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

2014-04-23 17:45李明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李明明

摘 要:探讨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设计思路,并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特点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同时对统计指标进行界定,明确具体指标的内涵及算法,最终阐述统计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44-03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环境和面貌有所改善、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但是相对城镇发展来说,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都在拉大,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未能根本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恶化,农村的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总体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技进步是推动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必须依靠和发挥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因此,评价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出发,科学构建统计指标体系,对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认真研究,对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指导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一)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反映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来设计,并由各方面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各省的新农村建设中科技进步的水平。

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3.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包括科技进步与新农村建设的众多方面,使其成为一个系统:(1)相关性:要运用系统论的相关性原理不断分析,组成科技进步的评价指标体系;(2)层次性: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导向作用,即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3)整体性: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注意整体的功能和目标。

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设计要求概念明确、定义清楚,能方便地采集数据与收集情况,要考虑现行科技水平,而且,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时效性原则。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而且还要结合当前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政策,对新农村建设调整作出可行性的建议。此外,指标体系应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或非优。

6.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这样使得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满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亦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量化处理。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较为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对于缺乏统计数据的定性指标,可采用评分法,利用专家意见近似实现其量化。为客观评价,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一般应以定量指标为主。

(二)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指标间结构关系的确定。构建统计指标体系一般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是以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前提,考虑评价指标的充分性、可行性、稳定性、必要性等影响因素,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决策者主观确定指标和指标结构的过程。而定量方法则是通过一系列检验,使统计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过程。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过程如下[1]:

1.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的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因此可依据其要素构成进行层次分析,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2.评价指标的初选。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现有的统计资料、统计指标和统计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分析法等方法建立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

3.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经过指标的初选我们构建一个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为了判断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因此必须对新建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检验,完善初选指标体系。这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体检验和整体检验。个体检验是通过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正确性分析来检验指标数值的获取性的难易程度,同时检验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口径等是否正确。整体检验则是对指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完整性进行检验,即根据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来分析,保留那些重要指标,同时剔除那些对评价结果贡献低的指标;检验统计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评价目的与任务。最后建立具体的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endprint

三、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根据遵循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按照复杂系统运行的普遍规律,结合统计数据资料的特征以及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原则,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全面考虑,按目标的大小将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指标体系构建如下[3~6]:

四、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功能

根据上文所阐述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顺利建立能够切实反映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预期具有如下基本特点和功能。

(一)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指标体系的设计都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服务的。(2)理论性。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的设计都是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的。在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时,必须以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好的指标体系离不开科学的、自觉的、明确的理论指导。(3)科学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反之都不能算是科学的指标体系。(4)系统性。指标的设计,应该使选用的所有指标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性和内在联系的指标系统,而不应有任何游离于系统之外的孤立的指标[2]。

(二)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功能

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是以全国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据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水平和趋势,为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对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是从理论探讨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过渡的前提,通过该统计指标体系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评价,即对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评价。描述和反映一定时期内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了解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2)监督,即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促进和影响程度变化趋势。通过新农村建设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不足之处,及时扭转不利的变化趋势,使其回归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小结

文章从科技投入、新农村建设水平等方面对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力求达到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等,具备统计指标体系设计预期的评价、监督功能,为今后研究奠定一定基础。然而本文中所给出的统计指标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新农村建设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概念,少数个别指标没有纳入到统计核算的范畴,统计数据无法获取,文章依据可操作性的原则,放弃了部分无法获取数据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吴方卫,黄健红,张锦华.技术进步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3,(3):21-23.

[2] 鞠芳.黑龙江省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36.

[3] 吴妙仙,张翼,邱丽飞,葛健芽.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定量评价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2-25.

[4] 龙江舫.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23-26.

[5] 刘国强,李友华.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1,(4):17-19.

[6] 张竞,王志伟.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研究[J].太原科技,2009,(9):27-29.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