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八髎穴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对照研究

2014-04-26 08:52候小勤陈日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膀胱针灸针刺

候小勤,陈日新

(1.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温针灸八髎穴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对照研究

候小勤1,陈日新2

(1.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为(3.26±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8±2.18);试验组有效56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八髎穴能降低患者尿失禁程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整体疗效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针灸;针灸疗法;脑卒中后尿失禁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40%的脑卒中存活者有重度残疾,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2],其中尿失禁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目前干预该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但是均存在较多不足。单纯导尿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药物治疗有明显的副作用,手术治疗可造成创伤且价格昂贵[3-4]。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对调节膀胱功能障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具有显著效果[5-6]。临床实践表明,温针灸八髎穴能有效调节与排尿相关的逼尿肌、括约肌、盆底肌的神经反射,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7]。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20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意外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0例,年龄45~81岁,平均(62.46±7.66)岁,病程为1~20周,平均(6.56±6.16)周;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2例,年龄43~82岁,平均(61.36±7.26)岁,病程1~18周,平均(6.40±5.78)周。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脑卒中后伴有尿失禁,可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夜尿多等症状;随意排尿功能存在或不完全,抑制排尿功能减弱或消失;失禁程度Ⅲ级或IV级;无尿路感染。

1.3 排除标准

意识不清、严重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肺、肝、肾功能衰竭者;有下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子宫或直肠脱垂、严重前列腺疾病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我国脑卒中防治指南要求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将穴位分为两组,每组4个穴,隔日1组,两组交替进行。用0.40mm ×100mm毫针直刺1~2.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朝向前阴及下腹部放射,以致产生酸、麻、胀等感觉。得气后用硬纸板遮盖局部,以防烫伤。然后在针柄上装长约2cm的艾条,点燃施灸,使骶部有温热感为佳,待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热感消失后将针取出。每日1次,每穴施灸2炷,留针30min,6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3周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参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尿失禁针灸方法,常规针刺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治疗频次和疗程同上。

1.5 观察指标

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分级为I度:无尿失禁;II度:用力、屏气时尿失禁;Ⅲ度:行走、活动时尿失禁;IV度:直立、翻身时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采用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失禁程度量表,计算方法为:(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分为临床治愈:无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偶有尿失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 ;有效:偶有尿失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70% ;无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下。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百分位数描述;计数资料结局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结局采用t检验或U检验;疗效分析采用Radit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失禁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尿失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患者尿失禁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痊愈8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尿失禁是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32%~79%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尿失禁症状。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继发尿路感染、褥疮、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及肾积水等,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当前常用的西医疗法尚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且西药的禁忌症和副作用较多。常规膀胱训练和行为调节疗法也需要耗费患者大量时间,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也额外增加患者痛苦。

针灸疗法具有无创伤、成本小、疗效显著等优势,温针灸八髎穴能很好地调节膀胱功能。从中医发病机理看,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八髎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且位于腰骶部,针刺八髎穴能使针感直达病所,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温针灸充分吸收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优势,既能激发经气,又能温通下焦。从穴位局部解剖角度看,八髎穴对应第1、2、3、4骶后孔处,深部即是骶1~骶4神经和动静脉,对排尿功能影响最大的是骶2~骶4神经。针刺八髎穴可直接调节腰骶植物神经功能,引发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节律性收缩舒张运动,并协调两者的功能。此外,针刺八髎穴亦可抑制膀胱的传入冲动,阻断进入脊髓的传入冲动上行至高位排尿中枢,最终抑制膀胱逼尿肌反射,从而提高膀胱的顺应性和稳定性[7-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改善程度、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与常规针刺比较,温针灸八髎穴能改善患者尿失禁程度及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整体疗效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 苏雅茹,王坚,蒋雨平.脑卒中后尿失禁发生率、预后及其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6):518-520.

[3] 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166.

[4] 苏雅茹,蒋雨平.尿失禁与脑血管意外[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11(1):91.

[5] 王敏,范江俊,武琳.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尿失禁5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1647-1649.

[6] 孙毓,洪刚.赵东杰.灸气海关元穴治中风后尿失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51.

[7] 施承中,马小兵,黄显华,等.针刺对膀胱储尿期尿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3):5-6.

[8] 徐海燕,张洪.针灸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午屮尿火禁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2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4-05

R246;R255.2

A

1673-2197(2014)16-0042-02

猜你喜欢
膀胱针灸针刺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