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生违纪规律及对策研究——基于河北某高校大学生违纪处分档案资料分析

2014-04-25 07:30:04冯瑞银李建红常立生
关键词:旷课作弊学风

冯瑞银,李建红,常立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处,河北秦皇岛 066004)

学生违纪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行为是一种负向行为,是制约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学校优良学风校风建设的重大因素,是实现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重大威胁。深入研究学生违纪行为,探索其规律是每个高校的重要教育研究任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意义

(一)降低学生违纪率,营造优良学风

通过对高校学生违纪规律的研究,可以掌握学生违纪的特点、学生违纪的重点、违纪形式与原因的类型等方面的规律。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违纪人数,营造优良学风校风。

(二)掌握违纪规律性,完善管理机制

通过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规律性内容,深入分析违纪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如课程难度设置是否合理,考核机制是否科学,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等等,通过违纪行为研究认清问题本质所在,有针对性地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教育针对性,提高引领能力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实效性往往取决于工作的针对性,针对性越强则实效性越好。通过学生违纪规律研究,教师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抓得更准,针对性更强,通过问题导向引领学生思想,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生动、更深刻。

(四)凝聚教育价值观,增强教育合力

一所高校形成好的学风校风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通过对“较大时间跨度内”大学生违纪行为规律研究,可以使大家在规律性问题上统一认识,在价值观念上形成共识,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教育合力。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2007~2013年间河北省某高校违纪学生的数量、处分级别、性别、所在年级、学历层次、违纪类型、主要违纪原因分析等7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学生违纪的内在规律,预防和杜绝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一)违纪学生数量情况

学校在一定阶段内违纪学生的数量反映着该校学生遵章守纪情况,并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情况。笔者统计了河北某高校违纪学生的数量,见表1。

表1 2007~2013年违纪学生数量统计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7年间学生违纪总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0.22%上升到2013年的0.88%,每年平均增幅将近0.1%。

(二)学生违纪处分级别分布情况

大学生违纪处分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因违反国家法律、校规校纪而受到的法律和纪律处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违纪处分共分5个级别,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笔者统计了2007~2013年河北省某高校违纪学生处分级别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2007~2013年违纪学生处分级别分布情况 人次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该校违纪学生受处分的档次主要集中在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警告这4种类型上,占受处分总人数的98.6%;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共9人,占受处分学生总数的1.4%,并且2009至2013年间没有学生受到开除学籍处分。

(三)违纪学生性别分布情况

违纪学生的性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风气、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不同特点,见表3。

表3 2007~2013年违纪学生性别分布情况 人次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

(1)男女大学生的受处分人数分别为389人、234人,分别占受处分总人数的62%、38%;该校7年间男、女学生累计总人数分别为46 458人、80 490人,由此可知,该校7年内,男、女学生受处分率分别为0.84%、0.29%,男生违纪率是女生的2.9倍。

(2)因偷窃财物、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校内进行赌博活动、打架等行为受处分的多为男生。

(3)男生旷课人数是女生的4.4倍;男女学生因旷课受处分人员的相对数量比例为0.2%、0.02%,男生旷课率是女生的10倍,这说明男生逃课率远大于女生。

(4)男生、女生因考试作弊受处分人数分别占男生、女生总数的0.43%、0.25%,受处分率男生是女生的1.7倍。

(5)未经准假私自离校且夜不归宿人数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6)对于学生教育工者来讲,打架、旷课要重点抓男生,夜不归宿要重点抓女生。

(四)违纪学生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违纪学生所在年级的分布情况及处分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不同年级学生的违纪特点和遵章守纪情况,见表4。

表4 2007~2013年违纪学生年级分布情况 人次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

(1)从大一到大四违纪人数呈递减趋势,这说明,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纪律观念在不断提高;

(2)大一学生受处分种类数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严重警告、记过、警告、留校察看,即大一学生所受处分以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较低层次为主,其中严重警告最多。二年级以后学生受处分种类层次比较高,最多的是留校察看。

(五)违纪学生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违纪学生学历层次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本、专科生纪律观念、学习风气上的差别,见表5。

表5 2007~2013年违纪学生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人次

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

(1)本科生违纪人数398(含专接本21人),专科生违纪人数225人,本专科学生违纪率分别为0.44%(398/90 589,7年来本科生累计人数为90 589)、0.62%(255/36 359,7年来专科生累计人数为36 359),专科生违纪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

