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调查

2014-04-25 00:48张莉清宋子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羽毛球

张莉清,宋子玉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2014年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调查

张莉清1,宋子玉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为了加强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效益,保障羽毛球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34个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北京召开羽毛球后备人才发展工作座谈会,就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了深入研讨。结果表明,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模可观,业余训练的大环境比较有利,但培养质量出现下滑,主要的问题有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制度不尽完善,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职业精神出现下滑,基层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足,青少年竞赛与集训制度存在漏洞和偏差。建议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高度重视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与常态化管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抓好基层训练质量;改进与完善青少年竞赛、集训制度。

羽毛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

后备人才是一个运动项目保持长盛不衰的基础[1]。羽毛球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竞技水平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优势的取得及保持与我国在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然而,随着羽毛球项目的普及与发展,许多国家提高了对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加了训练与比赛投入,使得国际羽坛的实力格局发生变化——各传统强队之前的差距减小,因此,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乒羽中心启动了《羽毛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的调研与编制工作,随后又组织编写了《羽毛球后备人才发展工作意见》。笔者借协助羽毛球部开展这两项工作的机会,广泛且深入地了解了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形势,并通过专家、教练座谈集思广益,对现阶段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切实推动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路,希望能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进行了研究。

在协助乒羽中心羽毛球部编写《羽毛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期间,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体局负责羽毛球项目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以及全国34个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制图,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现状。2013年10月21-24日,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乒羽中心举办的羽毛球后备人才发展工作座谈会,记录和整理会议内容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11月24日又随乒羽中心专家组赴广东佛山观看2013年“李宁杯”全国羽毛球冠军赛,并参加教练员座谈会,听取了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优秀运动队教练的工作意见,从而深入了解了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症结所在,并就改善对策集思广益。(见表1)

表1 参会及访谈专家情况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羽毛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高、中、初级三个层次,其中初级和中级处于“人才宝塔”的塔基和塔身部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备人才(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依然是羽毛球单项运动学校和开设了羽毛球项目的业余体校,而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普通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社会办的羽毛球培训班等则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补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提出2000年后备人才工程以来,一批办学水平和业余训练质量突出的基层训练单位被评为羽毛球项目的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根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凡被认定为“基地”的体育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且在新周期内对体育学校进行适当资金投入,“基地”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应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基地”学校改善训练、科研、教学等办学条件[2]。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工作有效地激励和调动了各省、市抓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各级体校的业余训练质量和输送效益。据乒羽中心的粗略统计,伦敦奥运会周期内“基地”总共向省市优秀运动队输送专业运动员近百名,向国家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三十余名,达到全国后备人才输送总量的99%。可以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已经成为我国羽毛球业余训练体系中的“龙头”。因此,“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我国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抓手。

图1 我国羽毛球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示意

2.1.1 从“基地”建设看后备主力军培养

(1)“基地”分布情况。经过2004和2008年两个奥运周期的评估和认定,全国目前已经有34所基层训练单位被命名为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分布在15个省(区、市)。其中江苏省最多(6所),其次是湖北、湖南、广东(各占4所),辽宁、浙江等省(区、市)各有2所,山东、河北等省(区、市)各有1所。参考我国高水平羽毛球队的实力格局[3]不难发现,“基地”分布较多的省份,羽毛球竞技水平也相应较高;“基地”的区域分布存在不均衡性,侧面反映出全国青少年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冷热不均。

(2)“基地”办学与训练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截至2013年7月,34所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注册运动员人数达2 763人,比2009年增加了1 000余人。运动员中有男性1 438人,女性1 325人,男女比例为1.09:1,基本保证了男女项目的平衡发展。基地注册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如图2所示,依据《中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6-8岁)、基础阶段(9-12岁)与提高阶段(13-16岁),从启蒙阶段到基础阶段运动员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说明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比较合理;12岁及12岁以上的注册运动员数量出现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政策导向所致。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基地”共有教练员172人,其中男教练员109人,女教练员63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人数比例为1:16,从指导专项训练的角度来看,教练员人数偏少而精力有限,可能对训练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每所基地平均拥有1.7个训练馆、17片羽毛球场地,平均每2-3名运动员共用一片场地。由此可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都能够较好地满足日常训练需求,这与乒羽中心的政策奖励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有直接关系。

