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结合分层分组教学法在高职IT类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23 06:46:46李佳董屹肖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职

李佳 董屹 肖何

摘要:该文介绍了采用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对项目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能有效缓解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诸多实际困难。详细描述了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的含义、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高职 IT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471-02

1 概述

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为 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的 “软件蓝领”的重任。在IT类项目课程中如何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急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IT类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设计与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该方式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对于老师上课时进行的讲解与演示并不重视,实际操作时又无从下手,希望得到老师或者他人的具体指导。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及时进行准确的考评,很多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另外,班级学生的项目完成能力参差不齐,一个班级教师配备有限,教学过程中难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能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目标。

3 教学改革措施

3.1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经过选拔出的导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他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是指将导生制和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相结合。首先将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导生。導生配合教师完成对本组的学生指导、考核和评价等工作。当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而师资相对缺乏时,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和导生的帮助下,不仅能积极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2 采用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导生的选拔与培养机制。对于导生的选拔,一方面从平时的学习中挑选钻研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生作为导生的参考人选;另外可以通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相关竞赛的情况来选拔。在各级比赛前学院都会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竞赛的获奖者可作为导生的参考人选。导生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如岗位职责的培训、项目技能的培训、教学方法的培训、评价方法的培训等。

第二是学生的分层分组问题。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强、中、弱三个层次,为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里,不能公布分层结果。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申报项目中划分出的层次任务,鼓励学生申报更高的层次,同时还要避免学生选择低于其能力层次的项目任务。 在进行分组时,通常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以及项目的大小、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个数的确定,组员的确定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各个层次的学生合理进行搭配,分配导生时,可由导生和小组成员双向选择。

第三项目的任务分配。根据不同的项目课程、项目设置特点、项目大小难易度,将项目任务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进行层次划分时,可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纵向分层原则,也可以是对同一难度的项目从数量上进行分层。同时要指明每个项目任务的基本要求。以.c#这门课程为例,布置的任务可以是要求各个小组采用c#技术设计出一个学生管理系统、机票订购系统等,将项目划分成界面层、逻辑层、数据层等,并给出各个层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层次划分的过程中争取能实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到达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新知识,导生制结合分层分组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了让各个小组顺利的完成任务,老师提前辅导和检查导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向其介绍不同层次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常用的解决方法或技巧。导生要及时的向教师反映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对小组同学进行问题指导。为了确保每个小组能如期完成计划,要求各小组定期汇报完成任务情况。对于每个阶段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老师给予集体指导。另外,老师需要经常观察学生,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便于在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能给出客观合理的成绩。

第五,成果汇报。各个小组完成项目制作后,可把全班所有学生召集起来,每组导生作为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自己组的作品,小组各成员再进行任务答辩。为了促进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各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叉检查和评价。不仅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小组的具体完成情况,而且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营造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六. 成绩评价。老师通过结合笔试成绩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的、重要的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者所占比例可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进行相应调节,另外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参与状态可作为附加分参与到本门课程的最终分值中。

4 总结

高职的IT类项目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训练以技能为主,而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能有效的实现学生之间技能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较好的解决目前高职院校IT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运用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任务设置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灵活的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和重组,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实践,从而到达循序渐进的效果。另外,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老师的宏观调控和对全体学生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君华.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在高职IT类项目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研究——以《网络安全技术》为例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 崔升华.分层分组”教学之探索[J].考试周刊,2012(2).

[3] 张君华.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8).

[4] 邵庆龙.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分组分层教学法探讨 [J].职业技术教育,2009(9).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1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技术与教育(2014年2期)2014-04-18 09:21:41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4-17 14:28:07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高职英语发展史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16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