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立波 于万夫 何长海 李尚帅 周 伟 游光辉
吉化经验的发展创新——吉化经验研究之五
文/冯立波于万夫何长海李尚帅周伟游光辉
1998年,吉化上划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00年重组分立为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2007年两大公司经过七年的分立运行,按照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又重组整合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重组整合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石油化工市场持续低迷,化工产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国家对安全环保提出更高要求等严峻形势,吉化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优化调整炼化主营业务结构,不断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积极推进和谐美丽矿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作用,努力打造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结吉化重组整合以来各项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吉化经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传承“四种精神”,坚守吉化作风,做到“六个坚持”。
吉化精神和作风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有同根性和一致性,既具有石油化工企业的本质特点,又体现了新中国化工长子的文化特色,是吉化的传家之宝。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六统一”要求,重组整合后适应吉化对企业文化整合的需要,对建厂以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吉化优良传统的人物和事迹进行了梳理,提炼、光大了吉化“四种精神”,传承、坚守了严细实快作风。
提炼光大了吉化“四种精神”
吉化“四种精神”即矛盾乐精神、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其雏形形成于创业初期,在吉化的各个发展时期都得到了传承与丰满,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又进行了重新提炼和升华。吉化“四种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是吉化优秀儿女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凝炼的政治优势,是吉化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提供的宝贵精神财富。
“麻袋毛精神”。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老一辈吉化人于德泉大搞修旧利废,回收麻袋毛做建筑麻刀的“麻袋毛精神”,在吉化生根开花,成为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涌现出了李云山、丁占茹等一大批“麻袋毛精神”的传人。1990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麻袋毛”的连锁反应》,对广大职工勤俭持家、挖潜增效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扬。吉化把以于德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总结提炼为“麻袋毛精神”。
“矛盾乐精神”。吉化在创业时期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涌现出以李国才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革新能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把李国才的事迹拍成电影进行宣传,《人民日报》发表《革命就是解决矛盾》的文章,称其为“矛盾乐”,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想敢干的榜样。多年来,吉化还先后涌现出工人技术专家侯德武,解决全公司技术难题的“革新大腕”张贞泉等先进人物。吉化把以李国才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总结提炼为“矛盾乐精神”。
“背山精神”。1965年初,化肥厂厂长王芝牛从北京领回了生产30万吨合成氨的任务,他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表态:我们要完成30万吨合成氨任务确实有困难,但我们不完成任务,国家就更困难,我们绝不能让国家为难,就是头拱地也要背起来”。多年来,“背山”成为吉化人的共同追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的先进人物和群体。吉化把以王芝牛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总结提炼为“背山精神”。
“登天精神”。登天是人类的梦想。60年代中期,重水专家桂纯以毕生精力,吃住在工厂,艰苦搞试验,生产出国家航天事业急需的“201”、“741”产品。工程师张志成、白风春等同志,凭着一定要让祖国的火箭飞上太空的决心,埋头苦干,试验生产出国家急需的“910”、“901”火箭推进剂。吉化把以桂纯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总结提炼为“登天精神”。
吉化人进一步提炼和丰富了“四种精神”的内涵。背山精神内涵是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牢记责任,埋头苦干。其精髓是爱国精神,基本表述是为国分忧、勇于担当,思想基础是牢记责任,具体表现是埋头苦干。麻袋毛精神内涵是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从我做起。其精髓是创业精神,基本表述是勤俭创业,艰苦奋斗,思想基础是爱厂如家,具体表现是从我做起。矛盾乐精神内涵是求实创新,迎难而上,乐观进取,大胆实践。其精髓是求实精神,基本表述是求实创新,迎难而上,思想基础是乐观进取,具体表现是大胆实践。登天精神内涵是敢为人先,忘我奉献,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其精髓是奉献精神,基本表述是敢为人先、忘我奉献,思想基础是不畏艰难,具体表现是合力攻坚。
传承、坚守了“严细实快”作风
严细实快作风是吉化人在60年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贯风格和态度,造就了极具特色又普遍适用的吉化基础管理经验,为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管理财富。重组整合后,吉化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庆精神再学习,吉化作风再教育”大讨论活动,对“严细实快”作风的内涵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严”就是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在吉化经验中,“严”体现在领导要求严,遵守纪律严,执行制度严,检查考核严。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发展时期,吉化进一步树立“规则制定之后,执行决定效率”的理念,赋予“严”字讲秩序、重执行的科学管理内涵,强化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树立管理“红线”,强化人性道义,以良好的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
