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2014年2月14日,中午,北京。
某国家部委对面,一家小火锅店内。
这本是一次正常的朋友间的年后聚会,不同的是,在座的李先生(化名)是一位不大不小的“京官”,使得这次聚会气氛有些紧张。
这顿饭并不奢华,吃得却极不自在——李先生不时地张望周围的人群,观察是否有熟人,也有意躲避一切“镜头”。
李先生解嘲似的说:“我们这个工作现在是高危职业,再有个小职务,就更要谨小慎微了。”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很多人称为“禁令年”。在这一年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等中央部门至少出台了14项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几乎涵盖了公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李先生现在最怕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过年过节。根据李先生的观察,一到过年过节,部委的大门口、侧门口就会多出一些汽车,车里面隐藏着各种“镜头”,有纪检的,也有媒体的。
“这些镜头在追踪每个人进来拎了什么,出去拎了什么。”李先生说。
春节前夕,李先生就遭遇了一次“惊险时刻”。他说:“一位医生朋友,因为以前有过私交和往来,春节的时候来单位门口找我拜年,并给我的小孩压岁钱。他当时直接从包里拿出红包,我推辞,他塞到我手里就要开车走。我怕被拍摄下来,就不停地追着他的车跑,然后把红包扔在了副驾驶座位上。”
第二件是出差。以前到各地调研、检查,其间少不了各种饭局和应酬。“说实话,很多我们也是疲于应付,也并不完全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享受其中。”李先生说,“现在,部里面有统一的规定,出差只能住当地定点的招待所,吃饭要严格按照部里面审核过的餐费标准,吃自助餐。”
“旧习惯”和“新规定”总有一段冲突期。
李先生说:“即使我们的思维一下子转变了,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有时也仍然保持着一些以往的做法。这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搞笑的局面,我们上演着一次次的‘大逃亡。”
“地方政府有自己的招待费用,以前各个省市在这方面就像搞竞赛一样,现在有所收敛。”李先生说,“现在,我们内部是不允许接受地方政府和企业招待的,因为部里面有自己审核过的预算。但有时都是一个系统的,大家都很熟悉,非常严厉地回绝又显得很不近人情,所以,都是找各种托词。”
“上次出差,一行四人,一到机场,地方政府有人来接,我们只能每个人找个理由,有的说同学来接,有的说朋友来接,全部避开了。”
“最尴尬的是一次去外地出差,我们向当地接待人员解释了自己的内部规定,但地方的同志说,他们的准备也是经过了严格审核和批准的,一再邀请,而且人家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真的是咬着牙把那顿饭吃了。”李先生颇为无奈地说,“这些真的已经成了无形的负担,你说谁愿意因为一顿饭被点名批评啊。”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很明显的一点是办公经费的大幅削减,而且审核非常严格。
公务员早已习惯了每年过节领福利,因有规定不允许发放现金,单位常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发一些礼品等等。但从2012年底开始,这些福利就没有了。
“中央‘八项规定的初衷和效果都不错。”但李先生也认为,从中央到地方,每个人都需要一段适应期,也需要更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出来,“例如,同自己的朋友交往,花自己的钱吃饭,这是正常的社交,也要给公务人员自己的私人空间”。
在李先生看来,官越来越难当会成为常态。这种趋势也正在向地方蔓延。
李先生的一位朋友是河北省的一位公务员,从春节后上班开始,省内不同城市的纪检人员对调,检查政府人员的出勤情况。
“第一查出勤,第二查迟到早退,第三不许上淘宝、网购、玩游戏、玩牌。”李先生说, “所以说,不仅官员越来越难,普通公務员也会越来越难当。”
(摘自2014年2月18日《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