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三个转变”
——2014年上海市质协会长工作座谈会侧记

2014-04-26 07:42:20
上海质量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开发区质量

◆本刊记者 晓 真/文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三个转变”
——2014年上海市质协会长工作座谈会侧记

◆本刊记者 晓 真/文

6月9日,2014年上海市质协会长工作座谈会在上海自贸区召开。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并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习总书记提出推动“三个转变”

座谈会上,唐晓芬会长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汇编的《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学习参考材料》,向大家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5月9日至10日在河南考察时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公司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向现场科技人员和职工问好,对他们攻克难题、突破盾构机系统集成技术壁垒的自主创新予以肯定。他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唐晓芬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十八大“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深入阐释,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提质增效升级的核心内涵,也是新时期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从“制造”到“创造”跨越,从速度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三个转变”有着内在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上海城市发展定位入手,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转变”,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助力。

核心就是设计自主化

“其实,我们正在做习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三个转变’方面的工作”,市质协副会长、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这样说。

“第一,我们提出怎么从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转变。”郑明光认为,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转变,核心就是设计自主化。“因为只有自主化,才能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如果关键的设备自己做不了,那就不可能实现创造。产品变成品牌,产品也要靠自己设计出来。”

作为排名国家16项重大科技专项排序第六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郑明光说他们强调的是“设计自主化、设备国产化”,并且在工程实施中按照国家要求创造品牌。“现在我们提出:首先是中国品牌,然后成为国际品牌,我们在工作要求里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概念。”

“在消化吸收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我们把功率等级做到了150万千瓦、净功率值140万千瓦,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这样我们就做成了中国品牌,而且从型号上讲,目前是世界最先进的。”

“第二,我们提出怎么从设计安全,过渡到现实安全。”郑明光说,从设计安全的指标上来讲,设计是安全的。但现实总会有问题,所以必须从设计安全过渡到现实安全。我们在研究,从设计安全到现实安全的差别在哪里,包括材料的质量,设备制造的质量,维护保养的质量,维修的质量等等,每一项、所有的环节,怎么来细化,怎么来提升,提高现实安全的水平。

“从AP1000到CAP1400,我们第一步是完成了从中国标准设计到中国设备制造的经验反馈,包括吸收日本福岛核设备的教训反馈。第二步是实现大的创新。当年美方转让AP1000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成套技术、建造技术等时明确,中方将拥有在引进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开发的、输出功率大于135万千瓦的、大型非能动核电站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只要超过135万千瓦,功率等级120万千瓦,知识产权就属于中国,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150万千瓦,所以产权是我们的了。第三步,我们要做到190万千瓦,并且要做到由内而外都自主开发。现在是型号最先进,将来是里里外外都做到世界最先进。”

“拼速度,不如拼质量”

创下“276克/千瓦时”降耗世界纪录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三发电)总经理冯伟忠,如今新任市质协副会长,他在座谈会上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拼速度不如拼质量”。

他说,刚才我学习了“三个转变”文件,很有感触。我们这么多年来发展经济,一路都在奔、都在跑,都在拼速度。印象很深的是当年我们上海外三发电与浙江、山东、江苏的3个单位一起,成为国家第一批四个超超临界技术项目的单位。建设时大家都很在意速度,这家说35个月建成,那家就34个月或33个月。我们也深感压力,但最终我们统一思想,不比速度比质量,按国际最高标准来建成投产。测试时,德国方面要求8个月,而国内同行是按“天”论,最后测试时间签到5个月,但德国人还是在条款下写明“8个月更合适”。当然速度也要,我们采取创新施工工艺求速度,而不是简单的拼人力、偷工减料这样的方式,最终我们的时间比他们都长,但是投产的质量最高,投产当年煤耗就是世界最低。自动化水平、各方面综合性能都在国内遥遥领先。

第二个,“环保设备创效益”的故事。

他说,众所周知,装了脱硫等环保设施后,加重了企业负担。甚至出现了电厂3公里外装“探头”防环保查上门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发明了零能耗脱硫技术,脱硫中的热能还能再利用。我们一年消耗450-500万吨的煤,一度电国家给1分补贴,所以我们上脱硫设备,变成了“增长点”。“现在华能集团、中国神华集团都和我们签协议,上零能耗脱硫技术。两个协议,一亿千瓦,相当于一个日本的用能量!”

他讲的第三个故事,是“创新标准为治理雾霾做贡献”。

中国大力治霾,制定了史上最严燃煤排放标准100毫克/立方米的氮氧化物排放限量。冯伟忠说,这个标准比世界上最严的欧盟标准200毫克/立方米都严苛,而目前我国燃煤排放标准在450毫克/立方米,新标准执行的阻力可想而知。“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我们的水平为20毫克/立方米,仅为欧盟的十分之一,中国新标准的五分之一。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电厂,最干净的电厂。”

他向国内媒体强烈呼吁:“我们国家富煤、少油、缺气,离不来开煤。唯一的出路,就是走煤的清洁利用。千万不要跟着国际上妖魔化煤炭、煤电的潮流走,因为这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我们证明通过技术创新,煤电可以比天然气更清洁,环保。今年9月,国际能源清洁煤中心年会将在上海外三召开,我们是国际同行参观的典型。”

“创新管理,输出模式,输出品牌”