“细”就是注重细节,点滴抓起。在吉化经验中,“细”体现在思想教育求细,细在以小见大上;勤俭节约求细,细在一点一滴上;基础资料求细,细在一笔一划上;关心职工生活求细,细在无微不至上。在新的发展时期,吉化进一步树立“责任明确之后,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赋予“细”字“精细”的管理内涵,时刻牢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道理,以精细操控、严谨作风,成就良好业绩。
“实”就是尽职尽责,求真务实。在吉化经验中,“实”体现在吉化人说实话、做实事、讲实绩、求实效上。在新的发展时期,吉化进一步树立“任务下达之后,态度决定效果”的理念,赋予“实”字“用心”、“敬业”的思想内涵,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实”,更要“用心”,以兢兢业业、实实在在的态度,做到“求实、务实、落实”,达到最佳效果。
“快”就是令行禁止,执行有力。在吉化经验中,“快”体现在吉化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改变面貌的紧迫感,提高效益的荣誉感,办好企业的使命感上。在新的发展时期,吉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方向确定之后,速度决定生存”的理念,赋予“快”字抢抓机遇,又好又快的思想内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夺取发展主动权。
用“四种精神”和吉化作风培育共同追求
吉化注重把企业文化有机植入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不断积累和发挥正能量,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开展主题教育,广泛宣传。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党委连续开展了“学习大庆铁人精神,继承吉化优良传统,筑牢企业发展根基”主题教育活动,“大庆精神再学习,吉化作风再教育”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和讨论,使企业精神和作风深入人心;召开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举办企业文化大讲堂,创建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等活动,强化了企业精神和作风的广泛深入传播。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强化宣传。开展工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建立了年初体系评价、年中示范推进、年末评先选优的“三段式”推进机制;开展“四种精神”在我手中主题实践等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四种精神”红旗手,三年评选一批“四种精神”代表人物,提升了企业文化自信,增强了职工文化自豪感;组织开展文化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围绕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逐层查摆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抓好文化与管理融合,实现了文化与管理从认识到实践的全面提升。
利用各类载体,深入宣传。广泛征集编辑《吉化故事》,组织了演讲、送书、万人评选活动。培育了4个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10个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共有7万多人次接受传统教育。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双五工程”、“无事故工厂”等创建活动,积极践行企业精神和作风。编发《共和国化工长子》、《品格》、《根基》等电视宣传片、《“四种精神”—生长在吉化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书籍。组织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企业精神和吉化作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了企业精神教育有基地、宣传有阵地、活动有载体、代代有传人的传承机制。
培育“四种精神”典型群体
2010年底,经过万人推荐和评选,有12名职工成为吉化“四种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背山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丛强,带领班组实现了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调优攻关创造价值近千万元,带出了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矛盾乐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高彦峰,技压群雄,夺得“状元360”全国钳工技能大赛冠军,带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练精兵,学铁人、做铁军。“麻袋毛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保洁员饶红,自己动手制作清理绿篱杂物的小耙子,带动了物业公司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发明制作工具15种、54426件。“登天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蔡小平,带领碳纤维攻关团队,“宁让黑发变白发,也要白丝变黑丝”,顽强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生产出国家急需的高端碳纤维,受到了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坚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吉化“四种精神”、“严细实快”作风引领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完成了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打造了亚洲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成为国内唯一的乙丙橡胶生产厂家,步入了以打造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为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进一步明确“两大优势”的战略地位
在纪念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之际,吉化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重新梳理吉化发展历史,对吉化的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进行再认识、再定位,明确了“两大优势”在公司发展中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
吉化的政治优势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吉化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之以恒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培育了“四种精神”和以“四种精神”武装起来的优秀团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吉化履行国企使命、长子责任的可靠保证。
