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卓越模式 强化装备保障
——上海市质量管理奖企业4805工厂军械修理厂案例

2014-04-26 07:33潘泳敏
上海质量 2014年3期
关键词:舰炮工厂装备

◆潘泳敏 李 晶 / 文

实践卓越模式 强化装备保障
——上海市质量管理奖企业4805工厂军械修理厂案例

◆潘泳敏 李 晶 / 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O五工厂军械修理厂(上海东湖机械厂)是军队保障性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O五集团成员单位,隶属于海军装备部,由东海舰队装备部主管。工厂始建于1897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由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定名为上海海军工厂,此后几经更名。2002年6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O五工厂军械修理厂。

引言

工厂主要产品和服务是海军舰炮制造和武器装备维修。具有武器装备综合修理能力和机械、电气、光学加工能力,并列入总装备部“装备承制单位名录”。工厂是海军企业中唯一具有舰炮制造能力的装备维修保障骨干企业,五次获得海军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评价。工厂2008年和2010年获得“上海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称号,2010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机械工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2011年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活动杰出企业”,2013年获得“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工厂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为持续改进工厂的经营管理,工厂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工厂的保障能力。

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企业

精神支柱

工厂百余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形成的不怕困难、连续作战、服从命令、勇于担当、严守秘密、无私奉献的文化特色,为建立具有军工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工厂领导根据工厂的历史沿革、军工特点、工厂发展战略培育企业文化,研讨、提炼、确定工厂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为工厂提供精神支柱。

2006年始,工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高层领导亲自参与策划团队,组织开展工厂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理念及厂旗、厂徽、厂歌的征集活动,总结、提炼职工200余条建议,确定了体现工厂发展的历史沿革,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和工厂特点,包含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赋予其具体内涵和全面表述。

其中,企业愿景:“创行业领先,振工厂雄风。”反映企业经营目标的雄心壮志,强烈的军队装备行业竞争意识,百年老厂“凤凰涅 ,雄风再起”的愿望,为了国家、军队的利益而义无返顾的奋斗的决心。

工厂通过高层领导宣讲、厂内媒体刊登、宣传栏公示、《职工手册》收录、标语张贴、厂歌播放、组织厂歌合唱比赛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统一定制带有企业文化标志的工作服、各种看板、办公用品等载体,将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并从整体、层面、点滴处将企业文化传达给职工与顾客等相关方,使全体职工理解并践行,使各相关方认同和支持。

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工厂职工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在装备保障和工厂发展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成绩斐然。

二、注重不断创新,夯实保障基础

创新是工厂追求卓越、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工厂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1.技术创新

工厂建立了以技术、质量检验、生产经营、武备承修等部门为主体的技术评估体系,对工厂所拥有的技术资源(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检验技术、产品达到的技术水平、装备修理达到的等级等)进行评估、比较,对引进装备制造国的技术标准引进、消化和吸收,不断提升工厂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工厂紧跟海军舰炮系列的变化,2010年开始进行新一代海军主战舰单××毫米舰炮(此型舰炮由我国自行研制,将代替双××毫米舰炮)的转厂试制,2013年3月试制成功,7月通过海装兵器部组织的鉴定,现已正式投产,使工厂在海军企业中继续保持唯一具有舰炮制造能力的地位。

工厂不断用新技术取代落后的传统技术,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制舰炮及相关装备的修理调试、检测专用设备,岸导系统发射装置模拟设备,作战系统网络平台等独特的装备维修设备,使设计、试验、检测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工厂通过自主编制一系列《舰炮修理技术要求》、《引俄潜艇装备修理技术要求》、《XX型导弹武器装备修理技术要求》等修理技术标准,并上升为海军标准,取得修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工厂依据武器装备的战技性能和工作的不同海况,结合海军的相应标准,形成环境模拟、状态模拟和网络模拟等修理及制造的技术诀窍。

工厂鼓励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或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品、检测设备仪器的开发,提升工厂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工程技术人员多个自主创新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项,如JPS-1随动系统检测仪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舰炮多功能检测系统、提高双××毫米舰炮可靠性研究、双××毫米舰炮改装工程等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管理创新

