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与生态城市的建设

2014-04-21 00:36张建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城市开发

张建忠

摘要: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整个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抵御与调节洪水、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控制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湿地公园;开发;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S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湿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湿地是城市形成自然生态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城市湿地公园加速了城市生态恢复的进程,有效地恢复和保育绿色生态,使城市生态得到了恢复和再生,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概念

1、湿地的定义

《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什么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如下定义: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的一种典型,因其处在城市边缘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类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态审美、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休闲等价值。

3、湿地景观的定义

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指湿地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湿地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的区域。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二、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1、水面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除具有一般公园的功能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有广阔的水面。水域不但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调节空气湿度的生态功能,而且构成了园林景观的要素。单独的、平静的水面不足以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当搭配了植物的种植,能给辽阔的水面带来无限的生机。按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营造湿地水面景观时,应遵循湿地植物设计原则,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科学处理植物与水体的关系,模拟再现自然水景,充分展现水生植物的丰富色彩与姿韵。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微风吹过,荡漾起层层微波,使水面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如本人参与建设的河南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在湖中建造浮山岛,种植水生植物,浅滩部分种植芦苇、香蒲等植物,在白桥下的水池中种植荷花等植物。

2、自然式水岸线景观

湿地公园的水岸线应采用自然式护坡的营造方式。湿地具有过滤和渗透的作用,而混凝土砌筑的护岸将会破坏它这种功能。理想的湿地护岸形式,是以自然的湿地土壤沙砾基质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来设计湿地岸边环境,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实现湿地的自身调节能力,又营造出了错落有致、野趣十足的生态环境。如本人参与建设的河南三门峡黄河公园就是利用了黄河自然水岸和原有的生态景观加以种植部分湿生植物营造出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3、乡土植物景观营造

不同地方的湿地公园,由于地域条件和环境气候的差异,适合栽种的植物也有所不同。乡土植物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存活率极高,对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的营造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乡土植物早已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种植成本较其他外来品种要低,符合湿地公园生态园林的要求,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植物设计原则,顺应节约型园林的发展趋势。

配置乡土植物时,应选择色彩丰富,姿态优美,能随着季节更替演变的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群落。乡土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枝等众多的观赏特性在植物配置中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景观。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地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使各地的湿地公园创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也是对本土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现,传承与发展了地域的植物文化,使游览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远的认识。

4、小品、建筑、构筑物周围的植物景观

栈道、亭廊水榭、小桥、建筑等都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在这些地方配置植物时,要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在这类硬质景观附近不宜栽植繁多又复杂的植物,应在附近适宜位置留出水面,植物分界线与水面形成柔美的曲线景观,给空间赋予了生机,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5、专类植物园的景观

科普教育是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专类植物园的特定植物种植能良好向人们展示湿地植物。专类植物园是指专门用于收集、展示某类观赏植物,营造以植物造景和观赏游览为主题的园林。它主要是介绍所收集植物的物种资源分布、物种组成特点、物种使用价值与文化趣味、生态习性与栽培技术等,还可介绍该园在物种保护和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成就等,并兼顾一些环保和生态问题的常识教育。

三、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1、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建立生态文化和提高全民生态素质

古语有云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由此可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能将民众的力量运用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中我们不但要重视城市人民的积极作用,还要对企业进行及时的引导,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企业和人民强强联合,共同为城市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还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但这间的管理和调控,使其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这样一来,就可以构建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居民心态和社会氛围,切实的增强人民的环保思想和生态意识。

2、明确城市功能定位

“生态城市”首先是城市,要进行城市定位。一个城市的定位要准确,主要应考虑四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情况;第二是城市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比如是某一省的省会城市还是某一个区域的相对中心城市,或者是居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等;第三是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现代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地,更应当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地,这一点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看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的,城市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基础就是城市顺利发展的经济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健全的政策法规是保障

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必须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律、法规综合体系,使生态城市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一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科技支撑、“绿色GDP”考核等政策法规支撑体系。二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制度,形成以坚持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引导城市建设遵循生态型的战略方针。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生态城市开发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