吉化的基础管理优势就是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方针指导下,吉化的一代代管理者团队,带领广大职工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提素质,形成了以“严细实快”作风为保证的基础管理特色,成为吉化的管理精髓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发挥“两大优势”作用上,吉化也进行了总结提升。在发挥政治优势上,贵在“四个持之以恒”即:持之以恒地用党的理想信念培育职工队伍理想追求,持之以恒地用党的组织优势锤炼职工队伍的过硬作风,持之以恒地用党的宣传思想优势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持之以恒地用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发挥基础管理优势上,贵在“三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抓好车间管理和班组管理为特色的基层建设,坚持不懈抓好以制度规范和现场管理为特色的基础工作,坚持不懈抓好以养成教育和岗位培训为特色的基本素质提升。这“四个持之以恒”和“三个坚持不懈”成为吉化进一步发挥“两大优势”的基本遵循。
“六个坚持”是“吉化经验”的传承和创新,是公司领导班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确立新理念,实施新战略,以人为本,严细实快,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重要支柱作用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
第一,坚持正确引领,发挥整体合力。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领导班子深知肩上承继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认真总结吉化60年的发展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企方向,注意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形成核心力量,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改革、促发展、带队伍、干事业的整体合力。
1.以科学理论武装为统领,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引领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各种难题,最需要理论思维,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科学理论水平是加强班子建设的根本性任务。吉化坚持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组织培训“三位一体”的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并学习企业管理、安全环保专业知识。特别是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低碳经济、责任关怀等内容,并与公司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发挥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公司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开展讲座辅导,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带头,学理论、学业务的浓厚氛围。公司每年选派处级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参加工商管理学习培训,2008年以来,共有200余名处级干部走出去学习。
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始终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企方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制定了吉化领导班子“七条行动原则”,即:科学发展的原则,防控风险的原则,规范有序的原则,令行禁止的原则,顾全大局的原则,服务中心的原则,维护稳定的原则。公司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倡导“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实干才能出效益、苦干才能出成绩”,“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等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实际,让先进理念成为指导干部职工实践的重要先导。从而,使各级干部成为科学发展的开拓者,职工群众的服务者,基础建设的组织者,廉洁自律的实践者。
2.以改革创新为活力源泉,不断汇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发展推动力。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交错,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吉化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把发展作为改革的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汇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发展推动力。2007年,吉化集团公司和吉林石化公司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要求,统筹兼顾,坚持“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平稳过渡、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顺利完成了重组整合任务。整合后,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挖掘整体优势和整合潜力,坚持不懈抓专业化重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先后对科研、供应、销售、工程、检维修、保卫、运输、仪表、仓储“九大系统”实施了专业化重组;组建了矿区服务事业部,明确了矿区服务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初步建立了新型矿区服务管理体制;实施了橡塑公司和包装制品厂、化肥厂和海特化工厂、检测中心和仪表公司、化肥厂动力车间和动力二厂“四个一体化”管理;先后四次对机关部门进行调整,归并管理职能,做好人员分流;整合机械厂等9家关闭破产企业,成立了企业调整管理中心;关停低效、无效业务,整体退出了农药业务。通过持续重组,公司二级单位由整合之初的56个减少至41个,机关部门由33个减少到15个,直属机构由13个减少至4个。与此同时,吉化持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运用公开竞聘方式任用和选拔干部,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几年来,通过持续重组和深化改革,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使内部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不断适应了企业发展需要,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运营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2014年,面对生产经营的严峻形势,吉化领导班子把年度工作主题确定为“改革增效年”,公司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独立法人单位管理专项改革和职工薪酬机制改革,强化分配的效益贡献导向,坚持将薪酬分配向一线和贡献大的单位和职工倾斜和“拉开不拉断”的原则,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金分配最高和最低相差近3倍,同时增设全员效益奖,充分发挥了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公司干部职工保安全、提质量、增效益的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求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动力十足,形成了良好的挖潜增效、改革发展氛围。