上海市质协新任副会长、漕河泾开发区总经理桂恩亮结合“三个转变”中的“从产品向品牌转变”,谈起了他们为何申请亚太质量奖并取得了亚太质量奖的缘由。

“作为一个开发区,为什么申报这个?因为我们申报的是服务类,重在管理模式。”他说,漕河泾开发区是上海最早的开发区,但这几年又焕发了新的活力。主要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方面对区内本身的产业能级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走出去”,开发区焕发了新的活力。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开发模式、投资模式在上海做做还可以,一旦走到外省市去,就会碰到很多困难。那么,能不能换个模式进行品牌化输出?英国一家很有名的园区,有几百家企业,管理人员只有两个,服务、管理都是非常标准化的。而我们开发区目前管理15个园区,有100多个人。

“所以我们开发公司的主战略叫品牌战略,有两个子战略,一个是标准化战略,一个是走出去战略。这套管理模式在原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吸收消化了国内外的好方法,管理创新了。所以管理开发区品牌,也要像好的酒店一样,把标准定得非常细。今后我们希望通过质量管理的创建,把我们管理的想法固定下来,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需求做一些调试。这样,以后我们开发区‘走出去’,就不需要一个班子,投很多钱了。今后,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三五个人的输出,进行模式拷贝,通过输出品牌的方式,让我们开发区的品牌变成中国著名的开发区连锁品牌。”

自贸区管委会对企业的管理,离不开质量管理

“今天唐会长带我们去看了自贸区工经联、质协办事处,看了以后很激动。当初说到自贸区开办事处,我还没想过要干什么,看完以后我想一想,太有意义了。”

市质协副会长、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赤认为,自贸区是对企业质量的认定,这意味着已经进驻上海自贸区的质量协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说,自贸区实施的首先是“负面清单”管理,事先不审批,注册企业的门槛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自贸区活动的企业的门槛很低,其实门槛很高的,高在用“事中”和“事后”的管理来代替“事前”的审批。事后的管理,就是出了问题要狠狠地罚企业,管理思路上就是以前对物的管理转变成对企业的管理。以前是管理产品合不合格,质量过不过关,现在是管理进驻自贸区的企业合不合格,不合格就会清除出去。这是对企业的质量认定,而不是对产品的认定,这会变成自贸区里面非常重要的功能。

其次,自贸区实施的是诚信管理,诚信管理最主要体现在对口岸的监管方式上。自贸区和保税区是不一样的,保税区是落地就监管,自贸区是落地不监管,只做信息的预录,从理论上讲还没有进海关,还是要求企业非常地诚信守法。企业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清除,不允许在这里活动。在高度自由的自贸区,其自由度最高体现在资金的自由流动,如可以开设FTA账号,可以自由买卖外汇。而真正开放了这些,人民币和外币就可以自由兑换了。这样高度的自由,必然要求企业有高度的诚信,不然就会变成走私。

“所以我认为,自贸区管委会对企业的管理,离不开质量管理,离不开中介的作用。我相信,自贸区的管理,将有质量协会发挥非常特殊、非常重要作用的空间。”

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应分外重视质量

“我谈谈质量在轨道交通中的重要性”,市质协副会长、上海申通集团总裁俞光耀结合自身实际,谈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应格外重视质量的体会。

“一是质量要抓源头。上海申通地铁现在有3800多辆车,576公里的线路,每天890万人次的客流量。现在的故障,55%是来自于设备的故障,主要是设计上、技术含量上。我们怎么从设计、材料、技术等源头上抓好质量?”

本世纪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我国地铁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运营里程也水涨船高。随着车辆、信号、制动等一批关键技术装备难题不断被攻克,我国地铁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0%。然而国产设备质量还不够理想,成了阻碍“多用国产设备”的壁垒。

俞光耀谈了世博会期间对轨道交通四号线受电弓出现火星事件的处理情况。他说,当时我们查了,发现是受电弓里面一个球的引力问题导致的。我们用红外线把所有列车都扫了一遍,结果发现有13辆车有这种情况。这个球是国产的品牌,而受电弓里面的球采用德国产品的车辆,均未发生这种情况。最后我们只好全部换成进口的。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问题。”

他还谈了信号灯错误引起碰擦的事件,是国产LED信号灯寿命质量问题。“这个国产品牌说有五六年寿命,实际上只有一二年。而德国同样的产品说5年,就是5年。所以如何从设计、材料、技术等源头上提升质量,非常重要。”

“二是质量管理要形成系统的标准化体系。现在每个领导都知道质量要提高,但是没有形成体系化。”

地铁交通是多专业、多工种、高科技集于一身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到机械、电气、电子和遥控等很多专业领域,无论从产业生产体系还是运营管理体系来说,都需要形成标准化的体系。目前中国轨道交通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现在我们在搞标准化的体系,明天将举行国家级的中国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启动仪式。”

俞光耀认为,规范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品牌的打造和安全的提升。“质量的标准是和品牌结合起来的,申通品牌打响了,吸引了更多的供应商。”他还希望在安全管理上,政府部门要与运营单位、质量协会等有机结合起来,让质量提升靠有效的机制来保障。

市质协顾问俞国生,副会长刘荣明、沈建芳、季飞、季敏、祝兆松、翁文磊、陶爱莲等参加了座谈会。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开发区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开发区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质量投诉超六成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群众(2015年5期)2015-08-28 17: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