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漫记

2014-04-26 07:07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4年7期
关键词:虎丘山塘

文、图/李 晖 编辑/罗婧奇

虎丘漫记

文、图/李 晖 编辑/罗婧奇

春到虎丘。

大文豪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到苏州两年,前后游虎丘两次,算是不枉苏子这句名言了。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原名海涌山,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和苏州城的历史一样悠久。据《史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吴越大战后死去,其子夫差将其葬于此,当时征调十万军民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池水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踞其上,遂将海涌山更名为虎丘山。宋代研究者朱长文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清乾隆帝弘历也赞同此说:“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亡后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等先后来此探宝寻剑,均无获而返。

第一次游虎丘,是在两年前的三月,具体的行迹至今已全然模糊,向来我到什么地方,都只是即景遣兴,除了一些浮光掠影的感受,总不能有条理清晰的印象。只记得那时满山的花都开了,阵势最大的便是玉兰和樱花。雪白的玉兰宛如冰肌玉骨的仙子,真正的纯洁无瑕,美到极致,又仿佛一群白鸟栖落枝头,随时会振翅而飞。虎丘塔附近汹涌的樱花,更是美得令人有朝圣之叹,走近看时,一树一树玲珑的花枝,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簇拥的琼英碎玉。想若是赶上樱花凋谢,“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景致必是美得无法言说。我因此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天生的一段忧愁也应是得自她父亲的名字林如海。林黛玉原是姑苏人士,在这里想起这桩也是很自然的事了。虎丘春季的花卉,除玉兰和樱花之外,值得一说的还有随处可见的茶花,白的、红的手掌般大小,一丛一丛地,小家碧玉般安静而散漫地开着,自有一种温婉可人的模样。再记得的便是山坡上蓝紫色的二月兰,成片成片地开得嘤嘤嗡嗡,仿佛一个乐队的低声部,不抢眼然又不可或缺。此时节的虎丘,“鸟儿拼命地唱,花儿任凭地开”,参差错落的亭阁轩榭,行人在林木间穿山回廊,可谓是人间仙境。

第二次游虎丘,是在今年的一月,因为有朋自远方来。去的前一天本来预报有雨,我那时还很庆幸,想着下雨天定是别有一番景致,而且坏天气或能有意外的体验,可能使出行变得更有意思,不想第二天却是个晴天。也罢。

此番重游,对各处的景致比先前略多几分留意,而且因为季节的变化,虽说仍只有一些片段的印象,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其时正值寒冬腊月,四处的腊梅花开得正盛,一路上屡屡为花香吸引,陶醉之余,忽而有魂往神驰之念,如林黛玉一般,“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然,此乃是自伤自叹的呓语,还是看眼前大好的光景为是。

那天到虎丘已过正午,一下车,先看到一块巨石上刻着“海涌”两个大字,这就是虎丘的原名了。从这里举目望去,便看到树木掩映中巍巍耸立的云岩寺塔,即是著名的虎丘塔。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落成于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塔身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往虎丘塔方向前行,过山塘河即是虎丘山门,山门上横一幅“古吴揽胜”的匾额,左右侧门额上又分别题有“清山”“秀水”字样,正应着虎丘乃“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再行数步,便来到二山门。二山门为元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其结构承袭了宋代建筑的特色。脊桁为两段圆木相接而成,故俗称“断梁殿”,相传是一位名叫“赛鲁班”的工匠设计修建,其门扉、连楹、屋瓦及部分斗拱虽经后世修补,但仍保持了元代风格。

穿过断梁殿,经山路往上,沿途有“憨憨泉”及“试剑石”。关于“憨憨泉”的由来,有几种版本不一的说法,其一为,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原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一日他上山挑水,感觉累了就在此地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听见有橹声,又听见船上的人说此山有泉眼通向大海,猛然惊醒,不小心在地上摔了一跤,伸手去摸时发现满地是青苔,便想到下面可能有泉水,于是就在此挖土寻找泉眼。这时一村夫正好经过,见他发痴的样子就讥笑他说:“要是你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青蛙守在这里。”话音未落,地上瞬时冒出一股清泉,喷在憨憨法师的脸上,憨憨顿觉眼前一阵清凉,双眼骤然间复明了,看见那个村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守在泉水旁。后来为纪念这位法师,便在此砌了一口井,取名为“憨憨泉”。

过憨憨泉继续上行,路边右侧即见“试剑石”。关于“试剑石”,有一个颇为浪漫的传说。相传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找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命其百日内铸造出独绝天下的宝剑。干将二人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昼夜炼剑,然历经三月仍未炉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飞身跃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于是铸成一对雌雄宝剑。干将如期至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予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一块大石头一劈为二,此石便被称为“试剑石”。其时吴王为保此剑举世无双,竟然举剑欲杀干将,早有预料的干将拔出雄剑,只见那雄剑突然间化为青龙,干将乘青龙升入云霄,成为剑神。不过此传说与干宝《搜神记》中所志之事截然不同。

