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4-04-21 00:39王瑞荣
经济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建构主义经济学

●王瑞荣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王瑞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文章围绕课堂教学教过提升这一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从“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基础、讨论质疑,分析问题为核心、精讲释疑,解释问题为关键、实践巩固,拓展问题为途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为手段”。“五位一体”《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 经济学基础 “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

《经济学基础》在高职经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课地位,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思维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经贸行业工作打下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然而,《经济学基础》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要参考、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经济思维能力培养的成效大打折扣。

建构主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出发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建构知识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院《经济学基础》课程组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五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我院《经济学基础》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前身是《西方经济学》,为凸显以培养经济学思维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的课程设计理念,我校2009年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并调整为《经济学基础》。在高职院校的特殊背景,《经济学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让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生能用、会用并且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有用的课程。为此,课程组教师从课程定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设初期(2000~2007年)

2000年,经济管理系正式成立。经济管理系作为最早的院系之一,率先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和国际贸易实务三个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材选用何璋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在具体教学上,一方面注重构建经管类学生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夯实其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用经济学思想分析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此,课程组以近期发生的经济事件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反映在学完经济学基础课程后,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建设起步阶段(2007-2009)

自2007年起,西方经济学教学队伍进一步扩大,经济管理类专业也由最初的3个扩展到5个,课程教学也完全由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担任。此外,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业绩考核连续多年为良好以上,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较好。

第三阶段:规范发展时期(2009-2012)

2009年6月,根据学院发展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外语系合并成立国际商务系。学院层面更加重视本课程的建设,并将经济学基础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开始筹建《经济学基础》课程网站的建设,进一步修订了教学大纲,规范了电子教案,充实了讲义,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建立课后习题库、试卷库,更新了参考文献,搜集了大量案例,初步形成案例库,并逐步开展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四阶段:新一轮改革发展时期(2013-至今)

2013年1月,为推进学校二级管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有效整合资源,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以经济管理系、国际商务系为基础组建经贸管理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师资队伍进一步扩大,经贸类专业由3个增加到7个,为课程新一轮改革搭建了新的平台。教学团队通过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和在校学生调研,形成了以经济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以更大的开放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增强团队意识、沟通技巧和处理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在有限的45分钟内,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引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在课堂上同步消化、吸收、重构所学知识。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基础、讨论质疑,分析问题为中心、精讲释疑,解释问题为关键、实践巩固,拓展问题为途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为手段。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以质疑的方法思考、探索现实经济生活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主动完成经济学知识的建构,进而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通过课堂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兴趣,这是提升课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或当今社会热点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资料,导入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课堂后续教学程序安排做好心智准备。情景导入可以采用一段视频音像材料、文字图片或精短的生活案例等多种形式。比如在讲到需求与供给理论时,可以播放2013年热点经济现象《谁让“蒜你狠”变成“蒜你贱”》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大蒜的价格为什么会暴涨暴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尝试创设情境,做好经济学小品或短小案例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工作,并体现在学生平时成绩加分项目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能学”。

2.质疑讨论,分析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中心。质疑讨论,分析问题是“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通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本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划分成小组(一般3-5人一个小组)进行协作讨论,这个环节主要是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知识储备并结合课程教材相应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情境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并由一人来陈述本组的观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讨论进程,维护课堂教学秩序,防止个别小组出现讨论时空,对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对进程缓慢的小组重点关注,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但不要给出定论。比如在讲到垄断竞争市场时,创设的情境是——“垄断竞争下的差异化战略”案例,学生质疑讨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垄断竞争厂商定价的原则,三是产品差异化的方法。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的关系是学生小组头脑风暴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格外关注的热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结合书本知识深入思考,产品差异化的方法也是学生热点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理性思考,给与学生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同。力图通过小组协作质疑讨论,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主动建构知识,同化吸收知识。在这个环节,假如大家都已经理解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进入实践巩固,拓展问题环节。假如还有学生不能理解所学知识,那么就要进入精讲释疑,解释问题环节,教师要做专题精讲。

3.精讲释疑,解释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精讲释疑,解释问题理顺学生百思不解的问题,给与学生画龙点睛的指导,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这个环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对教师的岗位技能要求相对就很高,因为经过前面的质疑讨论,分析问题,许多问题学生已经自己理解并消化吸收,如果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或大多数学生迷惑不解、激烈争论的地方,那么这通常就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适当精讲,解释学生还没有理解的难点、重点,回答情景导入提出的问题,并促使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反复思考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利用板书画图和数学模型互相配合解释学生未懂的难点。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典型的视频音像或者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助推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清思维的混乱,同化知识并主动建构知识。

4.实践巩固,拓展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于不断地给与学生思想上的冲击,提炼固化知识,使之形成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经济问题、经济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加强学生对原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同化知识,理解和深化知识。这个环节学生是主体,是主演,教师是引导,是配角,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与必要的补充。在这个部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通过实践巩固,拓展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缩短,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5.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布置课后作业是本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课堂教学的印象,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反思凝练的和谐统一。布置作业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求教师从锻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并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入一下次授课内容的思考。本环节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个人独立完成两种方式。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是大作业,是当学习项目讲授完毕后布置的,工作量大,需要小组分工完成。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是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布置的,工作量小,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本阶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去思考经济问题,去建构内化经济思维素养。同时,在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论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质疑讨论,分析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中心、精讲释疑,解释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实践巩固,拓展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经、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受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课程知识的局限,建构主义的课堂学习环境并非适合所有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应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期望,只有当学生期望获得知识,朝着这个方向的改变才是有效的,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1]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曾春媛,李健,王晓亮.突出应用性提高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经济学素养——论研究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2012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11-251-02

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经济学基础》微课程为例(JB090);2013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课改课题“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经济学基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KG3201308);2010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Z201007)。]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建构主义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经济学的优雅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