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的思想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2014-04-25 02:09肖华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颜渊自律儒家

肖华根

“礼”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礼”的思想主要包括规范与约束、自律与正身、自尊和尊重他人、以和为贵等。儒家“礼”的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儒家哲学德育教育价值取向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恢复”先朝的礼乐制度而奋斗,把“礼”的内在精神落实在人的道德情操上,是孔孟哲学的主要特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哲学的至理名言。孔子既主张用道德的感化和教化来增强我们的道德自律性和他律性,也强调务必通过“礼”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种种行为。一言以蔽之,儒家“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用“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用“礼”来尊重自己和别人;用“礼”来正身和自律;用“礼”来追求和为贵的境界。

“礼”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主要内涵包括礼仪、礼节。它在以往内化人的道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国家的治理,包括现代的管理等方面发挥的巨大的效用毋庸质疑。“礼”作为人类文明的表现形态还有没有其他的价值和意义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儒家“礼”的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用“自律”“规范”来增强师生课堂纪律观念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的“齐”就是约束和规范之意。颜渊在问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此话告诉我们,人的言、听、行,都要受到“礼”的约束和规范,“礼”具有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导向和价值功能。如果我们不用“礼”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为,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走向反面。

约束与规范在中学教学中也十分必要。在现代中学各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上课时有种种不爱学习的表现,如看课外书、玩手机、讲话、打瞌睡等。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求知若渴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不失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必须以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强化课堂纪律为前提。制度和纪律要做到张弛有度,既要体现刚性,也要体现柔性。面对恭敬、谨慎、勇敢、直率等不同个性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要灵活把握约束的度,否则就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破坏师生的和谐关系。

二、用“自尊”和“尊重他人”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儒家思想非常推崇自尊,《礼记·曲理》说:“失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自尊心,而况富贵乎!”《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由此可见,儒家很是推崇和强调我们人的价值及其尊严。

自尊是自己对自己尊严的认可和肯定;尊重别人是自己对他人人格的认可和肯定。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立身出世的根本。孔子“礼“的思想告诉我们“立于礼”(《论语·泰伯》),“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由此不难看出,“礼”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事的基本的要求和准则。教师要引领示范,更懂得师道尊严。但是教师的自尊它不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获得的所谓“自尊”,更不是蔑视学生,贬低学生获得的所谓“自尊”,而是通过教师自身崇高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行为表现出的人格上的尊严,是通过科任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等彰显出来。一名教师只有自尊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反之,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学生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只有在尊重与被尊重中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用“正身”和“自律”来提升教师德育素养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是说领导者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严于律己才会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孔子亦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告诉我们:假如我们不正其身,不能自律,就没有威信、引导力和示范力。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必须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不断提升自我,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让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缺点放大:如上课时,老师的手机响,成为教室不和谐的音符,有的老师甚至公然出去接电话,有的年轻老师坐着给学生上课,有的老师不修边幅,有的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自习不上课,使其放任自流,诸如此类行为会使教师的责任心、爱心、意志力等良好品质失范,自己也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的“话语权”,而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达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样的境界。由此可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四、用“以和为贵”来构建和谐德育教育氛围

我们党和国家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以和为贵”的思想。“礼之用,和为贵”,没有礼的调节就达不到人与之间的和睦相处。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为我们如何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人的思想是奔驰的骏马,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不可能出现同而化一,如是这样那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哀,正所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能把师生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矛盾有机统一起来并且有效化解,这既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策略,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只有尊重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思想与看法,学生才会敬重老师,教师才会赏识学生,达到“和而不同”,进而构建和谐的德育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颜渊自律儒家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以他律促自律
志向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