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慢慢向市场化经营管理转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D99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实际探索、总结提高和理论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日益广阔,目前已经应用到生产实际的各个方面,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
一、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必要性我国政府每年投入上万亿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以往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投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相当严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工作,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需满足的三大原则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成功标准主要满足三个原则:“经济性原则”、“满意原则”和“社会性原则”,这三个原则其实也是上一章风险管理的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时,应以全过程总成本最低为总目标,以最合理、最经济的处置方式把控制损失的费用降到最低,在保证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目标的基础上,尽量使项目的总成本最低。
2.2、满意原则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投入多少资源,项目的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的。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允许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只要能够达到“满意”的要求即可,而非要求“最优”或者“最好”。
2.3、社会性原则
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考虑项目周围地区以及其他项目关系人的利益和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具有合法性。
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由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包揽各行业、各种大大小小项目建设的多位一体模式,是一种极为僵化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开辟了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格局,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节工程建设,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明显的上升。
从总体上讲,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投资体制改革的过渡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经验匮乏,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相比,仍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和国际接轨。应该说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改革时期,是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如:代建型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型从目前来看是应用较广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指挥部型的应用已处于最后过渡期,可以看出其在各地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随着改革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政府采购等许多与世界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正在兴起而且其应用面将会越来越宽,以下本文将分别进行论述。
3.1、工程项目指挥部型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指挥部管理模式是指因项目而设一个临时的行政管理机构,该机构一般由政府的一个或多个相关部门构成,代表政府行使业主职能。该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指挥部领导下的横向联系部门过多,容易造成沟通不力,增加管理成本。由于是临时性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经验的传承和积累,很容易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因此,目前仅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市政工程以及环境治理工程仍沿用此种模式,因为这些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跨越多个行政区域、涉及的配套建设内容复杂,需要各方的通力协作,因此专门成立指挥部现场协调工程建设。
3.2政府采购型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采购是各级政府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建筑安装工程、室内装饰工程及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总承包、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是政府购买商品对生产对象进行加工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过程。与其它政府采购项目相比,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采购具有采购周期的长期性和采购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政府以此为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长期执行有益于不断积累经验、节约资金、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但是要使政府采购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必须增强其透明度,引入严格的监督机制。虽然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在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采购范围已扩展到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简单的工程项目等,但工程作为财政支出大项占的比重仍然很低。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融入国际竞争,政府采购模式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中会得到更广的应用。
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解决途径4.1、项目总投资必须严格控制,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出总概算项目投资确定的依据是概算。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阶段要确定合理的项目估算,再根据初步设计细化,修订编制项目概算。建设单位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精心考虑项目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所有费用,并预估占总投资额5%左右的不可预见费。这份概算要由财政系统中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十分熟悉的专业人员详细审核,并和编制人员反复核对后确认。一旦批准下来,建设单位就必须以此作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的上限,后期的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都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批准的项目概算内。即使有部分项目超出该部分原先的概算,也要在总概算框内进行调配,确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得突破总概算。4.2、明确项目功能定位和使用要求,进行限额设计这个环节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建设单位能准确给出项目的功能定位和使用要求,项目的功能定位是否准确是决定该项目投资控制能否成功的决定性环节。二是设计单位能在不突破概算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项目功能定位和使用要求的产品。这就要求必须实行限额设计,一旦设计方案突破批准的概算,就需要调整或修改设计方案,去掉功能要求不迫切的部分。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应逐步建立以设计优化为核心,设计阶段为重点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理念。4.3、招投标过程调整、控制,控制标底不超预算招投标阶段也是控制投资的重要环节,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造成招标合同总价大于投资预算的情况。在项目招标阶段,若标底做出来后发现投资超支,则需要进行调整材料的品牌档次、减少不迫切的功能需求等改动,进行标底调整,再考虑到投标下浮率,确保不超投资。另外,一般标底编制单位由于专业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会出现重大清单漏项情况,给投资控制留下隐患。我们的做法是委托两家编标单位同时编制标底,若差异超过一定范围,比如5%,则让两家单位互相核对,查出原因,堵住清单漏项变更的漏洞。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也逐步向市场化经营管理转变,“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代建制”等新管理方式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不断被运用,作为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项目的成本管理也呈现出许多市场化的新特点。总的来说,政府投资项目除了在投资领域选择上保留“不与民争利”的公共政府理念外,在筹资、管理等其他运作上已基本趋于市场化,因此,按市场方式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已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袁俊杰.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贺朝晖,黄玉.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理论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1:101-104.
[3]段晓晨.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投资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刘富俊,张楠.工程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3,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