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剑
摘 要: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10年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人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政府救助费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系数模型对农村消费水平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环境的四个方面都对农村消费水平存在拉动作用,且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区域差异。应从分地区、抓重点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不同方面出发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关键词:农村消费环境;农村消费需求;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38-03
引言
“十二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发展战略。然而近几年诸多促进内需、调动市场活跃度的政策并未起到明显的效果,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该比重几乎仅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显疲弱。数据显示,2009—2012年全国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零售额不及全国的1/3,农村消费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消费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影响农民的消费意愿、购买力、消费习惯、消费便利性等进而影响到农村的消费需求,而农村消费环境表现在诸多方面。由此我们提出问题:农村消费环境的各个方面是否对农村消费水平均存在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否表现出区域差异?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的研究动机。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目前尚没有就消费环境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全面论证。Matthew Brzozowski(2010)[1]等通过研究加拿大居民的消费情况,认为税收和转移支付有二次分配作用,而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Binswanger(1989)[2]基于58个国家基础设施和农业产值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王明祥、周建华(2004)[3]认为农村消费环境较差且长期得不到改善是制约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贺珍瑞(2007)[4]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农村消费环境较差束缚了农民的消费需求。本文试图选取代表农村消费环境四个方面(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及制度环境)的省际面板数据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综合的实证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一、指标选取和实证过程
(一)指标选取
本文综合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指标综合性及数据可得性等因素,最终选取的衡量指标如下: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额能充分反映农村商品流通条件,本文以电力与水利、交通邮电通讯、教育科技、卫生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投资四个方面之和为物质环境的指标数值,用NI表示;农村居民价格指数是一个全面综合性且易于量化的价格指标,能全面分析市场价格对农村需求的影响,本文用以代表市场环境,用NP表示;受教育程度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主因,本文选取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人数作为社会文化环境的衡量指标,用NE表示;制度环境从社会保障角度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途径实现,本文通过计算农村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费之和为政府救助的指标数值,并用以衡量制度环境,用NS表示。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量化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采用该指标作为农村消费需求的衡量指标,用NC表示。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实证过程
首先考虑农村消费环境的四个因素对农村消费需求是否均存在影响,本文借鉴前述学者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NCit=α0+α1NIit+α2NPit+α3NEit+NSit+μit
其中μit=αi+εit,为随机误差项,对αi的不同假设区别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根据Eviews 6.0进行的Hauseman检验结果为:chi2(4)= 65.99,Prob>chi2 =0.0000,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下页表1):
从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拟合优度为0.7055,有着较好的拟合程度,即在全国层面上,农村消费环境的四个指标均对农村平均消费支出存在影响。
进一步考虑,各地区农村消费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接下来我们用Swamy(1971)提出的统计量F检验面板数据模型的系数估计值在各区域间是否相同。本文利用STATA10.0进行随机系数模型估计,给出的Swamy统计量=82.99,Prob > chi2 = 0.0000,在1%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存在某些区域,其农村平均消费支出与消费环境的各个方面间的关系与其他区域具有显著差别。具体结果如下: 二、结果分析
1.全国各省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额、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人数、政府救助额三者对农村平均消费支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价格指数对农村平均消费支出为负向影响。
2.全国各省总体来看,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人数的系数为18.982,即该数值每增加一单位,能够带动农村平均消费支出增加18.982个单位,相对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额和政府救助额的系数分别为2.565、0.121,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3.从各地区差异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只有对四川、青海、宁夏、新疆、海南5个省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说明这几个地区的农村平均消费支出受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较大,且显著异于其他省市,表明基础设施落后是束缚西北地区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
4.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人数仅河北、黑龙江、安徽、河南、云南、西藏和宁夏7个省未通过检验,从系数值来看,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东部地区系数较大,其次是东北部、中部、西部。受教育程度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总体来说,各地区教育程度对农村消费需求均表现出较高的引致效应。endprint
5.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仅北京、天津、辽宁、山东、贵州和甘肃6个省市没有通过检验。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中国京津冀鲁片区及西部部分省的农村消费需求影响较小,对其他东部省份及南部、中部的影响显著。
6.农村政府救助费对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在地区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共11个省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些地区表现出两类特征,一类是社会保障较为完善的地区,例如北京、天津,另一类是自然灾害较多或较为贫困的地区,例如四川、云南、西藏、宁夏等,政府救助费对这些地区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较明显。
三、政策建议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引申出以下政策建议:
1.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构建政府主导、农村居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做好最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经济性基础设施。
2.提高全国农民文化程度,引导农民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提高农民的受高等教育意识,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带领农民领略新的消费方式,实现由滞后型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
3.加强消费品市场价格管理,促进市场化程度。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防止消费品价格的过度波动,促进市场定价行为规范化。建立畅通的农村消费品流通和采购体系,建立农村自有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并形成区域特色。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4.加大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结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调整政府救助的分配,制定合理的救助制度,要保障财政对农村地区的保障力度,扩大社会救济覆盖范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参考文献:
[1] Matthew Brzozowski,Martin Gervais.Consumption,income,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Canada[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10(13):
52-57.
