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教育不均衡现象在现阶段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最终推动义务教育走向相对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教育不均衡原因对策教育相对均衡发展是各地基础教育领域的共同追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重点和热难点问题,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国家启动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落实了对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政策,这些做法,有效地从整体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极为重视,并在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保障上做了大量努力,对我市义务教育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教育不均衡现象的原因
虽然现在的武汉市教育发展状况比10年前、20年前要均衡一些,但政府做了这么多工作,为何却还是不能实现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所决定的。
在武汉市,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建设状况、文明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教育的投入就会不同,江岸区对教育的投入就比青山区多得多,两区的教育发展怎么可能均衡?因而,只要社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教育就不可能独善其身、实现自身的均衡发展。
2.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市的教育资金和政策主要向市区部分名校倾斜,对郊县和偏远学校有严重的历史欠账。近几年,武汉市政府加大了对新城区和偏远学校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使这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几十年的历史欠账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年工夫就还清,特别是中心城区一些重点中小学,凭借几十年来创造的品牌效应吸引生源,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对其趋之若鹜,大量的优质生源向有限的重点学校集中,中心城区重点学校迅速发展壮大,其他学校很难有与之一争高下的资本,很难有与之并驾齐驱、均衡发展的底气。所以,这笔历史欠账没有相当长时期的投入,是还不清的。
3.教育改革不彻底、尤其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不彻底是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从政府官员到老百姓,大家都认定教育需要改革,但对于教育该怎么改,却莫衷一是,教育改革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途中。在从政府到老百姓的主流价值评价体系中,什么叫优秀学生,学业成绩好的才能叫优秀学生;什么叫好学校,升学率高的才叫好学校;什么叫教育强区,重点学校多的才叫教育强区。这样的评价机制也不可能有利于教育均衡。
4.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一方面,为个体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环境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新的教育不均衡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的流动,当农村孩子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时候,这些农民工子弟在个体上通常享受到了比其原户籍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在他们的原户籍地——农村地区,学生的大量外迁,使得以生源数量为基本参考依据的教育资金投入在现阶段很难有继续快速增长的可能,在今后则失去了持续大量投入的动力,对于那些没有离开原户籍地的农村学生来说,教育的不均衡和不公平就无形中被加剧了。
5.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城乡之间非义务教育段教育不均衡现象的重要原因。
客观地讲,义务教育段,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对偏远和农村学校进行了倾斜,但大部分农村学校都还是存在着学校经费不足、设施不齐的问题。尽管绝大部分的学校近几年都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等配套工程,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持续投入,很多农村小学图书资料少且更新慢;新建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是闲置的,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仪器和药品缺乏,很多物理化学实验都没法做,更不用谈让学生上实验课。
由于城乡间的教师福利条件和待遇标准差距较大,导致有很多师范毕业生不愿意来农村学校工作,已有的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又流失严重,很多农村都有大量代课教师。而以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来看,教师资源配置,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6.在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背后,社会舆论、家长的观点和社会的现实需求被不恰当的强加到教育中等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注定是漫长而艰巨的,我们还需要在这一问题上做很多努力。其实,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追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其实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手段,而且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的教育还是很有希望的。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增加教育投入。政府是天生的无法替代的责任人,是实施教育均衡的主体,离开政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从政府职能上看,努力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是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确保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核定比例标准;二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落实国家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策,分别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和2%足额征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确保每年在基本建设资金中安排相当数额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同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20%专项用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并对学校校舍建设实行规费减免;三是制定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以便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将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四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以成本分析为基础,与物价水平相一致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2.要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投入、教师配置等政策上向农村倾斜。政府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取消等级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和现代化学校建设,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
政府应制定统一的福利条件和待遇标准并加以落实,促进师资流通的顺畅。除了派遣优秀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优秀的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外,关键是要建立优质学校相对薄弱学校管理班子的整体轮换调整机制,已便有机会将优质学校的管理体制这一关键“软件”移植到相对薄弱学校,从源头上化解“择校”矛盾。
3.要在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更高标准的均衡优质方向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内涵、特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