3.以严细实快为准则,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执行力。重组整合后,吉化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办好吉化的事情,关键在班子、在干部、在作风。“当干部是个苦差事,舒舒服服当不了好干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对照好干部的标准和先进典型,深学、细照、笃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凡是规定和要求的事,小到日常规定、大到政治纪律,都要严格遵守;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安排的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要带头示范,大力提倡“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优良传统,做“头羊”不做“羊倌”,深入基层和一线,带领职工共同创业、创新、创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牢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要坚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树立起正确的导向,保证吉化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心情快乐,为企业发展创效做贡献。
特别是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两级领导班子带头查“四风”,找差距,对照“严细实快”,狠反“慵懒散拖”。公司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现场调研、一线指挥,实行面对面指导。公司和工厂两级领导班子、机关干部都建立了包保联系点,带头落实安全环保要求,带头研究技改技措方案,带头制定降本增效措施,带头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带动了职工队伍执行力的提升。
4.以廉洁从业为要求,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约束保障力。吉化始终坚持把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防范决策风险,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廉洁从业水平,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在手上,增强了约束保障力。规范决策程序,修订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领导班子会议议事范围》、《吉林石化公司工作规则》,履行了党的组织原则,保证了党的组织纪律。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全部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党委会研究审议,确保了科学民主决策。
整合以来,公司严格履行项目报批程序,对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查,公司主管经理审核,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对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编写项目可研报告,由专家组论证,主管经理审批,从而降低了决策风险,避免了决策失误。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算清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健康账、自由账,增强拒腐防变教育。持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编写了《吉林石化公司惩防体系建设汇编》,建立了集“效能监察、法律监督、内控审计、巡视督察、决策督办、群众监督”的特色监督体系,实施管理、操作和监督分开运行,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教育全覆盖、制度全方位、监督全过程、惩处全监管。
5.以依靠群众为重点,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向心凝聚力。吉化两级班子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班子建设的宗旨,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职工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劳动权益,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权益,依照民主程序,建立劳动用工管理规章制度,理顺管理流程;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通过严格实行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等有力措施,做到问计于民,群策群力,攻关克难,推进科学发展。同时,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关爱职工,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公司提出“企业最大的投资就是投资职工”的理念,关注和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福祉,实施了5个棚户区翻建、30个宅区环境整治,改造松花湖疗养院,新建10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改扩建10个老年活动中心,改善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改善了职工通勤、饮水、用餐、休息、洗澡、如厕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各种健身场所352个,组织社区广场文化、电影放映等活动,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理念根植于职工及家属心中。
第二,坚持立足基层,强化三基工作。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继承发扬三基建设的优良传统,将其上升为企业战略,不断取得三基建设的新成果。
1.加强基层建设。车间班组是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把企业面临的现实情况向广大职工群众交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推行“岗前情绪监测、岗上心理疏导、岗下家访谈心”的思想工作新方法,保证了岗位稳定和安全生产。加强车间、班组文化建设,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炼油厂分析车间“人人当能手,个个夺金牌”的“金牌文化”,化肥厂“丛强班”的“人人发挥能动性、班组就是动车组”的理念,发挥了基层文化的导向和凝聚功能。以选配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构建一个好机制、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六个一”为标准,打造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自2007年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共有588个党支部创成了“六个一”党支部。炼油厂延迟焦化车间党支部获得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乙烯厂乙烯车间等2个党支部荣获中国石油“百面红旗”单位称号。开展党员责任区、创先争优践行承诺活动,有12个基层党支部被中国石油命名为“千队示范工程”单位。扎实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班组创建工作,88%的一线班组创成了“五型”班组,571个班组创成“五型”模范班组,首次以班组长个人的名字命名了“高彦峰班”、“丛强班”、“王忠伟班”。涌现出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班组、中国石油“丛强班”等56个基层模范集体。
