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同心、同行、同享、同赢
——访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站长王俊忠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中国农资》记者:第十一届中原肥料双交会即将开幕,今年的主题是“培育新型主体添活力,优化肥业结构促发展”,确定这个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王俊忠:中原会我们一直把它看成是一个平台,我们始终关注的是肥料行业的最新发展。去年,中原肥料双交会和全国肥料双交会共同召开,主题是“加强农企对接力度、深化配方配肥服务、促进科学施肥发展”。今年之所以确定“培育新型主体添活力,优化肥业结构促发展”为主题,主要是考虑到,在当前的形势下,农业生产正普遍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际上,加强农企对接的提出就是为了探讨在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做到“有效产需对接,实现产需和谐”的问题。今年,我们感到特别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我们要重点关注什么。因此,今年我们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进行了相关思考,比如重点考虑现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到底在哪里?肥业结构优化的路在何方?加大产品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如何推动?新型主体的培育能不能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还在恢复期,新型主体的出现能在多大程度增添市场活力?培育这样的新型主体还需要我们走多远的路?以上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政策支持?这些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在去年“加大农企对接”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对培育新型主体和优化肥业结构这两个命题更好的研究。
《中国农资》记者:您认为肥料企业结构转型中都有哪些现实机遇可以把握?
王俊忠:近年来,国家在肥料方面强农惠农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先后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小麦“一喷三防”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和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试点项目等,这些都为肥料行业和肥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
《中国农资》记者:关于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和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试点项目,河南是如何做到项目与企业的有效对接的?
王俊忠:加大农企对接力度,加快配方肥推广步伐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的重点。2013年我省组织认定了7家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60家省级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所有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均与相应的土肥部门进行了有效对接。据统计,全省各级农企合作企业推广配方肥200吨以上的165家,配方肥使用量94.9万吨,使用面积4587万亩。
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我省2013年在沁阳市开展、推广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沁阳市西万镇作为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项目实施地点、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项目资金240万元。通过应用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50%,节肥30%,粮食单产提高近20%。
2014年,农业部组织开展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试点,河南省按照要求,选择了西平、台前两个县为高效缓释肥技术示范县,对项目区2万亩耕地施用高效缓释肥料进行差价补贴,每亩补贴25元,共50万元。项目将实行公开招标,确定项目应用的高效缓释肥料供肥企业,为便于种肥同播的统一实施,招标内容包括缓释肥货物与种肥同播服务,促进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在我省的推广与普及。
《中国农资》记者:如何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推动新型主体培育,肥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区域市场和谐发展呢?
王俊忠:河南是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用肥大省,中原大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方沃土正等待着有识之士、大智之企来开疆拓土。
河南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42.74亿斤;油料作物总产量584万吨;蔬菜总产量6800万吨;瓜果、食用菌、茶叶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丰富的种植结构,将为各种功能的肥料施用提供极具潜力的市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5万个,符合统计条件的家庭农场有15538家,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824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9%。崛起的新型生产主体正急切等待着与懂得他们的肥企对接。
“扶优扶强、服务行业、壮大产业”,河南正通过举办中原肥料双交会、召开肥业高层论坛、开展优秀肥料产品推介等形式,积极为信誉可靠、质量过硬、群众欢迎的优秀肥料企业和肥料产品进入河南市场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正通过每年春秋两季组织肥料产品专项抽检活动,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机制,严厉打击不法企业的嚣张气焰,净化市场环境;正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对符合条件的优秀肥料企业简化办事程序,帮助企业根据政策走向和市场需求,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中原肥料市场能否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肥料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同心、同行、同享、同赢的市场新格局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