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复兴
不要把古典音乐搞成金钱游戏
文/肖复兴
如今,古典音乐已经越来越流行,甚至成为我国一些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而设计的一张醒目的名片。比如北京的音乐节,就已经轰轰烈烈地举办了好多届,音乐节大多是靠古典音乐支撑;再比如,前年为纪念马勒逝世百年,国家大剧院特意组织的马勒第一到第十全部交响曲的演出季,请来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乐团,历时5个月,无论在世界的哪座城市,都堪称大手笔。
或是对于古典音乐的爱好与认知的回归,或是为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文化形象的打造,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水涨船高一般,随着古典音乐的红火,音乐会的票价虚火膨胀,一直在高位运行,动辄上千元一张的入场券,已经不在话下,而且此起彼伏在很多城市风起云涌。有钱能使鬼推磨,即使世界再顶级的乐团,请到中国演出,也是手到擒来。国际顶级乐团走马灯般来了不少,西蒙·拉特来了,祖宾·梅塔来了,仅捷杰耶夫就率领他的乐团连续来北京五次之多。因有世界知名乐团加盟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更是将高票价持续升温,居高不下,形成恶性循环。
古典音乐高票价之所以有市场,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达了,完全有能力可以支付超过发达国家的票价水平了;也不是因为我们观众的腰包真的鼓胀得没处打发了,造成供不应求而使得票价如此水涨船高。而是因为有大的买家愿意花大钱买票,然后考虑各种关系赠送,成为社交的一种高雅方式,或带有音符和艺术气味的润滑剂。因此,这远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或者只能说是一种畸形的市场行为。
如此,我们会发现,真正的音乐迷,不少被挡在剧院的门外。而持有赠票而款款入场者,不少则只是附庸风雅者。不愿意附庸风雅者则干脆把赠票以低于面值价格卖掉,剧院外才会有票贩子在活动,将上千元的门票降价两三百元兜售,便成为见怪不怪的一景。
《谁杀死了古典音乐》一书的作者莱布雷希特早就指出,是各方面的唯利是图“把古典音乐搞成金钱游戏”。在有些人眼里,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敏感地察觉到中国文化市场蕴含着暴发户的心态,将古典音乐看做高雅文化的象征,媚雅便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表征。那么,就将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等同于艺术品的拍卖市场或高档商品的专卖店,既然是高雅艺术,自然就要有相匹配的高位价格,价格不菲,便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并心安理得的趋势。
其实,这是对古典音乐最浅薄的认知。再伟大的古典音乐,和普通百姓也应该是贴近的,而不能仅仅沦为少数人的专利或附庸风雅的点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音乐家蒙特威尔第,为了让歌剧摆脱当时仅供贵族观赏的特权,而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进入歌剧的剧场,首先在威尼斯实行两个里拉一张门票的便宜策略,做成他非凡的努力。如今,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做得远远不如蒙特威尔第了。
记得前年到国家大剧院观看郑明勋指挥的马勒第四交响曲,最后有三段以孩子的眼光唱天堂情景的唱段,由一位我国旅德的女高音演唱,唱得是美轮美奂。其中第二段有这样的歌词:“我们载歌载舞尽情欢笑,这里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随意品尝的美酒,还有天使们烘烤的面包。”当时,不由得走神,心中暗想,一个孩子眼中的天堂,要求并不高,其中只要有天使们烘烤的面包就可以了。我猜想那面包的价钱应该不会太贵,起码不应该比马勒音乐会的门票贵。
在国外,古典音乐会的票价,一般而言,远远赶不上我们这里的昂贵了。仅在美国,以我的一管之见,即使是在芝加哥听芝加哥交响乐团和在费城听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最高票价也不过是60美元,学生票价10美元。在费城的交响音乐厅,每晚演出前的下午5点半,售票处开始出售本场的特价票,每张只要10美元。花10美元买到的票,座位不见得就是最次的,而是根据本场音乐会剩余票的座位来出售。因此,每场所售的特价票数量不等,有时是100张,有时是几百张。这样的做法,不仅方便了那些爱乐者,也大大解决了音乐厅的空座位问题。我头一次去晚了,没有买到特价票,那一次是德彪西的《大海》。第二次,5点半前就到了,前面已经排了20多人。这一次,听的也是马勒,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同样的马勒,在费城只卖10美元,合人民币60多元。在我们这里,最便宜的也要180元,能买人家三张票。更不要说上千元一张的门票了。
这样的做法,我们的古典音乐会不妨也可以尝试一下,这是对提高上座率和鼓励爱乐者两全其美的好事。我们一定要明白,高票价可以暂时使演出市场赢利,却无形中吓跑了一批观众中欣赏古典音乐的中坚力量。钱可以买来附庸风雅,也可以邀来世界顶级的乐团,却很难买来音乐。音乐不是用钱就可以镀上的一层光鲜的亮色,如一抹腮红光鲜地涂抹在我们的脸上。
我们的古典音乐会,应该在维持自己生存和赚钱发展并丰富自己的同时,必须考虑自己的公益性,必须要有自己的前瞻性。剧场不等同于商场,剧场需要承担艺术普及、传承和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剧场不能够只会高举高价的贵族门票,拦腰截住穷人,去仅仅躬身奉迎那些有钱人。
我还想再举古希腊戏剧的例子,为我们的古典音乐做镜鉴。古希腊戏剧艺术的空前繁荣,在于埃斯库勒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伟大剧作家辉煌的剧本和演出,也在于全民热情的参与。当时希腊政府实行“观剧补贴”制度,即给予每位进入剧场观看戏剧的人一定的补贴,而且规定在每一次戏剧演出的活动期间,每位公民参与演出的同时必须有一天看戏的保证。
我们讲究的是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和文化市场经济,我们理应更重视普通大众对于文化艺术的参与和投入,珍爱他们的热情,体恤他们的经济实际,重视如今虚高票价和国民实际收入倒挂的非正常现象。我们也理应比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做得更好,而不应该唯利是图,把古典音乐仅仅当成赚钱的机器,让古典音乐沦为点钞机或金钱游戏。只有这样,我们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才能够健康发展;我们整体的民族文化素质,才能够在良好均衡的艺术氛围和环境中逐渐得以提高。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