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予竹以生命色彩

2014-04-25 02:43
浙江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竹椅竹材竹子

创新设计予竹以生命色彩

◆撰文/姜仲迪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由来已久,它既是被画师描摹的“四君子”之一,又位列文人竞相歌咏的“岁寒三友”。从古至今,从书写的竹简到吃饭的竹筷,最基础的物理加工,就使竹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代社会,竹材更因较短的生长周期和极快的生长速度成为理想的可持续环保材料。在设计师与科研人员的手中,传统的竹材,糅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通过创新设计与深加工,获得了新的生命,因“创意”而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亮色。

一块竹板的千变化万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而今,小小的竹借助科技的力量,发挥“材”的效能,成为建筑和装饰的优质原料,一块看似简单的竹板竟有了千般变化。它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是高档轿车的内饰;它也可以是地板和装饰材料,应用于室内和室外;它还可以是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轻质环保、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秒杀传统的玻璃钢和碳纤维叶片。

千般变化皆出于一处,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因竹地板起家,因科技创新闻名,在竹材加工领域开展的科技创新和投入,更是无人能出其右。1993年企业初创时,大庄的毛竹加工还停留在竹材的原始利用上,随后,大庄不断精研技术,先后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组织、南京林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竹子研究与开发利用的科研活动,不仅申请了60余项国内外专利,还负责和参与制修订了18项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主导编制了《中国竹地板消费白皮书》。

在大庄这里,普通不过的竹子书写了诸多“传奇”。2005年,大庄用自主研发的竹防火材料为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机场打造了一片23万平方米的“竹海”。2006年,依托竹子优良的力学性能,大庄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开始研发风电桨叶用高强度竹层积材。以竹材作为桨叶的基体材料,与相同规格的玻璃钢叶片相比,在满足强度及抗疲劳等综合性能要求的同时重量更轻、叶片更长、扫风面积更大、综合成本更低。当桨叶“退役”后,竹叶片不仅可降解、利于回收,甚至还能通过再加工,制成家具。这使得由高强度竹层积材制成的风电桨叶成为了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3年之后,100套竹质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在河北张北风场成功运转,实现并网发电。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大庄户外高耐重组竹材大放异彩,通过应用于世博园江边栈道的铺设,打破了竹材不能用于户外建筑的传统认识。其中,运用这种新型竹材建设的世博后滩公园还获得了当年全美景观设计的最高奖项——杰出奖。这种新型竹材选用生长5—6年的优质毛竹,不采用化学防腐药剂,仅通过特殊的物理工艺,改变竹子本身的性质,以达到在户外高标准的使用要求。国内外实验数据表明,在遵守产品使用说明和正常维护的情况下,大庄高耐户外竹材防腐性高达20年以上。

一块竹板的千变万化背后,是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支撑,从天上到地下,从室内到室外,大庄以其精准的眼光和精湛的研发能力,为竹材注入了无限生机。

“空气”椅子

一把竹伞的自我修养

竹伞,古已有之,《白蛇传》中游湖借伞的故事,说的正是杭州的西湖绸伞。现在,也有一把竹伞接连斩获德国“iF”设计大奖和红点设计大奖,成为杭州的城市礼品,让貌不惊人的竹骨架伞重焕光彩。

这把屡获大奖的伞名为“竹语”,由杭州天堂伞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手合作研发。“竹语”为何能获奖?浙大城市学院公共艺术研究所副主任李游深有感触。他介绍说,这把伞外观上与其他伞相似,但伞的骨芯全是竹子做的,只有连接处用了少量金属。不仅如此,连伞面都是竹子做的,用的是竹炭纤维材料,对其进行涂层处理后,抗紫外线功能大大优于普通面料。

