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调和饮食养生

2014-04-22 00:49耿引循
祝你幸福·知心 2014年4期
关键词:饮酒酒精牙齿

耿引循

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

《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酸苦甘辛咸,我们称之为五味。要讲五味调和,春天应该多食酸味的食品,夏天应该多食苦味的食品,秋天应该多食辛味的食品,冬天应该多食咸味的食品,四季都可用甘、滑的食物加以调和。

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而五味又与四季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对应,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所以在《礼记·内则》中有上述四季与五味的相宜关系。

五味对人体五脏的影响是各归所喜,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等。所谓入哪一经,也就是对哪一脏的脏气有裨益,或是直接使脏腑的功能活动增强,或是具备了协助脏腑功能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五味的特性所决定的,如辛散,酸收,苦坚,咸软,甘缓等。正因为五味对人体内脏气有影响,所以久食偏嗜,都会造成脏腑间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疾病。

所谓宜,只是相对而言,最典型的例子如夏天炎热,大家都知道要多吃点苦瓜,以清心火,但我们也不可以天天吃苦瓜,这已成为生活常识。再如四季均要调以甘,什么是甘?我们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的主食米面杂粮就是甘,现在有些年轻人盲目减肥,很少吃主食,这是不可取的。

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我们讲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只是强调不同的季节相对增加一些相应的味,对补益相应的脏有益,但不可过多。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是有度的,所谓“过犹不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饮食中的冷、热之道

《抱朴子》曰: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勿灼唇,冷勿冰齿。又曰:冷热并陈,宜先食热,后食冷。愚谓食物之冷热,当顺乎时之自然。然过冷宁过热,如夏日伏阴在内,热食得有微汗亦妙。《内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汗由气化,乃表里通塞之验也。

所谓饮食中的冷热之道,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冷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冷热要适宜。

《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载:过热的食物易伤骨,过冷的食物易伤肺。而冷热的标准是,热不要烫到嘴唇,冷别冰到牙齿。如果冷热食物都要吃,应该先吃热食,再吃冷食。这是冷热之道的一方面。

过冷过热的食物对人体都是不宜的。河南省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据调查,当地人有一种饮食习惯,就是喜欢喝滚烫的汤,正是这一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了这一地区食管癌高发,这可以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过冷的食物同样对健康不利,常见的如对牙齿的刺激,对胃肠的刺激等。

食物冷热之道的另一方面即是指食物性质的冷与热。如冬季寒冷,应吃温热的食物;夏季虽炎热,但有阴气伏在体内,所以夏天吃热一点的,让身体微微出点汗也是件好事。古人讲,夏天不出汗,秋天容易得风疟之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是夏天,也不宜进过于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四川湿重,夏天吃附子羊肉汤,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附子是大热的,羊肉是甘温的,在四川夏天吃附子羊肉,这是因地制宜,可除湿养阳,很符合养生之道。

中医饮食养生是一门学问。“人与天地相应”,饮食养生也不例外,饮食调养时要考虑到地域、考虑到季节、考虑到年龄,而绝不是冷天吃热的,热天吃凉的那么简单。学会饮食中的冷热之道,可以提高您的健康水平。

长夏是补脾的好时节

《老老恒言》云: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内经》曰:味厚为阴,薄为阳,厚则泄,薄则通。《白虎通》曰:胃者脾之府,脾禀气于胃。

夏至以后,秋分之前,渐入三伏,这段时间骄阳越来越炽热,阳极生阴,体内的阴气也开始慢慢生长。按五行划分,长夏属土,对应五脏正是脾当令之时。脾与胃,一脏一腑,同属五行中的土,所以这一季节是调理脾胃的最佳时节。这时不要进食太过肥腻的食物,因为肥腻的食物从阴阳属性上来讲属阴,进食过于肥腻,阴气过旺,容易发生腹泻;清淡的食物属阳,清淡的饮食会使脾胃正常地消化吸收。

长夏季节不要吃太多的瓜果生冷,进食后会增加体内的阴气。因为胃喜暖,暖则消化吸收正常;冷则凝,凝首先使胃不能正常受纳食物,随即脾也不能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故而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脾与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季节由阳转阴之时,饮食上也要同步做到少进寒凉之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与天地相应”吧。

老年人饮食是越烂越好吗

《华佗食论》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惟借火化,磨运易即输精多,若市脯每加消石,速其糜烂,虽同为火化,不宜频食,恐反削胃气。

食物的消化需要三个步骤:一是通过烹煮将食物煮烂;二是通过牙齿将食物嚼烂;三是通过胃肠的蠕动将食物消化吸收。对于老年人来说,借助烹煮将食物煮烂,脾胃才易于磨运,向身体输送的水谷精微才充足。这是因为人一到晚年,牙齿已大不如从前那样坚固,同时胃肠功能也大大地削弱了,所以古人认为惟一能加强胃肠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方法便是烹煮。

然而,市场卖的果脯之类的食品,为了使其快速腌制,加入了硝石,口感上是软烂了,但不能经常食用,因为可能会削弱胃气。

那么,老年人的食物真是煮得越熟烂越好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糜烂的食物是不需要用力长时间咀嚼就可以咽下,看似老人容易吸收了,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口腔分泌唾液减少,胃肠蠕动变慢,从而削弱了胃肠本身的消化功能。所以老年人饮食应软硬适度,既不能吃过于坚硬的食物,不易消化,也不宜吃过于糜烂的食物。

