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主义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方式

2014-04-21 00:39申志清
经济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义行政理念

●申志清

浅析生态主义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方式

●申志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不断凸显,作为国家主导者的政府有必要改变行政理念和方式,找到既能促进社会进步又尽可能减少社会问题的行政之路。作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一个重要部分的生态主义,符合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理念,所以把这种理念融入中国的行政过程,必能促进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结合当前中国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实际,试图将生态主义的理念融入到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之中,改变传统僵化保守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打造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文章首先对生态主义做个简要介绍,然后简要论述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对我国行政体制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各方面发展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当前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生态主义理念运用到行政管理过程。

生态主义 行政理念 行政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进入生态时代。这个时代对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要求人们奉行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绿色和谐管理理念,即针对现实的生态失衡、人态失衡、心态失衡,而把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作为管理的价值原则、基本目标和运作航标。中国共产党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去年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种变化表明了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然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仅包括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更重要的是培育一种生态观念,将其贯穿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转变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建设一个生态型政府,也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研究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当前的行政管理当中,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是与西方生态主义的政治思潮密不可分的,生态主义的运动更加促进了生态文明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流行,因而,要研究生态文明理念,离不开对西方生态主义理论源流的探究。

一、生态主义理论概述

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环境政治学和生态政治学等,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兴政治思潮,也是西方国家绿色运动和绿党的意识形态。生态主义思潮深受卢梭、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欧美近代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以及发展方向持怀疑态度,认为近现代社会产生了太多的人造物,实际上导致个性的泯灭和文化的衰落,因而追求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调。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进入了一场新的危机,这就更加促使了生态主义者对现代消费模式、工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科技本质、工作概念以及人口增长的批判和反省,忧虑地提出了一些关于限制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的问题。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个社会不会破坏生态系统,反而能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生态主义者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统一的、平衡的有机体,自然界本身被视为拥有价值和道德,而且完整地跟身为动物的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人类组织社会、经济和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同样的自然主义逻辑和自然界的目的有关,自然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不能“以人类为中心”,要尊重自然的本体地位,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这种社会是建立在一个彻底的价值转换、一个人性的新生或范式的改变之上的社会。它将会是个相对低能耗的社会,不太强调物质的消费,鼓励个人的自给自足和自觉的个人节俭,重视个人的德性修养和个人的道德责任。人们需要尊重“生态的承载能力”,需要“坚守其应有的定位”,而且必须是符合“人类尺度的”。

虽然生态主义理论在某些方面有其局限性,但是其“绿色”、“和谐”、“节约”、“共生”、“平衡”、“系统”的理念,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对于扭转我国当前传统僵化保守行政管理理念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恰似一支清新剂注入到处处弥漫着腐化气息的行政环境中,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将生态主义的理念融入到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有助于培育新的行政理念和创造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行政和谐。

二、行政生态学和生态行政管理概念剖析

在将生态主义的理念引入到当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区分另外一个概念,即行政生态学,否则笔者的论述将会模糊不清。行政生态学是由行政学家里格斯在其著作《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和《行政生态学》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借用了“生态学”的系统观点,不再将行政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强调其与其他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行政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行政生态学就是研究自然以及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的一门有关行政学的分支学科。

里格斯在其著作《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将人类社会的行政模式分为了三种,即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型行政模式、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对应典型的现代国家范例,具有不同的社会特点,是适应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的行政模式。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各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同时也研究每个国家不同的行政文化和制度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

行政生态学的概念与笔者所要研究的生态主义的行政管理即生态行政管理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的是行政的外部环境与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生态行政管理是指一种政府管理的方式,政府要将生态主义的理念融入到自身的行政管理当中,实现一种绿色和谐文明的管理。行政生态学解决的是政府管理的外部相关性,而生态行政管理解决的是政府管理的内部性,即政府管理内在的规则和运行机制,追求政府管理自身的生态化。政府管理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实现政府管理自身的和谐。

生态行政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要求建立一个“生态型政府”。这个生态型政府不仅仅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型政府,就像黄爱宝教授所认为的那样,“所谓生态型政府就是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府,或者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政府组织。”只顾考虑统筹人与自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制定公共政策,最后达到由政府主导,动员全体公民一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然而这种新型的“生态型政府”的理念是与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等现在国家所倡导的理念相并列的,它针对的是改善政府自身的属性,而不仅仅是它所发挥的功能。我们需要用生态主义的理念重塑政府自身,建立一个真正符合“绿色”、“节约”、“和谐”等理念的“生态型政府”。“生态型政府”不仅仅是要去保护外部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自身必须是符合生态理念的。

