11月(海南3—12月)均有发生,夏秋梢期是虫口高峰期。11月中旬幼虫开始陆续入土3~5 cm深处化蛹越冬。翌年4月(海南3月)上旬前后成虫羽化出土。初羽化成虫刚爬出地面时呈静止状态,继而双翅不停地相互拍击,并缓缓伸展。在地面爬行5~10 min后开始飞翔。羽化时间随季节不同而异,5—8月在15—18时,9—10月在9—10时。

1.2 芒果阳茎戟瘿蚊Hastatomyia hastiphalla Yang et Luo 近几年新发现的芒果害虫,分布在我国广东芒果产区。以幼虫危害芒果叶片,初期形成疱状突起,受害部位的叶片组织因受刺激逐渐向两面隆起;后期叶片穿孔脱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容易诱发细菌性角斑病,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成虫只能在芒果新稍的古铜色嫩叶上产卵和孵化,幼虫只取食嫩叶,未见危害叶柄和主脉[1]。

幼虫体长1.5~2.0 mm,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蛹为被蛹,长0.9~1.1 mm,颜色从淡黄色逐渐加深至黑褐色,部分蛹具有茧。雄虫体长0.9~1.2 mm,翅展1.4~1.7 mm,体黄绿色,被黑毛,尾器黄褐色,基节敞开,内侧基各具有一大乳状叶,其上密布短毛;背片短于乳状叶,阳茎极其发达,呈多齿突的戟状。雌虫体长1.1~1.4 mm,产卵器极短,尾须为褐色双叶状突。每雌产卵60~80粒,产于叶面居多,初孵幼虫侵入叶肉,刺激叶片形成黄白色浑浊小点,周围水渍状晕斑,并逐渐刺激叶肉组织向两面隆起,形成直径2~3 mm小疱状虫瘿,严重者叶片卷缩畸形。一瘿一虫,不转叶危害,老熟幼虫钻出虫瘿,弹跳入土化蛹[1]。

该虫在广州1 a发生7~8代,每年3月中旬至5月初第1代出现,卵期2~3 d,幼虫期4~6 d,前蛹期6~10 d,蛹期6~10 d,成虫期1~1.5 d,每雌平均产卵60~80粒,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1]。

1.3 芒果花瘿蚊Dasineura amaramanjarae Grover俗称花蕾蛆,主要影响芒果开花、授粉、座果,严重的花穗受害率高达68%,幼果受害率45.6% 。被害花蕾由黄绿色变为淡红色,每个花蕾一般有1~6头幼虫,严重影响开花结果,特别在谢花结果时,成虫产卵于幼果,当幼果豌豆大小时皱缩脱落,严重影响芒果产量。不危害叶片,没有虫瘿出现。

该虫在广西元江1 a发生6~7代。卵期4~5 d,幼虫期9~15 d,蛹期7 ~12 d,成虫期2 ~6 d,越冬虫源为12月中下旬羽化,翌年1月初出现第1代,4月中旬以老熟幼虫、预蛹或蛹入土越冬。成虫产卵1~10粒不等[6]。

1.4 芒果柑桔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 主要危害芒果的花蕾,蛀食花器,严重影响芒果树的开花、座果并造成花蕾早落,使花蕾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在云南花蕾的受害率为60% ~70%,严重的可达 100%[7]。

雌虫体长1.9~2.8 mm,暗黄褐色,前翅膜质,强光下有紫色金属光泽。雄虫体长1.2~1.5 mm,黄褐色,腹部末节半椭圆形,密生绒毛。卵直径0.15 mm,外包1层角质,一端有细丝。幼虫3龄,1龄幼虫体长0.25~0.27 mm,半透明;2龄幼虫腹部末端有3个小刺,呈三角形状;3龄幼虫乳白色逐渐加深橙黄色至橘红色,体长2.5~3 mm。老熟幼虫从花蕾中弹落土中,在土中结茧越冬。蛹长1.19~1.8 mm,由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8]。

该虫在广东潮州、福建漳州1 a发生2代,四川柑橘产区1 a发生1代,云南1 a发生5~6代,卵期2~5 d,幼虫期10~17 d,蛹期3~10 d,成虫期4~6 d。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以末代幼虫和蛹随着花蕾入土越夏休眠,12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于花蕾中危害[8]。每个花蕾少则几头,多则100多头。

1.5 芒果状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 Li,Pu and Zhang与P.matteianan Keiffer&Cecconi同种异名,主要危害嫩梢及叶。该虫属于外来入侵害虫,2000年在厦门首次发现,危害程度逐年增加,不断向厦门岛外周边地区扩散。2009年调查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包括厦漳泉,2012年进一步扩散到福建省莆田、平潭、福州地区[9-10]。

