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电子与通信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是我校骨干校4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电子与通信学院(以下简称电信学院)以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以骨干校建设验收标准为准绳,通过改革释放动力、以创新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办学实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按照“建机构、理关系、办实体”的建设思路,电信学院成立了“二会一办”(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和校企合作办学办公室);开展了以专业工程中心为主体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将专业教师配置到实践教学一线,最大激活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科研积极性;与运营商合作成立建成“联通实践教育基地”,与制造商合作成立“中兴应用研发中心”,夯实中兴联通学院办学实体。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自2012级起,电信学院全部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骨干校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电信学院以5大工程中心为主体实施了大规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实训室建设。包括首批24门、二批39门和三批22门,近3年累计建设85门专业课程,涵盖现有5个专业的全部专业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电信学院拥有全校最大的博士团队,专任教师教师50名,博士教师已达32人,博士化率超过60%。以骨干校建设为契机,先后遴选培养专业带头人6名(含企业1名)、骨干教师7名。通信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专任教师达16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超过86.7%。由省级教学名师刘俊教授领衔成立“名师工作室”,成立校内兼职教师工作站5个,设立校外教师企业访问工作站4个。
4.实训条件建设
遵循“校内主导、校外辅充”的建设原则,通信专业群建成“全程全网”实训平台,覆盖“接入、交换、传输和数通”等通信全网和通信工程规划、施工和运维;电子专业群则以“电子教学工厂”为中心,规划建设覆盖“芯片级”、“板级”和“系统级”电子工程实训平台。近3年,校内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20多间实训室,校外与20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了省级专业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公共实训基地1个、深圳市公共实训基地1个。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近2年,申请获批和承接的纵向、横向课题20余项,到帐经费超过300万元,发表论文70多篇,申请专利20多项。依托校内基地,建成PCB设计应用工程师鉴定站、移动电话机维修员鉴定站,已经完成各类培训6705人次。面向学生,成立无线电联盟俱乐部、手机维修俱乐部、手机玩家俱乐部,定期进社区开展手机义务维修、手机软件更新服务,传授手机安全防护等知识,开展无线电环境测试、参与无线电频谱管理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