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
互联网金融在创新的同时,显露出浮躁和急功近利,表现为信马由缰式的横冲直撞,极导致金融领域“礼崩乐坏”,其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激发人性的贪欲,为争夺线上支付客户,午餐可以免费吃、电影可以不花钱看,坐出租车可以反过来赚钱……
3月13日,央行下发文件,紧急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这是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第一次发声,第一次吹“暂停哨”,说明互联网金融创新不能跨越安全边界,盲目创新过犹不及。
(一)为何紧急暂停
央行指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总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
显然,央行紧急叫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是出于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考虑。这也是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第一次吹"暂停哨"。这也意味着央行对于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观察期"的结束,监管加码的态度开始变得明朗。
央行是担心在这类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只是把商业银行作为发放虚拟信用卡的渠道,借道经营,但不会按照传统业务标准对客户进行资格审核,很容易引发伪冒申请等欺诈风险,即申请者用假证件或他人证件申请信用卡,然后冒充他人去消费透支。这样做,岂不乱了套?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创新云蒸霞蔚,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异军突起,大有颠覆传统银行业务之势。正如马云说过一句狠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来改变银行。"截至2月28日,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元,用户数超过8100万,数量超过A股股民,让国人领略了创新的惊人魅力。
平心而论,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银行的一统天下,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也给老气横秋的中国金融业带来勃勃生机,普惠金融逐步从书面词汇变为现实。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银行脊梁冒冷汗,在倒逼中国银行业改革。如今,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也能矮下身子,切入互联网平台,贴心为客户服务,欲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争高下、分银两,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搅局",进程明显加快,互联网金融企业功不可没。
不过,互联网金融在创新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没有把握方向的正误、前提的是非,特别是边界的对错。互联网金融表现为信马由缰式的横冲直撞,如不及时纠偏,或许会影响金融秩序的安全,导致金融领域"礼崩乐坏"。
(二)超越边界危害多
眼下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其"创新"也有点离谱,试图超越边界的约束,颠覆一切,特别是目前支付市场正处于大变革之际,各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风险问题亦日益严峻,这不得不令人担心。
首先,是扰乱金融安全的防线。近年来,阿里和腾讯在金融创新方面确实可圈可点,各有各的招数。阿里小微金融风生水起,支付宝、余额宝、淘宝保险、阿里小贷有声有色。而腾讯QQ以财付通、现金宝、财付通小贷与之对垒。最近两家又分别推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安全风险也接踵而至。比如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当前阿里的余额宝收益率已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而百度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那么百发何来这么大的神通?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如何实现8%的高收益?除了给嗷嗷待哺的企业做过桥贷款、给四处找钱的开发商应急、给地方融资平台"擦屁股"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而那些风靡一时的P2P网贷公司,已有不少人去楼空,放贷者血本无归。
其次,是违背互联网共享的精神。有的互联网巨头心胸狭窄,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以邻为壑,互挖墙角,切断互联网的"互通性",企图霸占用户所有的信息和数据,他们一边贪婪地打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平台,一边也在动摇互联网大厦的基石。从长期看来,这是对互联网行业发展设置屏障,搞诸侯割据,将自由畅通的互联网搞得支离破碎,关卡林立。也会让寡头公司陷入自我封闭的局面,画地为牢,难成大器,一旦出现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竞争对手,“一剑封喉”,就可能急速衰败。
再次,是冲击公平的商业底线。以打车软件为例,现在满大街出租车都在听从"嘀嘀"和"快的"的召唤,出租车司机有回扣,打车的人少付钱。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出租车的运行首先应当是方便路边客,招手停车是出租车的行规。可是安装打车软件之后,出租车司机都奔向有油水的"单子"急驰而去,将路边招手的客户甩得远远的。这对那些不会用打车软件的老人显然是不公平的,他们眼看着出租车空车扬长而去,在寒风冷雨中伫立街头。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抢票软件,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发出来以拼抢网上支付客户,难言商业公平。
还有,就是激发人性的贪欲。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争夺线上支付客户,午餐可以免费吃、电影可以不花钱看,坐出租车可以反过来赚钱……天底下的这些"好事"正激发着人性的贪欲,使人心因此而变得浮躁不堪。
(三)盲目创新过犹不及
不过,虽说互联网金融有上述这些缺陷,但作为新生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互联网金融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代表着中国银行业前进的方向。与传统业务相比,包括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在内的创新业务,涉及到不少新的技术、新的流程和新的识别技术,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规则并未涵盖,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央行需要对此有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是"暂停",而不是市场传言的"叫停"。这也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种保护。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潮流,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监管层要予以大力支持,以历史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鼓励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绝不能因为互联网金融触碰到了传统银行的奶酪,就偏听偏信,放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让这一新生事物遭到不应该的阻力甚至半途夭折。
但是,对互联网金融也不能护短,对其随意跨越边界的行为不能放纵不管,要给予约束整饬。
当前,互联网金融是犯了创新幼稚病。以P2P 为例,原本只是作为中介撮合交易的网上平台,却因为中国式市场的诸多原因,从而盲目地进行本土化移植。通过所谓的担保公司、资金池、借款人资金审核等等,P2P 平台纷纷向投资者作出了风险控制、投资保障、收益保底等承诺。然而,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比如产品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机构合作情况及利润分配机制、客户权益保障机制、应急处置等,客户都是一头雾水,贸然响应,深一脚浅一脚,很可能遭遇安全风险。当下频频出现的跑路潮、倒闭潮就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在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诚信的金融土壤的国情下,贸然开展P2P业务,只会惹出金融安全的风险。
而需要记取的教训是,互联网企业不能见利忘义,金融创新应有边界约束,具有底线思维,要坚守安全风险的底线,要维护互联网的共享原则,坚持商业公平,引导理性消费。须知盲目创新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