卵产于叶背,直径0.14~0.15 mm。幼虫3龄,淡黄色,1龄体长0.15~0.6 mm,2龄体长0.6~1.0 mm,3 龄体长 1 ~2.1 mm[11]。无头无足型,胸部3节,头部圆锥形缩入体内,2龄幼虫可见第1胸节腹面有一红褐色三叉戟状剑骨片,腹部9节,各1对气门,腹部侧面有明显的刺突形鳞片。雌雄成虫个体微小,翅展1.4~1.9 mm。雄虫淡黄色,腹部有3条平行的深棕色盾片。触角鞭节和腹部均覆盖稀疏的刚毛。雄虫触角12+2节,鞭节为双节型,近球形,由1圈环丝和1圈长刚毛组成。雌虫触角鞭节筒状,基部着生1圈短粗刚毛,中部由1圈波浪状环丝缠绕在各结节。产卵器极短,唇片状,末端着生1圈长刚毛,其余地方短毛覆盖[14]。雄虫具有强壮的钳状抱握器,中间为管状阳茎。

该虫在福建厦门地区1 a发生4代,与其他瘿蚊不同之处主要是幼虫和蛹均在虫瘿内越冬。卵期2~5 d,幼虫期20~30 d,蛹期20 d,成虫期2~3 d。厦门地区叶片受害率可达100%,严重的每片叶片有600个虫瘿[13-14]。不转叶危害。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侵入叶肉,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在叶面形成虫瘿并不断增大,叶背面无凸起,虫瘿颜色由乳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色、深绿色,最后形成坚硬的黑色虫瘿(图2)。幼虫在虫瘿内生长化蛹,生长后期虫瘿顶端形成深褐色圆形盖子,成虫羽化时破壳而出。与其他瘿蚊比较不入土化蛹。

图2 芒果壮铗普瘿蚊危害特征(虫瘿)

2 主要种类的比较

从瘿蚊的越冬虫态、场所、危害部位、危害特征进行比较,5种瘿蚊的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其危害特征可作为分类依据(表1)。

表1 我国芒果主要瘿蚊害虫差异比较

3 小结

虽然瘿蚊种类繁多,但是我国危害芒果的主要种类并不是很多,且不同地区种类不一样,瘿蚊个体微小很难肉眼识别。本文通过描述危害性状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基本可以为鉴别瘿蚊的种类提供帮助。

[1]罗启浩,杨集昆,苏雷,等.危害杧果叶片的瘿蚊新种——阳茎戟瘿蚊[J].中国南方果树,1999,28(6):24 -27.

[2]Gagné R J.Update for a catalog of the Cecidomyiidae of the world[EB/OL].http://www.ars.usda.gov/SP2UserFiles/Place/12754100/Gagne_2010_World_Catalog_Cecidomyiidae.pdf].2010.Accessed on 10/08/2011.

[3]张若芝.芒果瘿蚊Erosomyia mangicola的生物学观察初报[J].热带作物研究,1985,(1):39 -42.

[4]赵家华,夏敏,曾朝华.芒果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四川农业科技,2005(1):35.

[5]李雪英,古德就.芒果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C]//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824-829.

[6]杨永生.芒果花瘿蚊的发生与防治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0(1):20-21.

[7]周又生,沈发荣,赵焕萍,等.芒果柑桔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的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2):122 -125.

[8]蔡惠,沈彩云,黄国清,等.柑桔花蕾蛆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203.

[9]蔡鸿娇,王宏毅,侯有明,等.厦门市入侵害虫芒果壮铗普瘿蚊(双翅目:瘿蚊科)为害情况调查[J].生物安全学报,2012,21(1):46-51.

[10]Cai H J,Kolesik P,Wang H Y,et al.Description of the immature stages and gall morpholgy,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rocontarinia robusta,a gall midge(Diptera:Cecidomyiidae)damaging leaves of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Anarcadiaceae)in southern Asia[J].Aust J Entomol,2013,52:206 -211.

[11]王伟新,王宏毅.芒果壮铗普瘿蚊生物学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74 -76.

[12]李军,卜文俊,张清源.危害芒果叶片的瘿蚊科——中国新纪录和一新种[J].动物分类学报,2003,28(1):148 -151.

[13]张清源,林振基,王宏毅,等.一种新的危害芒果树叶的瘿蚊害虫[J].华东昆虫学报,2003,12(2):107 -109.

[14]蔡鸿娇,王宏毅,傅建炜,等.寄主植物对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的生理效应[J].林业科学,2012,48(3):100 -104.

猜你喜欢
虫瘿体长羽化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28
史上最长恐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科学之谜(2018年11期)2018-12-05 07:57:16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湖北植保(2017年4期)2017-08-31 11:09:49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动态研究△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