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6 09:08屈春艳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针灸

屈春艳

(张家界市中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屈春艳

(张家界市中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81.67%。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刺;温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在中医中属“眩晕”范畴[1]。温针灸具有刺法和灸法的双重作用,针体进入患部深处时带有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有助于降低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或解除椎动脉痉挛[2]。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采用温针灸治疗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排除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妊娠者、血液病患者。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0.53±5.80)岁,病程3周至7年。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主要方法如下。取穴:百会、风池、颈椎颈夹脊(C3~C7),以有压痛为主。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头、颈部需针刺的部位。取75%酒精棉球,对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1.5寸毫针迅速刺入皮肤,患者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后起针,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取穴:百会、风池、颈椎颈夹脊(C3~C7),以有压痛为主。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头、颈部需针刺的部位。取医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1.5寸毫针迅速刺入皮肤,患者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将2cm长艾条插于风池、颈椎颈夹脊(C3~C7),以有压痛为主。穴位的毫针尾部点燃,针身部套于硬纸片,防止燃过的艾条烫伤患者,至艾条燃尽,起针,10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进行评分,包括眩晕(包括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

1.4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颈部功能活动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46例,好转12例,未愈2例,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27例,好转22例,未愈11例,痊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81.67%。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其它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患者晕针, 3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血肿;治疗组有1例患者晕针,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血肿。晕针经处理后均能缓解,血肿经相应处理后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其承受着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产生退变。30岁之后,人们的颈椎间盘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化越来越明显,并可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组织发生退变。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段、第6~7段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多发生于这些节段。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3-4]。

针灸是一种简单、直接、医疗成本低且效益高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针灸主要根据受累部位以及辨证分型选取有关穴位。总结近年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选用的主穴有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5];配穴有天柱、大椎、太阳、合谷等。每次选3~5穴,用毫针按症状进行补泻手法,亦可配合电针治疗。若使用梅花针,可选取阿是穴、颈夹脊、疼痛及感觉障碍循经部位,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无出血为宜。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已有较多报道[6-7],本研究所采用的温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与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结合,可治疗慢性炎症,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引起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从而有效缓解椎动脉痉挛,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81.67%。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对CSA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温针灸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光,杨圆,陈武杰,等.温针灸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4):53-54.

[2] 赵盈.温针灸、毫针刺、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3] 邱荣标,陈细明.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3):171.

[4] 张小雄.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8):49-50.

[5] 高尚轸,李艳玲,张小宁,等.齐刺与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764-2465.

[6] 杨圆.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4.

[7] 曾红文,聂斌,黄年斌.刺络拔罐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6):8-1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1-22

屈春艳(1979-),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院,研究方向为针刺治疗颈椎病。

R245;R681.5+5

A

1673-2197(2014)08-0095-02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针灸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