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常态:不一样的治理体系

2014-04-27 06:03管清友朱振鑫
西部大开发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局政法委领导小组

»文/管清友 朱振鑫

政治新常态:不一样的治理体系

»文/管清友 朱振鑫

新常态之下,我们既要重新认知中国的经济,更要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一切惯例可能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作为一个市场研究者,观察问题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框架,市场投资需要新的逻辑,新的思路。

当回过头去看那份充满亮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可能模糊了焦点。最关键的信息并不是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也不是国企改革被写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次会议的核心并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不是政治斗争,而是真正的政治改革。虽然没有直接着墨,但其实已经释放了政治生态转变的信号。

第一个信号:“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什么它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个“大而全”的目标并驾齐驱?在笔者看来,这个新词汇的背后隐藏的正是政治改革的信号,之所以用“治理”而不提“政治”估计也是为了平衡各方感受,尽量避免过多的争议。相比之下,过去一直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更多的是针对经济改革。当时很多人将“治理”简单理解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恐怕低估了其内涵。

第二个信号,两个新机构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的政治体系重构已经拉开序幕。“深改组”有点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两者同样是正国级机构,但深改组层级显然更高,当时体改委的主任一般由国务院总理兼任,现在是习总书记亲自担任。“国安委”则有点类似清朝的“军机处”,未来的职责更多的是保障国家安全。不单是保障外部的军事安全,也包括保障国内的政治安全,为改革保驾护航。

沿着这个信号,回顾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会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政治生态的确正在中国悄然萌芽。

不一样的亮相。2012年11月15日,中共新一届最高领导层的第一次亮相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往常安排在11点左右的会见推迟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创下了常委亮相的最晚时间记录,也显示出这次换届的不同寻常。11点55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出场,跟在他身后的政治局常委不是八个,而是六个。此前传言的常委人数瘦身如期兑现,国家副主席和中央政法委书记正式“退常”,显然,政法委书记的“退常”更耐人寻味。政法委由中央政法领导小组于1980年代初改制而来,早期主要是为了“文革”之后稳定政局,后来逐步过渡到社会治理和维稳职能,这也是政法委书记一般由公安系统领导兼任的原因。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启动,未来政法委作为党政机构或将逐步退出司法工作,改变政法和司法不分的局面,此次政法委书记“退常”是个积极信号。

不一样的反腐。2012年12月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包括“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等等。一开始还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次动真格了。除了地方官员“官不聊生”的抱怨,宏观数据也证明了反腐的力度空前。2013年,全国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较2012年大幅下滑14.7个百分点。一些典型的“三公”消费对象出现急剧萎缩,以星级酒店为例,其营收增速已经从2011年底的24.5%大跌至今年一季度的-25.6%。在史上最强反腐的打击下,“三公”消费的水分被挤出,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这还只是反腐的序幕,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不一样的政治局会议。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与工作。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如果我们翻开中共历次政治局会议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次会议的不寻常。从历史上看,政治局在4月开会并不罕见,但内容针对一个季度的经济形势进行研究还是第一次。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一年中只有两次会议专门讨论经济形势,一次是年中政治局会议,另一次就是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者相当于经济的期中考,后者则是期末考。但目前来看,这种惯例已经被打破。2014年4月25日,时隔一年之后,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而且这一次会议范围已经从常委会升级到政治局全体会议。这意味着,经过上一次的尝试,未来一年设置三次专题讨论经济的政治局会议将成为新常态。

不一样的“组长”。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新闻一出,人们最关心的不是会议的内容,而是习近平总书记耐人寻味的新“title”: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这是自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新华社首次公开披露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此前,《人民日报》曾于1999年刊发的《1998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回眸》述评中,提及1996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此外,这也是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新华社公开披露的第4个小组组长身份。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之外,习近平还同时兼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

不一样的“大老虎”。2014年7月29日,传闻已久的大老虎终于尘埃落定,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被立案审查,成为有史以来落马的首个正国级干部。尽管新闻联播仅用了19秒时间轻描淡写,但依旧无法阻止大家八卦的热情。为什么不用“同志”?为什么是“审查”不是“调查”?为什么明确由中纪委审查?甚至为什么选在“世界老虎日”?记者、专家、分析师们各显神通,短短77个字被演绎成各种万字长文铺天盖地的袭来。等一下,这似乎不是今天新闻的头条。打开各大门户网站,大老虎的新闻不过排在第三、第四的位置,真正的头条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对,这才是今天我们最需要重视的新闻。按照中央全会的惯例,“一中”“二中”布局“人事”,“三中全会”讨论“改革”,“四中”全会则一般讨论党的建设和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把“依法治国”列为四中全会的主题尚属首次,这意味着什么呢?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我们有理由期待。

我们无法得知最高领导层的想法,但当我们把上述一系列事件点串联起来,你会发现:我们也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

首先,一切惯例都可能被打破,不要沉溺于传统思维。撒切尔夫人说过,不可能的事情经常发生,你最好有所准备。这在今天的中国尤其适用。九个常委可以变七个,反腐可以直击要害,政治局可以经常讨论经济,政治局常委也可以没有“例外”,依法治国也可能更多的落到实处。

其次,十八大以来,南院和北院之间的分工和位置日益清晰,治理体系更加扁平化。增长求稳,淡化数字,强调质量;改革求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执行力更强,更适应改革的需要。

第三,未来的改革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改革才是关键。如上所述,新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机构都是在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做准备,除了大家关注的经济改革,以政治和司法改革为主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或许将逐步破冰。一步一步走向高潮的反腐就像是在为四中全会“献礼”,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祭旗?

最后,改革已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何以解忧?唯有继续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就是“冲破既得利益藩篱”的过程。换句话说,改革就是切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让一部分不合法的既得利益者受损。谁都能想象出其中的风险和阻力,就像反腐,今天倒下一个老虎,明天可能有更多的老虎反扑。如何解除后顾之忧?别无他法,只能继续改革,从人治走向真正的法治,让法律成为“打虎者”永远的保护伞,让“大老虎”无处可逃。我一直建议大家多从雍正爷的角度理解问题,而不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问题。当今世界,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欧洲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架构,我们不妨以最大的诚意抱有十分的希望,且行且观察。

(管清友系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朱振鑫系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猜你喜欢
政治局政法委领导小组
江苏高邮农商银行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江苏省侨办系统“侨梦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运动式政令”让领导小组层出不穷
政法委书记新格局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梳理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