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子中学运行机制的文化解析

2014-04-25 16:48康立为
创新时代 2014年2期
关键词:女校办学学校

康立为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走过100多年历程。学校历经1912年至1966年54年的女校史,1966年“文革”至2006年40年的男女生合校史,2006年9月又恢复了女校建制。当时,新华社、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教师报及全国有关媒体予以关注。八个年头过去了,作为目前江苏省内唯一的公办女子完全中学,学校运行机制如何,女校特色和女学精神怎样,新时期现代女校的存在价值与文化取向如何。本文试图从教育文化层面作一解析,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治校理念在历史传承中追求现代化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管理的灵魂。学校精神具传承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特点。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校训”及其内涵赋予的时代元素,包括人才规格的界定和学校定位。对于现时的学校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丰富和发展校训的内蕴,培养更好更多的新时代人才。

无锡一女中初创时期确立“端庄勤朴”女中校训,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社会反映一女中“风气醇厚”,学生互相“砥砺学行”,毕业后均能自立于社会。上世纪20年代,江苏省教育厅赠匾嘉奖——“黎明炳耀”,以示对办学精神之首肯。三四十年代时学校训育方针为“完成个人人格,培养团体精神”,要求学生做到:诚(立身)、勤(冶事)、和(处事)、爱(待人)。这些深植于历史的宝贵精神文化也成为解放之后,特别是今天新一女中高位发展、创新发展的坚实根基。

进入男女生合校的普通中学“十一中”时期,学校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提出“以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的办学理念,从学识、才干、科学思维和创新品质等方面给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明确而现代的定位标准,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同时希望教师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和知识力量去帮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才。这是在统一办学理念基础上一种崇高的办学追求,凝聚着教育者的教育良心和教育价值。毋庸置疑,历史已经证明学校这样定位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学校以独特的女性性别关怀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为莘莘学子奠定了人生知识、心灵与精神成长的根基。

冶校理念的持续传承与弘扬,表明了它的形成是动态的、发展的,又是具有时代性和现实可行性的。2006年恢复女校,学校再次抓住发展契机,从创新办学思想切入,以重新整合校园文化为抓手,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促进了学校优化办学资源、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学校恢复一女中初创时定下的“端庄勤朴”校训为今日学校校训,保留“东林中学”期间完善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目标,根据当时要求和女中特质确定了女生的发展目标:气质,在秀丽中显现优雅;学风,在精细中突现智慧;交往,在友善中展示魅力;特长,在尊重中得以升华。在不断探索与积累基础上,又提出了“塑造优雅淑女,培育聪慧才女”的人才培养方针。恢复后的无锡一女中,在办学精神上既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下,学校在迎接建校百年庆典之际,又将整体规划和构思学校精神文化的科学架构,以其引领学校在新时期能自觉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人才培养在共性要求中追求异性化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被忽略了必要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出现了“男孩不像男孩样,女孩倒有男孩腔”的中性化趋势。现代女校,应当确立鲜明的女性意识,为女子教育创设一种有利于女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空间,锻炼女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能接受科学的女性性别意识教育,进而真正确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恢复女校后,学校千头万绪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彰显特色,转变育人模式;因性施教,塑造时代淑女和聪慧才女。

倡导“崇德”教育,推行女德。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为先旨在引领学生走向高尚。高尚源于灵魂的健康,高尚源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高尚源于学校教育切入口的选择与管理到位。学校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女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要求女生做到:温文尔雅言崇德,知书达理行自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致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读书人”、“好学生”。学校以省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研究》为切人口,建立和健全合理规范的内部德育管理机制,组建德育管理网络,针对各年级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编制《学生手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团队、班主任、任课教师“三参与”,思想熏陶、社会实践、特色活动“三参叉”,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规范“三训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三突出”的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崭新局面。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

重视女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南开中学校长康岫若坦言:“学生应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智商和情商都高,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受益终身。”这对于女生而言尤为重要。女生的优雅聪慧,很大成分是靠人文和科学素养的积聚。鉴于大多数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偏于形象思维,学校开设《女子国学》课程,国学班学生每周到比邻的东林书院学国学,既学《弟子规》等传统礼仪经典,又学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国学读本》,从“女雅”到“女慧”,从“女秀”到“女巧”,提升了国学素养。学校增设《生命科学简史》、《数学思维训练》等专门课程,提升女生的科学素养,在正常教学之余努力提升女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举措,对女生知识架构的形成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功效。

加强外语和艺术特色教学。艺术和外语是女生富有性别优势特质的学科,且利于女性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符合“合格+特长”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外语层面,把重点放在增进国际教育理解上,希望通过更加接近国际化的语言教学课程和语言学习活动,使女生了解国际文化,熟悉国际交际礼仪,增强外语表达能力。我们从初一开始专设“双语”课程,选择Computer Application作为教材,课堂采用英语全程教学与训练。试验性地在初一年级开设日语第二外语选修课程,为学生将来升学就业提供优势条件。利用寒暑假组织国际修学旅行,让同学们到国外直接感受外语的交际功能。学校因此已被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确立为外语自主招生、小语种定点招生生源基地。在艺术层面,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加强文化艺术欣赏课程,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和公益演出等,让一些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一展才艺。学校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社刊被评为全国最佳社刊一等奖。女生管乐团2010年在上海召开世博会期间和负有盛名的比利时皇家斯卡塔管乐团联合演出,今年又应邀参加比利时国际音乐节,荣获最佳演出、最佳指挥、最佳艺术教育等三项大奖。学校目前是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和无锡市外语特色学校、双语实验学校。endprint

