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仙
幼儿早期阅读识字在孩子快乐的童年里,不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关键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力开发,让您拥有一个更加聪明、可爱的宝贝!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幼儿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强大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起幼儿主动探索、用心观察,在这种主动求知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情绪愉快,思维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促进了记忆的保持。所以,我们应抓住幼儿最感兴趣的东西,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红缨教材《帮我早读书》深得孩子的喜爱。我认为教材之所以能赢得孩子如此青睐是源于它富有韵律、情趣的选材,别具一格的插图,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孩子们乐在其中。全套教材分大、中、小班共六册。实践证明:经过3年连续的早期阅读识字学习,幼儿识字量大大增加,丰富了幼儿词汇,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和阅读范围。到了大班下学期部分幼儿家长反映,孩子识字特别多,一些简单的儿童故事书、儿童画报都能自己读自己看,家长们感到很惊讶:在家里没有刻意教孩子读书识字,为什么孩子会那么神奇呢?
一、有趣的识字游戏
“猜猜我是谁”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识字游戏之一。当看到黑板上反扣的字卡时,孩子们就会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猜对“字宝宝”时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这时孩子们体验的是成功和神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调动了孩子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乐此不疲。
二、富有韵律的儿歌和古诗
《帮我早读书》不但设计了丰富、别具一格的插图,而且有韵律、有节奏的儿歌、古诗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常常是刚刚发下一本新书后不到几周的时间有的幼儿已能熟读甚至背诵部分儿歌,还有一些诙谐、幽默的绕口令、颠倒歌孩子们百读不厌。当学期结束时,孩子们已不再墨守成规,一致提出先背诵古诗单元,再读自己喜欢的儿歌……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朗诵。
三、“当小老师”
孩子都有喜欢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当小老师”的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内心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领读比老师领读效果好——“小老师”会认真地领,其余幼儿会认真地跟,因为谁都想争当下一位“小老师”。
四、小小贴画魅力大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尤其是对小小的奖品“贴画”爱不释手。谁多认识一个字宝宝就会多得一张贴画,这一招很灵验。每天来园后孩子们之间会互相比谁又多了一张贴画。为此,孩子们会想方设法去认字宝宝:有的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有的画上图画,有的做上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标记……
五、幼儿习惯的养成
我认为,幼儿阶段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在浓厚的趣味识字过程中我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从小班幼儿开始,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学过的生字词反复再现。刚开始,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于取放图书、手口眼协调一致地听录音指读儿歌很难做到,因为小班上学期有许多幼儿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取书时就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应动脑筋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尽快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名字,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幼儿听读、跟读儿歌,特别强调幼儿要用手指读,开始速度要放慢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基本上能够养成习惯,到了中大班幼儿每天早晨入园后能够自觉地取书,会很好地听录音跟读或集体朗诵。
《帮我早读书》让孩子们体验和感受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自信,它成功地塑造了每一位幼儿。不知不觉中幼儿识字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我们周围各种汉字符号标记的环境中孩子们对此很敏感,不管走到哪里看到哪里都会主动地问:这是写的什么?那是写的什么?正如《纲要》提出的:在幼儿教育价值取向上首先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再强调知识技能。《帮我早读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早期阅读识字教育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动机和意识,或者说培养了幼儿早期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纲要》的价值取向。
《帮我早读书》教材教师乐教,孩子乐学,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能够真正做到“用以致学”“学以致用”。
可见,幼儿早期阅读识字在孩子快乐的童年里,不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关键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让您拥有一个更加聪明、可爱的宝贝!
参考文献:
[1]李燕芳,董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
[2]陈萍,陈仲庚,许政援.国外对儿童阅读能力与语言发展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
[3]李麦浪.2-3岁婴幼儿阅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9.
[4]贺红,蒋蕙.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5]李红林.对广州市幼儿早期阅读父母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