(3)“基地”评估与管理现状。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地”办学与训练,乒羽中心在体育总局下发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条件”“认定条件实施细则”“认定办法”和“管理办法”4个试行文件,为2013-2016新周期“基地”评估与监管提供了依据。新修订的评估框架细分为11个部分。从各部分分值比重来看,该评估办法将人才培养与输送效益、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作为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对基础训练条件和培养规模划定标准,另外将科研与医务监督、人才库建设、《大纲》贯彻与执行以及运动员文化学习等五项工作单独列出,以引起“基地”管理者的注意。由此可见,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的评估方案贯彻了总评估方案的精神,即“坚持对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凸显对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导向型作用[4]”,同时也体现了结合羽毛球项目发展实情,解决“基地”建设当务之急的目的。

2.1.2 从基层体校发展看后备人才培养大环境

在我国,羽毛球既是传统竞技优势项目,也是热门的大众健身形式,许多青少年积极投身羽毛球业余训练,为丰富后备人才资源和普及羽毛球运动做出了贡献。因此,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不能仅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还应关注不同层次体育训练单位的发展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开展羽毛球训练的各级各类体校已发展至221所,占全国体校总数的12.5%。从这些体校的分布情况来看,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四川(29所)、江西(23所)、湖南(21所)和福建(20所),其次,江苏与广东的体校数量在15所以上,吉林、贵州、云南等省份的体育运训练学校中却较少有开展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业余训练在各省份开展不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以及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度相关。

除体育训练学校以外,我国目前还有137所体育传统校和633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长期开展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活动[5]。与其他夏季奥运会项目相比,羽毛球青少年业余训练单位的数量仅次于田径、篮球、乒乓球等少数项目。总体来说,羽毛球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健全,业余训练的大环境比较理想,因此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规模有一定保障,为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1.3 从青年队大赛表现反思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羽毛球世青赛是各国后备力量的角逐,亚青赛则是亚洲各传统强队的比拼,这两项世界大赛的比赛成绩可以作为衡量我国羽毛球后备队伍竞技实力的重要指标。表2和表3所列分别是国家羽毛球青年队2008-2013年的世青赛与亚青赛成绩。对各个项目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发现,男单和女单项目的竞技实力明显下降,甚至在2012和2013年连续出现未进四强的情况;男双项目虽然一直被称为国羽软肋,但近几年稍有起色;与男双项目的提升恰恰相反,女双项目出现下滑,其霸主地位已经出现动摇;而混双项目同样在起伏不定中走着下坡路;混合团体项目保有冠军多年,但在2012年亚青赛和2013年世青赛上憾失金牌,从愈加激烈的比赛过程和越来越坎坷的夺冠之路来看,这一变化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反而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羽毛球青年队伍整体实力的下滑。

表2 2008-2013年羽毛球世青赛国青队成绩

表3 2008-2013年羽毛球亚青赛国青队成绩

竞技实力下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从自身实力水平的纵向比较来看,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全面性和灵活性大不如前,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精神作风也都明显下滑,结果导致对专项技战术的理解不够,训练和比赛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其二,与国际上同年龄段的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体能是一块短板,最好的例证就是我国青少年球员兼项参赛的能力不如对手;另外,我国球员在赛场经验、抗压与应变等方面也表现出不足。相比之下,亚洲区老对手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青少年选手具备更好的体能以及更加顽强的作风,技术实力也与我们不相上下,说明这些国家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所做的努力已渐渐有了起效,对我国形成了巨大威胁。

竞技实力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存在问题与隐患,如果不及时纠正则有可能动摇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随着亚洲各国对于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不断增强,以及训练方法、训练理念的科学化,后备人才的专项竞技能力也逐渐靠近。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羽毛球项目必须把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2.2 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问题

(1)“基地”评估与认定制度不尽完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作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摇篮,其建设与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链条的完整性和坚固性。前一阶段,乒羽中心已经针对全国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一套评估与认定办法,但这套办法的某些细节仍然不完善,例如体能测试指标的效度还有待商榷;技术评定标准与实战要求有出入,而且缺乏年龄细分;基地后备人才数据库缺失,与运动员注册和管理工作相脱离,导致纵向跟踪评定无法实施;基地的评估认定工作4年一次,周期长且期间缺少常态化监管措施。