(2)打架本专科生分别为50人、34人,违纪率分别为0.06%、0.09%;旷课本、专科人数分别为50人(含专接本5人)、53人,违纪率分别为0.06%、0.15%,这说明专科生打架和逃课的比较多。

(3)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来讲,专科学生要作为教育的重点。

(六)违纪学生的违纪类型情况

表6 2007~2013年学生违纪类型分布情况 人次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违纪数量排在前4位的是考试作弊、旷课、打架、夜不归宿,分别占受处分学生总数的64%、17%、14%、3%,考试作弊人数占违纪总人数的近2/3,从学校总体来看学风建设任务比较紧迫。

(七)学生违纪主要类型原因分析

对学生违纪的主要类型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学习风气、纪律观念发生转变,减少学生违纪情况的发生。以下分别对考试作弊、旷课、打架、夜不归宿等4种类型进行原因分析。

1.考试作弊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考试作弊成为学生违纪受处分的最主要原因,对考试作弊的科目、年级特点等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出学生考试违纪的内在规律性,将有利于提高学风、考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对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探讨和修订。

表7 2007~2013年不同性质考试违纪学生情况

从表7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违纪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其中社会统考性考试违纪人数一至四年级数量呈枣核状分布,即二、三年级较多,将近80%;校内课程考试违纪人数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同时,经统计(有关数据不再罗列)表明:

(1)社会统考性考试,主要作弊形式:替考,使用通讯设备,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参加考试的,其中普通话、专接本考试作弊形式基本是替考,英语过级考试作弊形式主要是替考和使用通信设备。

(2)校内考试中,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和英语等课程考试作弊的人数较多,且主要作弊形式为替考,这说明这两门课程对于一些同学来讲是非常难的,学不会,考不好,缺乏通过考试的能力与信心,因此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其他课程考试作弊形式更多的是“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参加考试”,从课程性质看,相对不是太难,不属于学不好、学不会的问题,主要是态度观念问题。

2.旷课

旷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组织纪律观念,反映着一个学校学习风气。

表8 河北某高校2007~2013年学生旷课受处分人数情况

表9 2007~2013年学生旷课受处分人员院(系)、年度分布情况

从表8和9的数据可以看出:

(1)从表8数据分布和该校学生手册规定可以看出,在一个旷课“学时区间段”内基本按下限处分,在不同的“学时区间段”间普遍存在降档处分情况。

(2)从表9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校2012年以前因旷课受处分学生很少,全校累计最多年份为6人,2013年因旷课受处分学生突增至80人,占因旷课受处分人员总数的77.7%,主要是因为该校2013年实施宿舍综合治理,对逃课滞留宿舍学生查处力度加大,但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因旷课受处分的学生数量在院(系)间分布不均衡,反映出该校在学风建设方面院(系)间存在差异。

3.打架

打架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沟通协调能力,反映着学风校风的好坏。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患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保障。学生因打架受处分呈现出专业性、学科性的特点,如有的专业男生人数多、比例大,则打架事件发生的次数就多。学生打架原因见表10。

表10 2007~2013年学生打架原因类型

从表10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在校外打架受处分人数多于校内受处分人数,学校应教育学生尽量减少外出,遵守学校作息时间。第二,酒后打架事故主要发生在校外,通过实例分析,打架事件多发生在晚上校外酗酒后,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遵守校规校纪,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降低风险几率。第三,“未饮酒因口角打架”的人数多于“酒后口角打架”人数,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人际关系调适教育,教育学生遇事要理智,不要鲁莽冲动,避免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

4.夜不归宿

经统计,因夜不归宿受处分的学生在院(系)间分布不均衡,各院(系)对夜不归宿重视程度、抓的力度不同;由于该校2013年加强了学生公寓的管理,使得因夜不归宿受处分的学生2013年数量明显增加。

三、研究对策

(一)根据学生违纪规律,遏制违纪行为发生

前文中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违纪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特点等紧密相关。为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纪行为。