三、生态主义的引入对我国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生态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在其关注的对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主张等诸多方面都独树一帜,其影响在西方世界内外都在不断扩大。将生态主义的理念引入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以及国家发展的其他方面,对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以下,笔者主要从六个方面来简要地分析一下生态主义的引入对我国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1.促进行政管理的高效廉洁,建设成生态型政府。生态主义信奉一种后物质主义,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乐倾向。所以,生态主义的融入会适当地改变人们单纯追求私利的价值观,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行政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各尽其职,真正服务普通民众,同时各级政府能够转变行政理念,在制定行政政策时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到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水平上,建立一个真正符合“绿色”、“节约”、“和谐”等理念的“生态型政府”。

2.有利于建设绿色政治结构,促进政治民主和稳定。绿色政治结构是绿色主义者的生态学价值观,尤指回归自然和激进平等的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我国对西方生态主义的引入,能够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在政治体制中表现为在尊重每一个公民平等的参与政治权利的基础上,能够更多的放权,给予基层、社区、企业等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同时也保留国家的最高权威,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务中,如立法活动、经济方面的长远规划、宏观调控等方面必须得到国家的合作,甚至由国家直接实施。这样的必要的集中和民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

3.有利于营造绿色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态主义强调社会公正保护弱者,同时生态主义也重视职业道德,所以将生态主义融入我国的行政管理及其他方面,都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尊重社会的多元化,维护社会生态平衡,营造平等、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生态主义提倡人们培养职业道德,各种社会职业都负有社会责任,应该造福人类,而不从事和进行破坏性的工作,这一要求也使得全社会人们各司其职,在不同行业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势必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大部分的资源的生成周期远远赶不上人类的使用速度,正在逐步枯竭。生态主义主张将重心置于改善结构、提高质量,而不是一味地增加产量、提高数量,置自然与社会不顾。生态主义主张发展副作用较小的“软技术”,限制开发化石燃料,提倡简朴节约,这些理念融入到我国的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中,能促使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

5.以自然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全球生态迅速恶化,空气和水源污染、核泄漏、森林锐减、野生动植物灭绝等环境灾难日益严峻,这些生态环境现状是生态主义产生的最大的原因,所以生态主义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创造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人类生存条件而奋斗。所以,无论是将生态主义融入我国的行政管理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能够促进人们建立生态危机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6.生态主义理念符合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生态主义吸收了西方系统论的思想,以全局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它坚决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剥削行为,强烈的追求一种平等、和平、公正、共存共荣的国际新秩序。生态主义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实现国家间的互利共赢。

生态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新型的政治思潮一直主张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生态学理论的回应和主动接纳,产生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学科,致力于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以,生态主义的引入同样会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新的、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当前中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国务院的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建立和健全了行政管理制度,颁布了一系列的行政法律和法规;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行政过程也开始透明化、程序化、人性化;行政监督也得到加强;行政人员的选拔、考核、晋升、奖惩也不断公开化,公正化,民主化;行政管理的绩效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不容否定的是,当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最主要的是行政管理理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只是对旧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还没有发展出一套新型管理体制,能真正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希冀和要求。

1.行政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旧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理念仍旧存在,新型行政理念还未真正确立。等级观、人治观、统治观依然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法治的理念,服务的理念、效率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贯彻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新型的绿色和谐管理理念,更是闻所未闻。旧有理念的根深蒂固,一方面是由思想意识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意识的惯性和顽固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改变和根除,新思想的产生也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人的思想意识就是在新旧思想间不断碰撞,摩擦,斗争中不断前行的,是双方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新思想要代替旧思想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性爱慕虚荣与喜好权力,以及维护既得利益的产物。人人都有权力欲,不受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权力的滥用。通过手中的权力,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下,在长期专制文化的浸润下,可以有效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获取到其他实质性利益。因此,如果没有外在条件的束缚,只想靠行政管理机构自身去转变行政理念是很难奏效的。