传统工艺与技术革新在这把伞上完美统一。设计源自杭州古老的西湖绸伞,传统的西湖绸伞制作需要经历18道工序,选竹、劈伞骨、做伞架,还有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贴青、刮胶、装杆、包头装柄、穿花线、钉扣、修伞、检验等,全部需手工完成。伞骨粗细必须一样,否则就无法达到“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的圆展效果。为了使竹伞轻便又防风,李游带领的设计团队对伞骨的直径和数量进行了上百次试验,确定了由12根直径4毫米的伞骨构成的标准伞形。最终制成的竹伞,可以经受得住5级强风的考验。同时,在竹材的选择上,既依照古法又要符合工业化生产的特性,要求竹子必须有韧度,而且还要能够拼接。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得仔细推敲。设计团队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寻找竹材,从临安到安吉,最后选定了安吉近郊生长期为6年的淡竹。竹材必须在冬季砍伐,以备第二年生产之用。除了通体的材料为竹子之外,“竹语”处处体现着设计者对细节的追求。全伞除了撑伞固定的金属卡扣之外,没有一个弹簧,竹伞的开合完全靠竹子本身的张力和韧性;伞收拢后依靠手柄底部的磁铁吸附固定,配合打磨得异常光滑的伞柄,使得竹伞收放自如;手柄设计成镂空的大椭圆,简洁硬朗的外形既象征了竹子虚怀若谷和坚毅挺拔的品质,又方便日常的使用。

一把竹伞的自我修养正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对现代工艺的不断完善上。在获奖的黑白经典款基础上,李游还带领团队不断改进伞面设计,对伞形进行微调,以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据统计,从2013年5月投入量产,“竹语”伞线上线下共计销售1万多把。

“竹语”伞

一张竹椅的特殊旅程

2013年4月,一张竹椅从杭州启程去往意大利米兰设计周,经过瑞士卢加诺,再辗转香港设计周,于2014年1月到达巴黎卢浮宫。在那里,有一场名为“融·竹”的展览,13位设计师,走遍杭州的10多个村落,使用1种材质竹,经过120天暴风骤雨般的设计过程,创作出15件设计作品。竹椅正是展品之一。

和传统的竹椅不同,这把名为“固”的竹椅饱含着竹的转化艺术。椅腿由榉木制成,椅子的主体却是用深加工工艺制作的竹纸一层层糊出来的,天然的纸浆纤维和柔软的竹纸结合,完成了这把独一无二的竹纸浆椅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张典型的“竹”椅。从毛竹,到竹纤维,再到竹纸,最后到竹纸椅——这是“固”诞生的旅程。设计师团队“品物流形”考察了余杭附近古老的造纸村落,研究材质本身与蕴含的传统工艺。选择2年生的嫩竹经过几十道工序做成纸浆,形成的竹纸是书画的优质材料,也是竹椅的原材料。“固”的存在,为上千年历史的手工纸浆工艺和竹纸打开了一扇门,让这项传统材料从专业的书画工具进入到了日常的生活领域。同时,设计师也没有忘记发挥书画工具的优势,使用传统的植物染色技术,通过反复试验,将色彩顺利展现在竹椅上,回应了纸与颜色不可分割的关系。看似脆弱的竹纸,加工之后承载力惊人,上面就算坐个100多公斤的胖子也不成问题。

策展人中国新锐设计师张雷认为,如此将传统手工艺打散解构,融解到当代设计中,正是“融”概念的体现。他还特别提到了展览中另一把有着直观竹材外表的椅子——用0.6毫米厚的竹条编织成的网格状“空气”椅子。这把椅子由德国设计师Christoph John设计制作完成,充分展示了竹材本身的韧性。中国传统的竹编技艺和德国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结合,挑战了竹子重量和强度的极限,这把轻到可以用一个手指拎起的椅子,竟然可以承受120公斤的压力,竹子的奇妙魅力也正蕴含其中。

一张竹椅经历的特殊旅程是对传统材质的独特解读,经过设计师的手,竹的用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强韧的竹可以转化为温柔的纸,竹纸历经裁、捻、织等工序,最终还能制成枕头、地垫、衣服等生活用品。

从原生的竹到解构重塑的“竹”,人们在复兴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科学研发之间寻找着关联,而普通的竹材正是在这种关联之中不断变换形态,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大庄户外高耐重组竹材应用于特色建筑

猜你喜欢
竹椅竹材竹子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家乡的竹椅
詹火林
竹材首饰的开发设计研究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