1.大一严抓,养成遵章守纪习惯

大一学生违纪人数最多,说明该群体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不了解大学的纪律要求,纪律观念相对较差。因此,降低违纪律、抓学风建设必须从大一新生抓起。具体可从严肃考场纪律、课堂纪律、宿舍管理制度、学生文明养成抓起,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观念、遵章守纪意识、文明养成习惯、勤奋拼搏精神,帮助学生坚定成才信念,使其自觉抵制违纪行为。另外,“大一”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转型的过渡阶段,需要平稳过渡,使学生顺利完成由高中阶段的学校高压管理、教师主导型的生活状态向大学阶段学校引导式管理、学生自主型生活状态过渡,否则,新生感觉压力突然降低,容易发生目标迷失、精神颓废、学业敷衍等问题,导致违纪几率增加。

2.群体严抓,形成群体自省意识

调研中发现,男生和专科生受处分的人数多、比例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男生在组织纪律观念、学习风气等方面不如女生;同时发现,专科学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如本科生。所以,对男生、专科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养成教育,严肃纪律,保持违纪成本的高压态势。

3.科目严抓,健全重点预防措施

针对社会统考性考试和校内考试学生作弊特点,如作弊形式、作弊的考试课程分布等,加强相应科目的诚信考试教育和平时的教学管理,加强考试监考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作弊意愿和违纪的几率。针对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普通话等考试科目,要特别加强学风建设和课堂管理,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在考场上,要针对不同科目防止学生替考、夹带资料等作弊行为的发生。

4.重点严抓,形成系统防御体系

对考试作弊、打架、旷课、夜不归宿4类违纪行为,应进行重点专项治理。如,可通过加强考试诚信教育、严肃考场纪律,避免发生作弊事实,加大处分力度,增加作弊成本,减少作弊人数;考场可采用电子信号屏蔽技术,遏制通讯作弊现象发生;可通过人际关系调试,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结和谐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格作息制度,严格控制酗酒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打架几率,最大限度避免打架事故发生;可通过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加大考勤力度和旷课处理力度,最大限度提高到课率、降低旷课率;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感情处理技巧教育,落实寝室查寝制度、严肃违纪处理制度,防止发生夜不归宿现象。

5.科学严抓,建立多方协调机制

大学生在某些课程的考试中违纪率、作弊率较高,而这些课程恰是大学里通过率较低的课程,或者是基础性课程、统考性课程,或者是与毕业证、学位证紧密挂钩的课程。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些课程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课程学习能力。对一些课程设置及考核难度进行论证,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考核难度适度,增加科目设置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入学时进行水平摸底考试,针对不同水平分类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降低英语过级考试违纪率。

通过上述5个方面的措施,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违纪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纪人数,营造优良学风。

(二)理清机制根源,建立违纪防控机制

学生违纪规律间接反映出学生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违纪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对学生违纪行为抓得不及时、不到位,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院(系)对学生违纪行为抓得不主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粗放等等。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应重点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基础工程,提高违纪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学校应强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加强学生宿舍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课堂考勤信息管理,如进一步掌握学生晚归、夜不归宿信息和学生上课出勤信息,提升学生违纪信息的搜集处理力度。通过及时掌握学生晚归、夜不归宿信息及学生上课缺勤信息,对相关学生的学习状态、守纪状态进行跟踪处理,及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通过谈话、谈心和批评教育乃至纪律处分的形式,使广大学生了解学校的纪律要求,促使更多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2.调整奖惩政策,激发院(系)自觉管理动力

为保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加强对院(系)、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督导、激励。可适时出台相关奖惩措施,激发二级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将学校的一级管理更多转化为二级院(系)的二级管理或辅导员、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激发他们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于部分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可能存在的“爱护学生”、不舍得或不愿意处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要设法扭转这一不良风气,树立严管厚爱的工作理念,加大院(系)对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自觉性和力度。

3.推行精细管理,提升学生积极行为引领能力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要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出台相关制度措施,要求辅导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正做到经常性深入到学生之中。要对辅导员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明确要求,尤其在信息搜集处理、日常教育管理、深入学生生活、思想引领方面做出更具体的制度安排,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学生工作人员的积极作为,带动学生的积极行为,减少违纪行为。

(三)挖掘思想根源,消除违纪思想基础

学生违纪现象背后有其思想根源,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行观念引导,是降低违纪行为的根本所在。

1.建立三位一体学生培训模式,增强正向行为思想引领

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阶层,其行为导向将带动更多学生的行为趋势。要加强对学生骨干额培养培训,如通过学生党校、团校等多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定期对学生骨干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的引导,就要做到加强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引导、职业理想引导、政治思想引导、制度文化引导、第二课堂文化引导,通过文化引领和思想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追求上进的人。