(2)经费投入机制不够合理。以往,乒羽中心对于后备人才基地的经费投入是根据评估和认定结果,有层次、分等级地拨付,目的在于鼓励先进基地,对后进基地起到示范和鞭策作用。然而,由于经费的发放形式与受益基地的实际需求不符,加上近年来基地的经费来源逐渐拓宽,导致各基地争取中心经费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中心对基地进行常规性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3)“基地”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不到位。基地建设不是一时的面子工程,完成评估和认定以后,引导基地建设,监督培养质量才至关重要。目前“基地”普遍对于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过分看重比赛成绩,直接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改年龄、以大打小的现象严重,近几年某几个年龄段后备人才出现断层的情况已经初步显现,虽然通过测骨龄等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二是基地教练员普遍形成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工作风气,造成那些出成绩早但发展潜力有限的队员成为各队骨干,而许多有潜力的小队员因为丧失比赛机会而被埋没。

(4)专家督导组工作流于形式。为了抓基地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乒羽中心设立专家督导组,定期派到基地进行检查和指导。虽然专家督导组的设立初衷是很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目标。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以及工作方法、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专家督导组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巡视多于指导,其工作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无法准确发现基地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无法切实帮助基地提高训练水平。可以说,专家督导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2.2 教练员队伍建设问题

(1)基层教练员业务培训机会偏少,效果欠佳。教练员是训练计划的设计者和训练过程的组织者,其执教水平和职业精神直接影响着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魏旭波等人对羽毛球等项目金牌教练成才规律的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经历,求知好学、更新知识,得到“名师”指导、主持高水平训练以及经受大赛洗礼是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的主要途径[6]。然而,目前“基地”教练员继续培训每三年才举办一次,原有的高水平教练员研讨会被取消,穿插在全国性比赛间歇的小型培训名额有限,覆盖率很低,因此基层教练员参加业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整体偏少。教练员培训的讲课内容与教练员一线训练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培训组织工作存在疏忽,观摩国家队训练在教练员群体中的呼声很高但一直没有落实,这些问题都导致教练员学习效果欠佳,先进的训练经验无法推广到基层,同时也挫伤了基层教练员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基层教练员职业精神有所下滑。羽毛球项目群众基础好,业余培训的商业潜力巨大,在全社会受到商品经济浪潮冲击的大环境下,我国基层教练队伍确实存在事业心和责任感淡化的问题[7]。一些教练员从本职工作中分心,过分追逐经济利益,忽略了选材和科学训练,使得各地青少年的初期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起步程度差异巨大,进一步影响到更高层次队伍的训练与管理。

2.2.3 训练的科学化问题

(1)对《大纲》的理解和贯彻不够深入,训练理念存在偏差。《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是指导青少年羽毛球业余训练的规划性、参考性文件,对于加强业余训练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意义重大。然而,羽毛球项目《大纲》自发行以后,在各基层单位的推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基层训练人员对于《大纲》精神的理解不够透彻,青少年训练工作中一些错误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纠正。例如,专项练得太多,却对基本运动能力重视不够;技术训练强调“量”而不注重“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足且变化太少;对于技术使用效果和连续使用技术的能力训练不够,造成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与实战应用脱节,与体能训练相割裂。

(2)基本技术训练不规范,与国家队要求脱节。有研究表明,我国新生代羽毛球选手技术不够细腻,体能不足,临场发挥不稳定,缺乏主动得分的杀手锏[8]。长期从事羽毛球专项训练的教练员和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后备人才竞技能力下滑与基础技术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达不到要求有直接关系。近年来,输送到国家青年队和国家一、二线队伍的运动员在基本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高一级别运动队的训练常常在为前一阶段训练的不规范还债。以截杀技术为例,许多青少年在专项训练的初期阶段养成了不好的动作习惯,进入高层次运动队后需要在纠正动作上浪费很多时间,甚至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其技术全面性和灵巧性依然受到影响。

(3)训练方法应用不当。现代训练方法发展迅速,许多新鲜的概念被不断引进基层训练工作,然而,基层教练员接受这些新的训练方法的过程并不如期望中那么顺利。一方面,很多教练对新训练方法的原理吃不透,只是从表面上简单效仿;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好的训练方法被遗忘和抛弃。最终,绝大部分教练员无法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训练经验,形成不了有特色的方法体系。另外,仍然有一部分教练员在训练方法的使用上没做到与时俱进,使用过于枯燥和陈旧的训练方法,导致青少年球员在培养前期大量流失。

2.2.4 青少年竞赛与集训制度问题

(1)目前,各年龄段青少年球员每年只有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和集训的机会:10岁和11岁组参加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羽毛球比赛和夏令营;12岁和13岁组、14岁和15岁组分别参加全国少年乙组赛、甲组赛以及少年羽毛球训练营;另外还有少量学生代表其就读的中学或羽校参加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整体来看,全国性比赛和集训活动的次数与庞大的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相比,根本无法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交流需求,而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常规化比赛、集训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另外,7-9岁这一低年龄段存在竞赛和集训缺口,不利于提高该年龄段少年的训练积极性。