(1)建立应急保障模式

工厂依据使命任务和国防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模式,以提高装备应急保障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工厂在舰队所在的沿海地区设立“装备靠前保障中心”,配置装备专用修理器具和相关修理资料,派驻专业维修人员,并制订各类装备维修应急预案,将装备维修保障关口前移,保证及时响应部队的需求,既不断扩大了应急保障范围,又大大提高了应急保障响应速度。

应急保障模式的建立,使得应急保障效能得到了提升。2012年东海舰队受命多次派遣舰船抵达D岛海域进行维权军事行动。工厂派出一专多能的维修队伍,携带关键备品、备件和相关资料进驻东海某地保障中心,并随舰保障。维修队伍在随航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状况,使所有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状态,出色完成了任务。

(2)开展知识管理并转化为保障效能

针对工厂承修装备类型广泛,装备故障种类多、原因复杂的情况,工厂统筹武备承修部门历年修理情况建立装备维修电子信息库,收录装备修理过程的故障类型、故障原因、修理方法等内容,设置人员查询、进度跟踪、修理项目一览、排故方法查找、器材更换记录查阅五大功能模块。此信息库的建立将装备修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形成装备维修知识收集与经验共享平台,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效能。

(3)建立整合型多维管理体系

工厂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整合型多维的管理体系。工厂根据“相同要素归并,相似要素整合,特有要素保留”的原则,综合考虑相关标准的兼容性、协调性和独立性要求,统一策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简化、优化单个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工厂根据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以及工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编写“三合一”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并贯彻实施,建立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整合型多维管理体系,通过了第三方认证,成为东海舰队装备保障企业中唯一一家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认证的企业,极大促进和提高工厂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夯实了管理基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提升新装备保障能力,领跑海军军械行业”是工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此,工厂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卓越绩效管理,不断提升保障能力。

工厂将人力资源作为战略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工程技术、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2010年工厂开展了“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持续科学发展”主题研讨活动。为留住人才,实现工厂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健全了人才激励机制,制定《青年职工住房补贴办法》《优秀青年职工住房免息借款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优秀青年工程师、技师购房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三项制度,解决优秀青年职工住房困难的实际问题,从待遇上留人。工厂通过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和使用人才,至2012年有15名年轻高校毕业生担任部门助理以上职位,占全厂助理以上岗位的31%,从事业上留人。工厂各级领导经常与年轻职工对话和沟通,工会和团委组织青年与离休干部座谈交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等,从感情上留人。

工厂制定《职工培训管理规定》,按岗位任职要求,对不同岗位和不同技能等级、不同专业职务的人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培训:

——校企合作培训。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了“订单式”联合教学班。与海军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在工厂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对工厂有录用意向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武器装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中级职业资格的理论和操作培训。

——厂内自行组织培训。包括新职工入厂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新装备维修培训,军队特有工种的中、高级工技能等级培训等。

——“师带徒”和“名师带高徒”的岗位培训。通过签订“师徒协议”,由高素质、高技能职工对新职工或其他有发展潜力的职工进行“传、帮、带”培训。

——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并对在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推选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

——轮岗、交叉培训。通过轮岗交叉培训,使职工具有2个工种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能操作两种型号以上机床,实现“一专多能”。

——专题报告(讲座)。邀请高校、行业协会专家(教授),来厂作形势、法制、质量、安全、道德等专题报告(讲座)。

——外送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新装备维修培训、继续教育等。

同时,工厂坚持“信任、鼓励、支持”的原则,推进群众性创新活动持续开展,以各种奖励方式对职工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工厂修改完善与创新活动有关的管理和奖励制度,进一步调动职工创新的积极性。到2013年末,新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3年,大学本科以上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21.5%;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15.2%,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员占一线职工比例达到34.6%。

工厂从文化、技术、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工厂综合装备保障能力,确保了满足装备保障“随时可用、随时可供、随时可动”的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4805工厂军械修理厂)

猜你喜欢
舰炮工厂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大口径舰炮弹药储供系统可靠性研究
港警新装备
一门舰炮杀四方
一门舰炮杀四方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Simulink的高精度舰炮随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