2.树立学生学业统筹规划意识,减少违纪行为功利基础

调查发现,高校有一部分学生不会统筹规划学业,没有计划、得过且过,对于比较难的课程、比较重要的事项,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准备,而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考试时作弊等等。所以,高校要教育学生实施四个统筹:第一,学程统筹。如外语过级考试、计算机过级考试、普通话考试与学位授予密切相关,违纪率高的社会统考性考试要在入学时就有思想准备,教育学生努力学好,按时通过考核任务,避免其成为学生正常毕业障碍和铤而走险的违纪动机。第二,课程统筹。学习难度高的课程与学习难度低的课程精力投放要统筹,避免有些学生在难度高的课程上投入精力不够,在难度比较低的课程上投入精力更少,认为简单、没用,导致考试时又因害怕无法通过考试铤而走险。所以,学生要根据学期课程难度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精力,确保顺利完成学业。第三,课堂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要统筹,使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提高综合素质。第四,利益追求与道德修养统筹。每个人都有通过正当途径追求正当利益、荣誉的权利,但不能为了奖学金、专业排名等功利目标不择手段,考试作弊。

(四)凝练价值观念,树立遵纪价值理念

1.建立宏观信息通报机制,统一教师思想认识

学生教育工作者对宏观违纪信息的准确了解与把握,是统一思想认识的重要前提,学校通过对历年违纪实例进行连续统计研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学生违纪行为趋势曲线,并逐年接续,每年将校、院(系)两级学生违纪行为趋势曲线发至每个院(系)、每个学生教育工作者手中,使大家对学校、院(系)学生违纪行为趋势都有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教育管理共识。

2.确立严格教育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纪律观念

大学时期虽不像高中时那样有老师时时事事对学生追踪管理,但高校里仍要严格要求学生,树立严管厚爱的观念。通过严管使学生形成纪律观念、增强自控能力。培养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控能力,要从按时上课、考风考纪、文明养成等细节抓起。通过上文资料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在各院(系)间落实不均衡,宽严不一;从因旷课受处分的学生数量可以看出,因旷课受处分7年累计103人,主要分布在体育系、园艺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等10个院(系),有7个院(系)7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旷课受到处分,这说明各院(系)在对待旷课现象态度不一、学风建设力度上区别较大。另外,该校从学生违纪处分级别上来看,学生处分总体偏轻。通过严管使学生学得真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学生跻身社会、长远发展的竞争力上体现厚爱。所以说,高校确立严管厚爱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学校整体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3.确立积极的学生工作理念,消除违纪行为动机

每年发布学生违纪行为报告,根据违纪特点对下一年工作做出安排,降低学生违纪率更重要的工作是做在事前,做到问题发现及时、研究处理及时、制度建设到位、教育管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奖惩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使每一个学生工作人员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机制的建设者、政策的落实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可加强对学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如利用寒暑假举办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政策法规、文化建设、工作艺术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强化其主动积极的工作理念,帮助其用积极的观念、行为开展工作,影响学生。

4.树立宏观环境育人理念,营造积极育人氛围

学生违纪行为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受社会风气影响很大,受学校大环境影响更大,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取向。因此,高校要积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白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而是每个人、每位老师的职责。高校要积极推动学风、校风、教风的“三风建设”,积极开展“营造环境育校风、狠抓教风带学风、加强教育管理促学风、严肃考风正学风”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育人环境。

[1]尤兰芳.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5(下):230-235.

[2]秦惠民,李娜.程序正当及其对规范高校学生处分权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57-60.

[3]王建富,何正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学生处分功能的正确发挥[J].江苏高教,2011(5):118.

[4]高翔.浅谈高校处分权与学生权利救济的程序制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0):15-16.

[5]张小芳.高校学生处分解除制度的抉择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1(3):49-50.

猜你喜欢
旷课作弊学风
被记旷课
意林(2023年10期)2023-07-10 06:25:26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环球时报(2022-10-11)2022-10-11 17:17:06
作弊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作弊等
没作弊
小主人报(2015年10期)2015-09-18 01:57:32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罚款治旷课,英国政府成功了
方圆(2014年7期)2014-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