2.夯实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装置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石化公司秉承现场基础管理优良传统,实现了向制度建设、流程建设、ERP建设的转变。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已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制度,共制修订规章制度509项。大力加强HSE体系、内控体系、考核体系、奖惩体系、监督体系、研发体系“六大体系”建设。通过完善HSE体系,构建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完善内控体系,打造保护运营安全、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屏障;完善考核体系,形成绩效优先的价值导向;完善奖惩体系,营造正面引导兼顾反面警示的管理氛围;完善监督体系,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完善研发体系,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项业务和各个领域有章可循、按程序办事、按流程运行的格局基本形成,企业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流程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效能最优化的“五化目标”;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随着MES(制造执行系统,对生产装置数据实时监控)、统计信息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三级信息系统的建设投用,公司的生产经营数据链实现了数出一源、纲举目张 ,全面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装置平稳运行水平。
3.提升职工素质。深入开展“十百千”培训工程,每年培养10名博士、100名硕士、1000名技术骨干,共培养博士33人、硕士794人、操作骨干7000多人。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公司钳焊、电仪、仿真模拟、化验分析四个培训基地,培训职工1218期54161人次;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授课,以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能力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岗位练兵、技术交流、名师带徒等形式,对全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营造了学知识、学技术、重技能的良好氛围。重组整合以来,开展班组长培训47期2060人。公司多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2013年获奖班组32个,获奖选手40人。坚持以一线职工和班组为核心,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十大金牌工人和安全模范个人等评选,激励全体职工学技能、练本领、提素质,增强了职工安全管理的自主性。连续五届评选十大金牌工人,50名金牌工人成为提素质练技能的一线标杆。自2008年开始至今,共评选出115个安全模范班组、69名安全模范个人。几年来,在参加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石油总部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11枚,2次团体总分第一,1次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第三,坚持结构调整,推进科学发展。
重组整合以来,吉林石化公司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千方百计加以落实。
1.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加强战略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重组整合以来,吉化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视角,瞄准炼化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炼油和化工相结合,存量与增量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乘势与借势相结合,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项目和市场相结合,围绕“建设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的目标,抓住机遇实施“四加一”发展定位,2010年,千万吨炼油项目只用15个月就完成了6套主装置和18个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同类装置中建设速度最快,开车时间最短,工程质量最好,项目投资最省,做到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职工总量、土地使用“四个不增”,实现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同时,吉化坚持开发高端产品,打造差别化优势,使公司发展成为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于一体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企业。
2.坚持不懈做减法,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效能力差,是长期制约吉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断臂求生做减法,才能腾出空间,增强发展活力。为此,吉化先后淘汰关停了100多套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环保隐患大的生产装置。2001年,一次性淘汰报废69套煤化工装置,占当时装置总数的40%。此后,又相继淘汰关停了江南炼油厂、汽油加氢等29套装置,产品种类由1150种减少到115种。2009年5月16日炼焦、精苯装置正式关停,标志着“一五”期间建设的“吉林三大化”装置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彻底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变。
3.坚持不懈做加法,不断壮大主业规模。做好加法、壮大主业规模,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吉化紧紧围绕炼化业务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省、市地方政府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乙烯、ABS等30套重点装置实施了技术升级改造。通过乙烯改造,增加了下游化工装置原料供给,大幅提升了整体效益;丁苯橡胶和乙丙橡胶改造,增强了差别化竞争优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丙烯腈、ABS改造,使吉林石化成为集团公司最大的丙烯腈与ABS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强了主营业务,提升了规模发展水平,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度攀升,为打造千亿元现代化产业基地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四,坚持自主研发,促进技术创新。
