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怡
(杭州供电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标准化探讨
章怡
(杭州供电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在新发电厂并网或新变电站投产前,必须要做核相试验,正确核相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在介绍浙江省某地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的基础上,总结了10KV架空线路投运现场核相试验的工作经验并且制订了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标准化作业卡。该作业卡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实现核相作业的标准化。
架空线路 核相 定相位 换相 标准化作业
核相试验是输变电工程扩建、改造或主设备大修后的一项重要工作[10]。在三相电力系统中,相位或相序不同的交流电源合并,将产生很大的电流,巨大的电流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5]。因此两个系统并网、两台变压器并联或配电网线路联络运行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核相作业[4],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核相方法主要包括:(1)采用站内两组PT核对相位[7]。(2)直接利用多功能核相仪。从安全可靠性角度出发,实际工作中较多采用第二种方法。在电力系统生产实践中发电机并网必须做相序和相位试验,强行并网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电力系统的崩溃[9]。因此,正确核相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通过介绍某10KV架空线路的现场核相作业情况,进而总结核相试验的工作经验,提出核相作业的标准化程序,制订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标准化作业卡。
1.1 现场核相作业背景
10KV联络线路核相是配网中常见的一项工作,进行此项工作能提高10KV线路核相准确性,确保新设备投运效率,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下面以两条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过程为例。10KV架空线路A线与10KV架空线路B线联络,需进行相位校验作业。此次核相以10KV B线为基准,核相点在两条10KV线路的联络点(线路末端),换相点在10KV A线0#杆。第一次核相作业之后发现相序不正确,工作人员换相位后再进行第二次核相,但相序仍然不正确,直至再次换相后10KV A线的相序才正确。
1.2 现场核相作业数据
A线路与B线路第一次核相检测数据见表1。
按照表1检测数据,A线A′、B′、C′相应分别与B线B、C、A相同相位,需将A线A′相换至B相桩头,B′相换至C相桩头,C′相换至A相桩头。按照上述分析,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换相工作,然后进行第二次核相,检测数据见表2。
1.3 现场核相作业分析
现场工作人员针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了讨论,经过第二次换相操作之后,最终得出正确的核相结论。以下对现场核相作业流程以及发生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10KV A线路核相点和换相点的选择。核相点必须在两条10KV线路的联络点,也就是两条线路末端;为确保10KV A线路上的三相动力用户不发生反转,必须将10KV A线路电源进行换相。变电所10KV架空馈线基本均采用10KV电缆出线上杆塔后再架空架设,将换相点选择在0#杆位置,拆接10KV电缆头搭接线即可。这说明核相点和换相点的选择是正确的。接着分析核相仪器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在日常工作中,核相仪均进行定期校验,检测数据准确无误。核相人员、换相人员也均是熟练工,且工作有专人监护。
?
?
经分析,换相方法是正确的,也没有正、反序之说,最终得出结论:核相试验结果不正确的关键原因是换相点远离核相点时,工作人员事先未对10KV A线路两端进行“定相位”操作,也就是说10KV A架空线路在途中发生“换相”现象,导致结果不正确。事后检查证实,10KV A线路同杆双回路改为单回路过程中,杆塔上搭接跳线有“换相”过程,而核相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一细节。将表1、表2检测数据结合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换相工作失败的原因。通常在电缆敷设施工时,为了确定电缆两端的相位一致,需用绝缘摇表进行“定相位”操作,但在架空线路上,施工人员习惯性按照架空导线安装排列顺序进行“定相位”,作业前没有沿线路检查核对或用绝缘摇表进行两端定相位工作。
为提高10KV联络线路核相准确性,确保新设备快速投运,在吸取上述核相工作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开展标准化作业,同时制订《10KVxx线路核相标准化作业卡》,供大家参考。
2.1 核相作业前准备
作业前包括准备工作安排、作业人员要求、工器具准备、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分工等5项内容。
2.1.1 准备工作
(1)明确本次作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在“责任人”一栏内签名。(2)现场勘察,确定本次作业的核相点和换相点,检查工作杆塔周围环境、地形状况等,判断能否进行核相作业;确定杆塔上操作方案;了解系统接线的运行方式,申请是否需要停用重合闸。(3)签发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填写线路第二种工作票,审核正确后交工作票签发人签发[6]。(4)填写操作票,杆上操作人员填写操作票,工作负责人负责审核。(5)召开班前会,学习标准化作业卡,交待工作任务和人员分工,掌握操作程序和操作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2.1.2 作业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符合要求,个人工器具和穿着符合要求。(2)工作人员的作业技能、安全资质符合要求。
2.1.3 工器具准备
(1)准备作业工器具:核相器、绝缘摇表、绝缘手套、围栏和警告标示牌若干、夜间照明灯。(2)工作结束后,工器具的回收数量要与准备数量相符合,责任人签名确定。