左:“海涌”即虎丘原名。右:日暮虎丘。

经“试剑石”,前行数步,就来到一处较平坦开阔的所在。这里是虎丘的中心景区,著名的千人石、剑池、云岩寺塔等均集于此处。唐贾岛有《虎丘千人坐》诗:“上陟千人坐,低窥百尺松。碧池藏宝剑,寒涧宿潜龙。”可说是对此处景观的高度概括。千人石即在剑池边上,相传南朝时期梁代高僧“生公”(竺道生)说法于此。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虎丘山)池(剑池)边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政事·冢墓门》:“虎丘涧侧有平石,可容千人坐,谓之‘千人石’。俗传因生公讲法於此。”关于千人石的来历还有另外两种传说,不过我看到“千人石”三个字,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掌故。明末清初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著名诗人吴伟业(梅村)明亡后被迫出仕大清,“冲冠一怒为红颜”即是其作《圆圆曲》中的名句。清顺治十年,吴伟业召集三吴士大夫虎丘集会,会上忽有一少年投函梅村,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皆默然。对此次屈节,吴晚年作诗云:“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可谓痛心疾首之至。

从千人石往北看,见“别有洞天”月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四个浑厚遒劲的大字,相传原为颜真卿之子颜頵所书。入月洞门,左边石壁上刻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右边石壁上则题有“风壑云泉”四字,传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剑池下面即是吴王阖闾埋葬之处。剑池宽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怀古。

我素来于书法不甚了然,于剑于石亦无甚兴致,加之此处寒气阴森,遂与友人拾级而上,过双井桥,至虎丘塔。近距离观看虎丘塔,比之在山下远眺时所观,更见一种古朴雄浑的气象。站在塔下以东的位置,可见塔身明显倾斜。虎丘塔整体七级八面,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其斑驳陈旧的门壁回廊,一砖一瓦无不透出历史的烟尘沧桑。

由虎丘塔往东,大约记得有“望苏台”、“万家烟火”等几处景点。“望苏台”是一块长方形的平台,处于虎丘山顶东面,可俯瞰整个苏州城的美景,这里视野开阔,台上有风声鸟语,台下有万木幽深,实令人心旷神怡。“万家烟火”由廊和方厅组成,里面摆设着美人靠,古时候人们从这里眺望烟火万家的苏州夜景。我和朋友虽然行程匆促,却也在这美人靠上小憩,摆了摆pose。

此时时间已不早,因为还惦记着去山塘街,后面的几处景地便只是走马观花,隐约记得经过“通幽轩”、“小武当”、“玉兰山房”等,便开始下山,一路上又经过几处亭阁轩榭,到了“冷香阁”,匆匆进去绕了一圈,倒是十分的幽静清雅,而庭内的三百株梅花尚没到开放的时候。

出“冷香阁”,顺山道南下,便行至“拥翠山庄”。“拥翠山庄”是山中的一个独特的小小园林,总面积约一亩馀,自南往北依山势而建,格局有“抱瓮轩”、“问泉厅”、“灵澜精舍”和“月驾轩”四层,规模不大,但结构精巧。拥翠山庄的兴建,与清末苏州状元洪钧有关。洪钧(1839-1893年),字陶士,号文卿,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年)中状元,历官学政、兵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年间,曾出使俄、德、荷、奥四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据说当年,洪钧与好友同游虎丘,饮憨憨泉,觉水质甘美,为弘扬此泉,便集资建了这座庄园。因为在建造格局上,将山上的花树林木联成一体,庄内绿树相拥,苍翠欲滴,因此取名“拥翠山庄”。洪钧还因当年娶名妓“赛金花”而名噪一时,清末小说《蘖海花》即是以他二人为原型创作。“拥翠山庄”南门前的白壁上,嵌有“龙虎豹熊”四个大字,据载为清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桂林陶茂森所书。四字高约丈余,苍劲磅礴,却是好威武的门神。

虎丘塔。

剑池。

出了“拥翠山庄”便不再逗留,一径顺山路而下,此时是下午四点来钟,离天黑还有些时间,便急步转入虎丘东南面的山塘街。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据江苏省地方志载:“山塘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在吴中主持疏浚塘河堆土修筑的一条长堤,后人称之为‘白公堤’。山塘街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格局,因此既指山塘街,又指山塘河。”

山塘街东西偏北走向,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红楼梦》第一回称“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这里的十里街就是指山塘街。山塘街文物古迹荟萃,古桥、会馆、故居、牌坊鳞次栉比,漫步在这条长街上,经行于古朴的颓垣旧壁,竟恍觉有一种穿越的意味——不定在某个街角或楼阁会遇见几个明清的雅士,或者与峨冠博带的白居易突然打个照面。

我与朋友一路行一路看,走到星桥时天色已近傍晚。这里是山塘街最繁华热闹的所在,正所谓“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从星桥顶上朝东西河面望去,两边的风貌却很是大相径庭。东面两岸的房屋一例的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看上去宁静古雅,纯然是典型的江南水墨风韵;西面河段的建筑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几乎每个屋檐下都挂着几串大红灯笼,房屋的格调亦较东面的更多雕饰,呈现浓郁商埠气息。