[2] Binswanger H.The policy response of atriculture[J].Proceedings of the word 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celopment economics.1989:
241-257.
[3] 王明祥,周建华.农村消费环境对中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4,(6).
[4] 贺珍瑞.试析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7,(12).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5.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仅北京、天津、辽宁、山东、贵州和甘肃6个省市没有通过检验。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中国京津冀鲁片区及西部部分省的农村消费需求影响较小,对其他东部省份及南部、中部的影响显著。
6.农村政府救助费对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在地区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共11个省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些地区表现出两类特征,一类是社会保障较为完善的地区,例如北京、天津,另一类是自然灾害较多或较为贫困的地区,例如四川、云南、西藏、宁夏等,政府救助费对这些地区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较明显。
三、政策建议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引申出以下政策建议:
1.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构建政府主导、农村居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做好最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经济性基础设施。
2.提高全国农民文化程度,引导农民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提高农民的受高等教育意识,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带领农民领略新的消费方式,实现由滞后型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
3.加强消费品市场价格管理,促进市场化程度。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防止消费品价格的过度波动,促进市场定价行为规范化。建立畅通的农村消费品流通和采购体系,建立农村自有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并形成区域特色。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4.加大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结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调整政府救助的分配,制定合理的救助制度,要保障财政对农村地区的保障力度,扩大社会救济覆盖范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参考文献:
[1] Matthew Brzozowski,Martin Gervais.Consumption,income,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Canada[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10(13):
52-57.
[2] Binswanger H.The policy response of atriculture[J].Proceedings of the word 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celopment economics.1989:
241-257.
[3] 王明祥,周建华.农村消费环境对中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4,(6).
[4] 贺珍瑞.试析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7,(12).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5.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仅北京、天津、辽宁、山东、贵州和甘肃6个省市没有通过检验。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中国京津冀鲁片区及西部部分省的农村消费需求影响较小,对其他东部省份及南部、中部的影响显著。
6.农村政府救助费对农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在地区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共11个省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些地区表现出两类特征,一类是社会保障较为完善的地区,例如北京、天津,另一类是自然灾害较多或较为贫困的地区,例如四川、云南、西藏、宁夏等,政府救助费对这些地区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较明显。
三、政策建议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引申出以下政策建议:
1.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构建政府主导、农村居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合理分配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做好最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经济性基础设施。
2.提高全国农民文化程度,引导农民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提高农民的受高等教育意识,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带领农民领略新的消费方式,实现由滞后型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
3.加强消费品市场价格管理,促进市场化程度。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防止消费品价格的过度波动,促进市场定价行为规范化。建立畅通的农村消费品流通和采购体系,建立农村自有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并形成区域特色。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4.加大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结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调整政府救助的分配,制定合理的救助制度,要保障财政对农村地区的保障力度,扩大社会救济覆盖范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参考文献:
[1] Matthew Brzozowski,Martin Gervais.Consumption,income,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Canada[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10(13):
52-57.
[2] Binswanger H.The policy response of atriculture[J].Proceedings of the word 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celopment economics.1989:
241-257.
[3] 王明祥,周建华.农村消费环境对中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4,(6).
[4] 贺珍瑞.试析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7,(12).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