2.1.4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1)防止触电,天气符合带电作业要求;核相器必须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操作时必须戴绝缘手套;人员移动过程中必须与带电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绝缘操作杆移动时,引线与带电部位应保持安全距离。(2)防高空坠落,高空作业应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安全带要系在牢固的主材上;杆上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失去安全带的保护。(3)防高处坠物伤人,现场杆下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杆上作业防止掉东西,使用工器具、材料等放在工具袋内,工器具的传递要使用传递绳。
2.1.5 作业人员分工
(1)明确作业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作业任务,工作负责人应是本次工作的专责监护人。(2)根据核相作业前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制订标准作业卡。
2.2 核相作业标准化程序
作业程序包括换相点与核相点定相位、作业步骤及标准、检测结论3项内容。
2.2.1 定相位
沿线检查核对换相点与核相点的相位,并进行标识。相序标识规则:工作人员面对待校验线路的电源侧,按照架空导线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排列进行相序标识;在核相点,待校验线路相序标示与基准线路的相序对应。
2.2.2 核相
(1)办理工作许可手续,调度许可后方可工作。(2)现场交底,工作负责人向列队的工作班成员宣读工作票,交待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3)设置围栏,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装设安全围栏和警告标示牌。(4)检查工器具,核相器绝缘检查,用2500V绝缘摇表进行摇测,其阻值不得低于700MΩ,检查合格后接线并按工作要求布置好;绝缘手套外观检查,应无针孔、裂纹、砂眼。(5)登高,上杆前检查登高工器具和杆塔情况,杆上作业人员戴绝缘手套、安全帽;在杆上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根据杆上设备状况,以便于绝缘操作杆移动、换位为原则,明确主操作和副操作。(6)传递工器具,地面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工具传递给杆上作业人员。(7)核相操作,工作负责人在操作过程中要高声呼唱,确认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骤;按照操作票拟写步骤逐项进行核相。(8)工作终结,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全体作业人员擦拭好工具,并放入专用箱(袋),清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核相结论并终结工作票。
2.3 核相作业标准化作业卡
为了规范10KV架空线路核相作业程序,本文根据核相作业前准备工作以及标准化程序的具体内容,制订标准化作业卡。
核相试验虽然简单,但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准确无失。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是确保输变电工程竣工后新设备安全顺利投运的重要条件。同时,推广核相作业标准化工作,是贯彻浙江省电力公司“检修现场标准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如何提高核相准确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1]金华电业局企业标准《10千伏配网现场标准作业卡范本(Q/ JDJ34301-2006)》.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3]何连兵.实用的电力系统核相方法[J].农村电气化,1998(8):11-12.
[4]莫霄雁,张春,金向东.三相电力线网络程 核相系统 (上)[J].电子技术,2006(5):46-48.
[5]李翔,黎晓锋.10kv变压器低压核相异常分析[J].农村电气化,2007 (10):20-21.
[6]李长青,侯凌.变配电管理中的电源核相技术[J].电气时代,2003 (1):102-103.
[7]王淑华.电源系统6kV母线的核相[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8-21.
[8]苏文博.关于发电机组启动时核相方法的研究[J].电力建设,2003 (8):51-54.
[9]张金波,胡钢,张学武,常兴.一种实用的新型高压无线核相装置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3):45-47.
[10]欧阳青.输变电工程投运现场核相试验方法[J].电力安全技术, 2002(2):25-27.
图1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溜井不得小于设计100mm,也不得大于200mm。
此误差远远小于规范规定的误差,故此方法可用于测量硐室的施工规格。
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亦是测量工作的任务之一。如果使用常规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其测量方式的精度肯定已经经过了实践和理论的验证,那么使用一种新方法进行测量时,其精度是否可靠,能否满足要求,在进行实践验证前,必须经过理论的验证。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计算衡量测量精度的一般过程和理论,论证了使用徕卡DISTO D8型便携式激光测距仪的测斜功能,进行放矿硐室施工的临时指导测量,其结果是可靠的,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孔.误差理论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年.
[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编.测量平差基础[M].测绘出版社,1996年.
[3]邵国防.徕卡D8激光测距仪在高程传递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3.4.
[4]冶金工业部.冶金矿山测量规范[S].
[5]建设部.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