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生为本”。这种“生本”理念的实施,需要一支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无锡一女中历史上曾拥有不少名师,如钱松、钱仁康、冯其庸等。现时再现这样的高端人才恐难以企及,但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女校特质的优秀师资队伍却势在必行且有可能。作为校长必须引导教师走出“功利价值”陷阱,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而敬业、乐业。于漪老师曾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为培养具备新型价值观的教师,学校坚持“师本”培训,科研引领,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倡导教师学有专攻、教有门法、德学双馨、人格垂范,在学生走向成功的同时也使教师个体获得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目前学校具有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科研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三分之二,学校一些骨干教师应聘兼任国家及省、市各类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应邀参与国家重点课题、教育部首席专家课题、中央教科所公益基金课题、教育部招标课题等研究,承担国家级教育培训讲课或参加省编教材编写等工作。这支经过长期历练而成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培养质量较高的特长学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以生为本,则必须不断强化教师的校本培训,两“本”齐备,特色学校的发展才有根本。

办学模式在普适体制中追求校本化

多年来,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基本是一致的,阶段升学体制、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大多雷同,千校一面。无锡一女中是公办女子中学,必须执行相关的教学政策,这与其他中学的要求一致;但它又专属培养女生的特色学校,必然有异。女校是如何创新办学模式的呢?

阶段升学试点初高中直升“六年一贯制”。我国的普通高中生源,都是由应届初中毕业生经过严格的中考筛选进入。这种重选拔轻选择的生源获得方式,对于特色学校,弊端不少。学校要彰显特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应有大的气魄和创新气概,首先改革这一传统招生方法。2011年5月,地方政府出台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实施政策。学校立即制定本校初中毕业生免试选拔直升本校高中的方案,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该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初、高中衔接,探索女子中学办学体制在教育多元化、特色化背景中的发展优势和创新路径,构建符合女中办学模式的“六年一贯学制”新体系。方案将“思想道德素养”“科学人文素养”“女生综合素养”作为免试学生的核心选拔标准。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近几年均免试直升100名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历史和当前的实践证明,尊重本校初中生择优意愿升学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素质优势。学校高中部现行的是中考录取和免试直升并行的双轨招生制,较好地拓宽了符合女校特色的优质生源渠道。

课程设置实行统一课程标准与系列校本课程相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不能擅自更改的,它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学校教学的主旋律。学校自2005年高中启动新课程实验以来,被确定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从课程设置层面建立比较规范的实施性管理机制,确保《课程方案》规定的各项课程能够有效实施、规范落实、扎实推进。同时从校情出发,根据学校的可能和需要,精心组织开发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课程,尤其是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女校特色课程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恢复女校以来,省教育规划课题《现代学校制度的校本化探索与实证研究》和《当代女子学校六年一贯学制的实验研究》,催生了20多门由学生自主选修的分组式选修类校本课程,一些适应女生身心成长和训练女孩子优雅气质和文明社交风范的技能性课程,特别受到女学生青睐。学校首创的《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编制个人学业、职业和生命成长规划,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发展人生道路。这一课程的校本教材已在国内公开出版,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课题设计者经常受邀在全国范围内作讲座和学术报告。这些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了女校特色和女性特点,是主修课程的有益补充。目前,学校正在构建选修课程的系统方案,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一体推进,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较高品位上提升了学校品牌效应。

教学方式实行课堂传授与开放自主学习并行的双轨运行机制。学校大多数必修课程仍是由主讲教师通过大课堂组织实施的,这是群体性教学的教学品质所决定的。女校课堂的学习,重在合作性学习,女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思维碰撞、开启心智、积累知识、增强能力。与此和自主性学习同时,学校将开放性学习引入施教领域,以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认识和理解社会,探究未知领域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具体路径有四:一是开设课外小课堂。不少选修课则是在这种小课堂进行的,如日语小课、艺术小课等。二是举办文化大讲坛。邀请社会名流、著名校友、专家学者走上女中讲坛,帮助同学们了解学校精神、校园文化,规划个人生涯发展,激发成长成才的内驱动力。三是参加社会实践。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和公益演出。不少学生一展才艺,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大奖。学生自行组织志愿服务者队伍走向社会。四是开展国际交流。通过与国外学校交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走向世界的平台。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交流基地,并与一些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师生互访活动,提升学校在国际教育参与中的地位。学生则利用假期举行国际修学旅行活动,扩大国际视野,直接感受外语的交际功能。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交融,课堂教学与开门办学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学校的办学形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校办学学校
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勾搭留学君!
学校推介
英式淑女是如何炼成的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女院长的密语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