(2)运动员注册制度功能偏差。目前,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人数远远多于注册运动员人数,一些运动员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愿意参加注册,同时各个基地也普遍存在隐藏运动员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羽毛球运动员注册工作只与参赛资格挂钩,仅仅满足了竞赛管理功能,客观上造成人才队伍的管理存在漏洞。二是基层单位对于注册管理规定的解读存在偏差,导致许多小年龄运动员及其家长不愿意参与注册。三是各基地受到买卖、转移运动员的利益驱使,不愿失去对运动员去留的掌控权,导致配合注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现行的注册体制有待调整和深化。

(3)省运会羽毛球竞赛规程不尽合理。目前各级体校教练员进行着的是以省运战略为轴心的四年一个周期的“苦旅”,大部分地区为了照顾本省教练员出成绩、评职称以及给本省优秀运动队选拔12岁以下的后备人才,把省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最小年龄组设置为10岁,结果加重了专项过早化、篡改年龄和拔苗助长等一系列问题。

(4)二级运动员等级评定门槛太高。在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等级评定制度中,二级运动员评定的条件设计应该立足于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然而,目前羽毛球项目二级运动员的评定标准太高,只有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才有资格,没有专业队的省(市、区)也不能批二级运动员。如此高门槛严重打击了青少年及其家长对羽毛球运动的参与积极性,把一大批有可能成为后备人才的青少年挡在了门外。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与管理力度

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我国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最重要抓手。乒羽中心应当进一步加深对“基地”办学与训练的指导力度,督促基地尽快建立后备人才数据库,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化依据;采取四年一周期评估认定与不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地”实现常态化管理,对先进“基地”予以奖励,同时在更多地区、更多基层体校中推广“基地”模式,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3.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是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乒羽中心以及各省(区、市)体育局应当多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重视培训内容的甄选和教学方法设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基层教练员观摩国家队训练;指派专家督导组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进行调研、诊断和辅导工作,提高基层教练员的执教能力;设立教练员科研基金和爱岗基金,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成就感。另外,广大教练员也应当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树立默默奉献、甘当人梯的精神。

3.3 以《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为纲,抓好基层训练质量

《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教学大纲》是指导青少年羽毛球业余训练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加强训练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乒羽中心应当更加广泛地举办《大纲》学习班和研讨会,使基层教学训练工作者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大纲》精神,提高选材与训练质量;与此同时,要加紧编写与《大纲》配套的教法指导书,制作影像教材,解决当下后备人才技术训练欠缺规范性和全面性的问题,解决体能训练方法不当的燃眉之急。

3.4 改进与完善青少年竞赛、集训制度

多年实践证明,竞赛与集训是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乒羽中心可以通过恢复羽毛球大比武、增设区域性比赛、组织低年龄组集训等措施增加后备人才切磋球技的机会;竞赛与集训组织要淡化锦标主义,强调交流功能,通过推广教练员、运动员单位混搭的分组模式,促使教练员交流训练经验,运动员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1]林立文.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1006-1008.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sport.gov.cn.2012-3 -26.

[3]程勇民.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 (3):31-34.

[4]张亮,郭振,李越,等.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46-48.

[5]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国家体育局,2012.

[6]魏旭波,俞继英,陈红.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金牌教练”成才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79-84.

[7]江长晖.基层羽毛球教练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3):18-20.

An National Survey of China Badm inton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ng in 2014

ZHANG Li-qing1,SONG Zi-yu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1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adminton talents cultivating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developmentof badminton sport,a questionnaire survey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adminton talents training by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of China.Then an expert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for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dminton talents'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and cultivating scale of badminton talents was large with the amateur training environment being advantageous,but the training quality has declined recently.There are fourmajor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he training quality.Firstly,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 level talents'training base is imperfect.Secondly,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of coaches are not as good as they used to.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level of basic training need to be strengthened.Last but not least,there are some problemswith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ystem of young talents.This paper thu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s follows:the cultivation quality has to be regarded as the key issu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igh level talents'training basemanagemen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ach tea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 soas to perfect the competition system.

badminton;talents;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G847

:A

:1001-9154(2014)10-0085-06

G847

:A

:1001-9154(2014)10-0085-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青少年体育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BTY027)。

张莉清,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与管理。

2014-05-20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羽毛球
羽毛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