2.行政管理机构臃肿,人员庞杂,总是处于低效运转的怪圈。虽然历经多次行政机构改革,但成效都不大,甚至还有越改越糟的趋势。行政机构改革常常陷入了扩大—改革缩小-又继续扩大的怪圈,行政管理的效率也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我国现在拥有的庞大行政官僚机构和人员,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机构重叠,权责不明,各行政机构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只愿抢功不愿揽过,行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不仅造成了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让更多的行政人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力和智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使得政府形象受到损害。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难以裁撤,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的严重阻挠,另一方面也是全能型政府的必然后果。

3.行政管理过程自由化,法治化程度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一系列的行政法律和法规,但是行政法的规定过于宽泛,过于抽象和原则化,不够明确和具体,对于一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行政法也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行政法的滞后性就给予了行政管理人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了行政管理过程中腐败丛生,破坏了行政生态的平衡,致使“官民矛盾”频发。“官民矛盾”的现象一旦常态化、普遍化,就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政府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就根本无法推进。相反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却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又会带来更大的官民对抗,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对公民的人身、财产造成了伤害,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甚至可能会带来政治动乱。另外,行政管理总是有种自我扩张的倾向,经常会把其触角深入到本不该其管理的地方,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本应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自发调节的领域,却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脚”的介入,致使市场调节紊乱,功能尽失,最终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不良的后果。

4.行政管理方式上没有很好地做到民主行政,使得人民群众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虽然我国的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机构中建立了各种便于民主行政的各种制度,如市长信箱、信访制度、听证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在一些紧密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出台过程中也及时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种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管理方式却没有广泛在各级行政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行政管理中的个人专权、本位主义等不合理的行政行为依旧普遍存在。而且,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更注重追求经济速度的增长,行政考核中注重政绩工程的考察,这些都造成我国的行政管理一直是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中心的,市政的建设也追求形象工程的建立,这都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错误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不利于我国的行政管理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也不符合我国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行政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过于严重,“三公”消费屡遏不止。由于对政府预算缺乏必要的有力的监督,这就致使政府行政的开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担心因开支不当而承担某些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假公济私就愈发不可收拾。“三公”消费的愈演愈烈,严重侵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招致了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同时也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自身形象,从而更加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降低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严重威胁着社会资本的积聚。“三公”消费的过度扩张,严重违背了“生态型政府”的理念,同时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利用法治和监督加强对“三公”消费的制约,既是重塑政府形象,重建政府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生态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会暴露的越来越明显,行政管理失误所导致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否则,原有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自身的合法性也会遭到巨大挑战。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型,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建设新型“生态型政府”的必要途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巨大转变,必然会带来全社会风尚的焕然一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会激发出更大的社会活力。政府的合法性也会得到空前提高,执政地位也会更加巩固。同时也可以适当地缓解我国现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和谐。

五、生态理念视域下的行政管理改革

面对着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既需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更需要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何破除行政管理中的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先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改革就会失去方向。突破传统行政管理理念,树立新型的绿色和谐管理理念,然后将其渗透在行政管理的各个过程中去,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改革的最好出路。

1.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大部门制改革是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效能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可以大大精简政府机构人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可以明确政府部门职责权限,有效地防止了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导致的相互推诿扯皮;有利于建设责任制政府。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政令的执行顺畅。可以优化政府职能,促使政府职能重新回归到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上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质量,增强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当然,大部门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牵涉到太多的利益群体,改革的机会成本会很高,所以必须稳妥、渐进、有序地实施。推行大部门制改革需要坚持四大原则:一是回应性调试原则,即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利益多元、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对自身进行调试。二是总体性统筹原则,即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权力配置、各种关系、府际改革,使各方面都要达到某种平衡。三是系统性集中原则,即要整合职能、权责、机构、机制,集中高效地行使权力。四是制约性协调原则,即要在国务院各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就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形成协调性制约。最后是总揽性分别原则,即既要进行总体性设计,又要实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大部制的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合乎了人民群众的期望,符合绿色和谐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建设责任性政府,生态型政府。

