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肖,文清云,黄祥柱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湖北 荆州 434020)
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能减弱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螺旋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和转录,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优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2]。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喹诺酮类品种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我院使用的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商品名左克),输注时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必须用黑袋遮光输注。输液时,护士对滴速的控制、用药的指导与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为规范、安全应用此药,我科将其作为品管圈质量改进项目,于2013年6月对全院使用此药科室的200多名护士进行了左氧氟沙星认知能力与用药现状问卷调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将本院临床常应用左氧氟沙星的科室,如注射室、门急诊科、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肛肠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的护士纳入调查。共发放问调查卷230份,回收问卷224份,回收率为97.39%,其中合格问卷218份,合格率97.32%。采用自制左氧氟沙星问卷调查表,题型为单选题与多项选择题。对问卷先进行预调查,经专家鉴定,切合临床实际,正确可行。所得数据以百分率统计。
所调查的 218名护士中,男 10人(4.59%),女 208人(95.41%);年龄 22 ~50 岁,平均(28.8 ±7.61)岁;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内 24人(11.01%),2~5年 92人(42.20%),6~10年 44人(20.18% ),10~20 年 26 人(11.93% ),20 年以上 32 人(14.68% );职称为护士 66 人(30.22%),护师 92 人(42.20%),主管护师 48 人(22.02%),副主任护师 12 人(5.50%);所在科室为门诊急诊室与注射室 40 人(18.35%),外科80 人(36.70%)(含胸外、肝胆、胃肠、肛肠科),内科 98 人(44.95%,含呼吸、消化科)。
护士对左氧氟沙星认知能力与用药现状分析见表1。
3.1.1 调查结果分析
表1中1-6项反映了护士对左氧氟沙星的认知现状。对于左氧氟沙星,所有护士均知晓其为抗感染药物,绝大多数护士知晓其为光敏药物,但少数护士虽知晓但未与输液需避光联系在一起,说明未充分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护士(58.22%)均不知晓其光毒性。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对临床多见的不良反应知晓率相对高,而对临床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则知晓率低,如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少,仅14.68%。但临床不良反应不会因为几率小就不会发生。我院就曾有1例在门诊输液的高三学生于高考期间因输注左氧氟沙星发生神经系统症状致失眠的投诉案例。
3.1.2 护士应正确认知的内容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主要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以及失眠、精神紧张、头痛、头昏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瘙痒、手足皮肤脱屑,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3-4],我院曾发生1例患者连续输注左氧氟沙星第4天时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幸亏抢救及时,症状很快缓解并消失。护士应知晓的左氧氟沙星相关知识有:它是一种抗感染药物,也是一种光敏药物,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5 d内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照射,以防发生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导致皮肤损伤[5];输注时用黑袋避光;尽可能进餐后输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在轻微发红、发痒或恶心表现时,可酌情减慢滴速;用药时或用药后5 d内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红斑、静脉发红、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神经系统、皮肤起水泡溃疡、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前3种;特别关注60岁以上老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0岁以下人群的2~3倍。曾有2例60岁以上老年人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报道[6]。
3.2.1 调查结果分析
表1中7-13项反映了临床护士输注左氧氟沙星的用药现状。18岁以下患者、哺乳期妇女、孕妇禁用左氧氟沙星,而仍有不少护士(17.43%)曾为这些患者输注过该药。对于注射部位选择,绝大多数护士选择了手背静脉。因左氧氟沙星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输入速度偏快可致局部血管出现发红、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笔者在临床多年观察发现,药物渗漏后会出现较渗漏范围更大的扩散性红肿,因此建议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同时尽可能避开活动关节部位。只有1/3左右的护士知晓输注此药的正确滴数(<35滴/分),临床输注左氧氟沙星时普遍存在输注滴速过快的现象。说明大多数护士(75.23%)已认同用避光输液器输注有利于减少此药的不良反应。33.03%的护士输注操作时在同一输液管输其他药物,这是不规范的做法。用药剂量与医生医嘱相关,大多数护士(67.089%)选择输注单次剂量为200 mL,而药品说明书规定左氧氟沙星单次剂量为100 mL,间隔 4~6 h重复1次,每天2次。对于出现渗漏后采取的措施,59.63%的护士采用硫酸镁湿敷,其余采用冷敷、热敷及其他方法。
3.2.2 护士输注时的正确规范做法
正确做法包括:哺乳期妇女、孕妇、18岁以下患者禁用;静脉滴注时选用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尽可能避开关节部位;滴速应低于35滴/分(使用1 mL约20滴的输液管),必要时可减慢至25滴/分以下,减慢滴速可减少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7],我科临床实践亦证明这一点;专用避光输液管输注,禁止坐在阳光下输注,且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8];输注单次剂量为100 mL,间隔4~6 h重复1次,每天2次;渗漏时建议采用新鲜土豆切成3~5 mm片外敷,每20 min更换1次。我科使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渗漏3年来,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局部皮肤损伤。
表1 护士对左氧氟沙星的认知能力与用药现状分析(n=218)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分析,建立“提高护患双方左氧氟沙星认知能力”的品管圈。应用PDCA全面质量管理方法,采用(调查现状分析——确定改进目标——培训与理论考核——实地检查与考核)四步骤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高使用左氧氟沙星科室的护患双方的认知能力,特别针对本调查中出现的错误认识进行重点讲解纠正,纠正护士用药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由于药品说明书内容较多且复杂,大多数临床护士只是在有疑问时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才会阅读说明书,因此,管理者可将药物相关重点知识简要归纳,制订“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的规范用药标准”并进行专题培训,让全院护士知道、相信、并按标准执行,从而有效减少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 刚.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53 -154.
[2]陈玉平,伊献丽,李东英,等.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76.
[3]孙诗黠,涂 敏,周 建,等.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73.
[4]沈达涛,沈 弘.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严重腹泻、休克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06 -107.
[5]毕桂宏.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02 - 203.
[6]刘玉山.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126.
[7]谢红莲.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 637 -1 638.
[8]费贤翠,磨雪山,杨美茹.62例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