无论老年人的牙齿好不好,都应该用牙齿或牙床来咀嚼食物。一方面,经常咀嚼可以锻炼牙齿和牙床,使牙齿坚固;另一方面,经常咀嚼可促进唾液分泌,有助于保持胃肠本身的消化功能,延缓衰老。所以《华佗食论》中的三化,对老年人也是适宜的。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老年人饮食应根据老人牙齿情况软硬适宜,不宜一味追求软烂。

(2)鼓励老人用牙齿和牙床咀嚼食物。

(3)果脯不宜多吃。

午后适当饮酒有利于疏通血脉

《老老恒言》云:酒固老年所宜,但少时伤于酒,老必戒,既素不病酒,黄昏后亦不宜饮,惟宜午后饮之,借以宣导血脉。古人饮酒,每在食后……米酒为佳,曲酒次之,俱取陈窨多年者,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

酒虽然对老年人有好处,但是如果年轻时饮酒过度,被酒所伤,到了老年就必须戒酒。即使平时没有被酒所伤,也不要在黄昏后饮酒,应该在午后饮用,在吃完午饭后饮酒,借酒来疏通血脉。

饮酒的时间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清晨和上午不宜饮酒,尤其是早晨最不宜饮酒。因为在上午这段时间,胃分泌的分解酒精的酶——乙醇脱氢酶浓度最低,在饮用同等量的酒精时,会更多地被人体吸收,导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高,对人的肝脏、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现代研究表明,14时以后饮酒对人体比较安全,此时不仅人的感觉敏锐,而且由于人在午餐时摄取了大量的食物,使血液中所含的糖分增加,对酒精的耐受力也较强,所以此时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较小。饮酒最好选择米酒,其次是曲酒,而且最好是陈年老窖的好酒。而烧酒性热火大,饮用后会伤体内的阴气,所以不应该饮这样的酒。米酒可温养脾胃,米酒、黄酒有一定补益作用。

酒是由米、麦、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它能祛寒发散,活血通脉。现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一定作用,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过量饮酒,则危害健康。有这样一段话是过量饮酒的真实写照:“酒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流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所以一定不要过量饮酒。在饮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适量饮酒。少量饮用低度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而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则对健康危害极大,会危害消化、中枢神经、生殖等诸多系统,并可能由饮酒带来一系列交通、社会等问题。

②饮必小咽。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地干才觉得痛快,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至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③提倡喝温酒。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饮用过热的酒,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得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④勿混饮。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他一些不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⑤勿强饮。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劝君莫贪杯中物,尤其是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限酒。

⑥勿空腹饮酒。当空腹饮酒时往往会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急剧升高,对人体的危害较大。饮酒前应吃点东西垫底,选择一些理想的佐菜,不仅能满足饮酒者的口福,同时也减少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参与,酒的度数越高,酒精含量越大,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

⑦心情不好勿饮酒。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都不宜饮酒。有句话叫“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饮酒会损害身体健康。酒,既可养生,亦能伤身。老年朋友午后适当饮点高品质的米酒或曲酒,祛祛寒,活活血脉,实在是一大雅趣。

提倡蒸食

《老老恒言》云:蒸露法同烧酒。诸物皆可蒸,堪为饮食之助。盖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耳。犹之饮食入胃,精气上输于肺,宣布诸藏,糟粕归于大肠,与蒸露等。故蒸露之性,虽随物而异,能升腾清阳之气,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发舒胃阳,可代汤饮,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类,俱宜蒸取录用。

中华千年美食文化素有“无菜不蒸”之说,在煎炒烹炸煮等烹饪方式中,“蒸”是最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保留食物营养的烹饪方式。“蒸露”是辅佐饮食的最好方法,因为万物的精华全在气味,而物本身则是糟粕,就像饮食进入胃中,精气上传至肺部,然后输布到各个器官,而糟粕进入大肠,这与“蒸露”是一个道理。所以蒸露的属性虽然随着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都能提升食物中的清阳之气,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像稻米蒸露后可以舒张胃的阳气,可以取代汤饮,病后尤其适用;另外如藿香、薄荷等也都可以通过蒸露来饮用。

近年,街面上出现了不少以“蒸”为主的餐馆,这说明人们对“蒸”越来越青睐了。现代研究表明,蒸菜所含的多酚类营养物质,如黄酮类的槲皮素等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烹调方法。蒸菜要求原料新鲜,调味适中,而且原汁损失较少,具有形态完整、口味鲜嫩、熟烂的优势。蒸还避免了煎炒烹炸的油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由于蒸制食物容易消化,所以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我们提倡蒸食,是在提倡一种健康的饮食理念。

食不必精,称意就好

《老老恒言》云:衣食二端,乃养生切要事。然必购珍异之物,方谓于体有益,岂非转多烦扰?食但慊其心所欲,心欲淡泊,虽肥浓亦不悦口……所以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老老恒言》说:穿衣和吃饭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然而有人认为只有贵重的东西才对身体有益,其实不过是庸人自扰,饮食只需随心所欲,一个人想吃清淡的食物,即使每天尽食山珍海味也不会觉得爽口。所以食不必精,只需称意。

现代研究认为,好食物并不代表好营养,一些高档食品、外表好看的食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营养丰富。所以只要吃得科学,粗茶淡饭同样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足够的营养。最简单的食物、最天然的食物往往是最富营养的食物。没经过精加工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才是真正有营养的食物,它们含有最原始、最全面的营养素,所以我们在饮食中要注重好营养而非“好”食物。

现在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实际上就是在寻找那些营养素没有被破坏的原汁原味的好食物。所以说,食不必精,称意就好。

猜你喜欢
饮酒酒精牙齿
《适量饮酒》
75%医用酒精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跟踪导练(一)(2)
可怜的牙齿
酒精除臭
如何保护牙齿?
与猫狗共饮酒
酒精脾气等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