2.继续推进分权让利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大量的行政审批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严重约束了社会发展的活力,造成了大量的行政腐败,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要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和权限,将自己的职责定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不要越权。尽量理清市场和政府的管理领域,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资源分配上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应在其中发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操控,不仅会扰乱市场正常的秩序,使市场丧失自我调节的功能,造成了大量的权力寻租,更恶劣地是扼杀了社会自身发展的巨大活力。同时使得个人和企业的独立性遭到了巨大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性,培养出一种十足的奴性意识,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来发展壮大自己,从而导致了官商勾结横行,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分权让利的改革,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垄断,重新激发社会活力,也符合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然而要将分权让利改革落到实处,还需要一系列具体途径。首先,减少政府控制的收入和资源,变政府财政为公共财政。过多的政府开支会带来资源的低效利用,投资的失误,产业结构的扭曲,权力寻租等,要加强政府财政的公共性服务投入。其次,加大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松管制,扩大民间投资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最大程度地满足非公企业的需要。最后,要明确分权让利的最终客体,并且要用法治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让利,另一方面是政府向企业及个人分权让利,只有用法治明确具体的分权让利客体和实质内容,才能有效防止分权让利的改革被扭曲,人民群众无法真正得到实惠,改革只是流于形式,最终破产的悲惨局面。

3.继续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行政法律法规,保障行政管理过程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序化。致力于建设法治政府,将政府的行政管理从决策、执行到反馈、监督的整个过程都引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防止行政决策的自由化。规范约束行政行为,有效遏制行政腐败,提高行政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政府依法行政,可以有效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加强公民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减少政府行政过程中与公民的冲突,大大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政府的合法性,维护社会的和谐。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必须稳妥推进,从实际出发,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首先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制度最终还是要人来实践,而领导干部又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其次,要完善各项行政制度,包括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要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这几项制度直接关系着政府行政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序化,因此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行政监督,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跟踪监督,可以发挥巨大的监督作用。另外,行政问责制也要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不能仅仅只是一种临时问责,具有太大的随意性,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又起不到它应有的实质性问责效果。

4.加强对社会公民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态理念的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生态理念传播与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国现在的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以及相关的一些专门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中,适当地把这种生态主义的理念融入到学习、实践中,这不仅丰富了中国行政研究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让这批走向政府工作岗位的人才将这种理念带到实际的工作中,把行政理念从传统的追求私利的、单纯为本部门、本地区服务的狭隘的行政理念转变为为实现全局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的生态行政理念。

要实现这种转变,一方面高校及党政培训机构应投入资金培养关于行政改革的、建设生态型政府方面的人才,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调研等,不断地完善关于行政理念转变、生态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定期的学术交流,学生交换,与国外大学的合作研究,以及对“生态型政府”建设成功的世界典型国家的考察等,都可以促进我国行政管理的创新。此外要利用广泛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来宣传生态主义的理念和建设生态型政府的重要性,使得全社会共同支持行政体制的改革,进而能更好地将生态主义的理念与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我国十八大确立的新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

5.规范行政管理过程,渐进式地推行生态主义的行政管理方式。仅有了政策与理念是不够的,怎样能把这种理念与政策真正落实,执行是起关键性作用的。执行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执行就是根据原有的制度、计划,组织人员各尽其职,完成计划目标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行政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必须要严格行政执行过程,并严格规范行政管理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如行政人员的素质低,现有理念与原有行政理念的冲突,公民的不适应等。这些都是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加以改善的,如强化新理念的宣传,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在行政变革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源于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一项重大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造成新理念、新政策推行的失败。所以,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或争取这些群体的支持。

总之,生态理念的引入无疑会给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如果抓住这次机遇,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转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国际发展的要求,否则将会付出很高的行政管理成本或者可能要承受制度僵化带来的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300多年的工业文明社会是以人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我们不可否认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但是发展过程中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矛盾不断突出、生态环境的破环等问题都使得人类不得不去思考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也就是生态主义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并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行政理念是指导行政管理工作的准则,也是全社会工作的基础,所以把这种绿色的生态主义理念融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对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效率的提高都是有重大影响意义的。对于一种行政理念的融入是一个非常艰巨而且漫长的工程,需要更多的学者、专家来研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这个改革的进行,共同创造一个廉洁的、生态的、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日报,2012.11.09第4版

[2]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262~287页

[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483页

[4]邓磊.生态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 (3)

[5]刘祖云.生态型政府:形式与内容的三重统合[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4)

[6]姚志友,刘祖云.生态型政府:境遇、阐释及其建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8(3)

[7]杨向荣,王菁华,王子坤.“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耦合[J].学术论坛,2006(5)

[8]黄爱.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内涵比较分析[J].学海,2005(3)

[9]邓磊.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0]李莉,马长伟.西方学者生态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6(1)

[11]於贤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论生态主义的人学意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2]唐兴霖.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述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0(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责编:吕尚)

F205

A

1004-4914(2014)11-040-04

猜你喜欢
主义行政理念
行政学人
新写意主义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近光灯主义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