从星桥下来,又继续东行了一段,至通贵桥。站在通贵桥向西面眺望,只见一轮斜阳映照在雾霭沉沉的河上,一时间,一种莫名的孤独袭来,正似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里的况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时天色将阑,灯火初上,虎丘及山塘街之游到此结束,一天的光阴又要打烊了。

G M

LOBE

EMORY

手艺人值得我们敬重

撰文/田宗伟 编辑/吴冠宇

修钟表。 摄影/王绪波

弹棉花。 摄影/李风

做苕粉丝。 摄影/李风

我出生在农村,年少时见过不少的手艺人。他们或坐家行艺,或走家串户,是我年少时乡村的一道风景。他们不用担心日晒雨淋,且家家户户奉为上宾,吃饭有酒有肉,一度也是我的人生理想,长大了也要做个手艺人。而现在,不但我自己没有成为手艺人,就连生我养我的那个乡村再也难寻觅手艺人的身影。

许多手艺几近消失。如补锅、钻磨、修理钟表、编织蓑衣,他们或为当今生活所弃,或为机械生产取代,唯“剃头”与时俱进,增加了吹烫染拉,外加捏肩捶背松骨推眉后一枝独秀,改称“美发”,门店则曰“发廊”。

磨剪刀匠。 摄影/王绪波

皮影。 摄影/王绪波

在这个一切以效率和速度为先的机械复制时代,传统手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许多人都这样问。但事实上,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手工制造的微妙与灵气,手工制作过程中蕴含的传统智慧和精巧手艺,并不能用金钱和市场价值来简单度量。而真正的文化与历史也并非高高地供奉在庙堂之上,它是鲜活地存在于市井之中的。往小处说,普通百姓也因手工制品是蕴涵有艺人加工时的表情、面容、温度与生命力的“独一个”而非流水线下出来的冷冰冰的复制品而喜爱。

我曾观赏一位老妪剪花。她剪花时那全神贯注犹人在彼岸,而此岸的我则有一种被其忘却的清冷。我轻轻地问:“你心里头想什么?”过了好长时间,她才停住手,缓缓地说:“什么也没想,心里头空空的。”

铜匠制作铜缸。 摄影/李风

篾匠编织竹篮。 摄影/李正江

钻磨。 摄影/王绪波

我的姨父是个铜匠,年少时我见过他浇铸烟斗,打制铜锣。至今想来,几近游戏。他将一个现成的烟斗放进满是砂子模盒里,压实砂子,取出烟斗,生火,鼓风,炉里的炭火由红而黄、由黄而白、由白而蓝、由蓝而青时,坩埚里零碎的杂铜便熔成了铜水,将铜水倒入模盒便是一股青烟,冷却,翻模,一个烟斗胚子掉了下来,几经打磨,一个新的烟斗就产生了,黄黄的,亮亮的,拿在手里暖暖的。

打制铜锣过程与此相似,可出模后的过程极为漫长,敲打、烧红、退火,再敲打、再烧红、再退火,声音也就在这不断的重复中由浊而清,直至形成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音色宏壮的铜锣。这过程有时是一天,有时是两天,三天。

我说姨父:“你累不累呀?”“累,可当时不觉得。”姨父那种投入,那种专注,那种纯粹,那种从容,难以明言,浮躁中的我更难企及。我惟有欣赏,惟有赞叹,赞叹不出,惟有欢喜。

我有时想,劳动的意义并不仅止于创造了物质财富。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生,人的文化性的造就和增进,人的生存内容的充实和丰满,或者说,人的自由发展和完整实现,都取决于自食其力的劳动。而传统的手工艺人的劳动,又最接近自然状态,还兼具艺术与深情,其过程包含着对人性的造就或培育。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有限,但手工艺人的人生是没有扭曲的人生,是哲学上最圆满的人生。

补锅匠换锅底。 摄影/王绪波

酿酒。 摄影/李风

没有哪个高明的艺人不是抛开一切去钻研技艺,而且一意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并因完美的作品而得意。手艺人的内心是以手艺为美的,也因手艺而崇高。他们不但可敬,也可爱。

林嗣环之“京中有善口技者”用口技逼真地摹拟出一组连续而有节奏的生活场景,是为技艺绝妙透顶者。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何以然者?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也是最高境界的人生。

单说技艺。要练得一手娴熟的功夫至少需要接受不少于一万个小时的训练,需要用手和身体去记忆,身体力行。有些手艺讲究的是童子功,要在习艺所里刻苦而单调地磨炼,有些手艺要在添了岁月后才能体悟其中的奥妙和精髓而后精进。

手艺人值得我们敬重。

猜你喜欢
虎丘山塘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山塘资源在我国景观规划领域的研究进展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江苏苏州虎丘塔
七里山塘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