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实现了新跨越。
1.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重组整合以来,吉化优化科研资源,依靠自身力量,大力推进每年10个小试,3个中试,3年1个产业化的“1031”工程。围绕丙烯腈、聚乙烯、ABS等生产装置,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丙烯腈生产装置引进开车后便陷入了严重的亏损境地,吉化通过两次扩能改造和技术攻关,将其产能由年产6.6万吨扩大到10.6万吨,一举实现盈利4000多万元。随着丙烯腈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吉化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又建成了第二套丙烯腈装置,其建设速度刷新了同行业新纪录,创造了“吉化速度”。现在吉化已有同类装置4套,生产能力达到42万吨/年,是亚洲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通过引进装置开展技术创新,成功生产出聚乙烯PE100管材料。面对外方不转让关键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困难,组织进行专项攻关,一举解决了抗氧剂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生产出了高质量PE100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差别化优势,成为中国石油唯一的PE100管材料生产厂家,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显现出了强劲的市场优势。2014年,吉化进一步研制开发D800大口径聚乙烯管材料,在市政和建筑给排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提前占领华东和华南市场。吉化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JSR生产技术,建成10万吨/年ABS生产装置。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峰ABS专有技术,在新建的40万吨/年新装置上实现工业化,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58万吨/年,该技术应用后,能够生产出高端通用料产品,吉化的三套装置可生产覆盖高端通用料及各类专用料的ABS产品,使ABS树脂产品的差别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重组整合以来,吉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13个,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19项,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以打造碳纤维产业为突破,推进高端化战略。碳纤维是吉化推进高端化战略的名片,是公司重组整合以来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果。高性能碳纤维是航空航天领域必不可少的合成材料,受严密技术封锁,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为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化就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近年来,吉化落实中央“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突破”的指示精神,为了满足国家碳纤维急需,以“宁让黑发变白发,也要白丝变黑丝”的气概,集中力量开展了三次技术攻关,全力推进碳纤维产业化。2007年10月,取得了高性能碳纤维生产装备和技术的重大突破;2009年5月,自行设计并建成了百吨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装置,实现了平稳生产。温家宝总理到碳纤维厂视察时,高度评价吉化碳纤维是“四十年磨一剑”。为满足未来橡胶行业的环保化生产的要求,吉化组织开展了环保型丁苯橡胶技术开发,2010年批量生产,优级品率达99.88%,迅速占领了市场。此后,成功开发了充油丁苯橡胶1721N、1739N新产品,标志着吉化完成了从通用级向高端产品转换,极大地增强了丁苯橡胶的市场竞争力。
3.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推进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是为了满足细分市场的要求,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吉化通过自制增透剂和复合开口剂添加到LLDPE7042粉料中,成功开发出易开口、高透明的LLDPE树脂,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ABS行业,用ABS产品生产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必须符合欧盟RoHS阻燃指令规定,才能进入市场。因此,顺应市场要求开发阻燃型ABS势在必行。2007年,吉化完成了阻燃ABS配方研究和中试工艺优化,成功开发出0215F、0215FH两个牌号环保阻燃ABS,并通过UL安全认证及RoHS环保标志认证。2014年,公司ABS产品质量攻关进一步取得突破,0215A扩大了市场份额,GE150缩小了价差,0215H质量达到历史最佳,正式进入白色高端家电市场,三套ABS装置运行达到建成以来的最好水平。丁苯橡胶产品生产和提质攻关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通过技术攻关和关键设备技术改造,湿斑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废次品率明显降低,产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4.以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为着力点,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广泛动员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吉化树立“人人都可为企业管理献计献策”的理念,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人员,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了“创新活动”和“企业发展”双促进。在全体科技人员中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极大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吉化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拿出千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我爱发明,我爱创新”活动,第二套丙烯腈装置缩短急冷塔下段循环管线优化”等4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国石油技术发明奖”、“吉林省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钳工状元高彦峰创造了大型设备回装“水平定位法”、“大型转子和叶轮分体拆装法”,解决了三羟装置进口压缩机检修难题。几年来,吉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4632条,采纳36207条,实施23492条,创造经济价值近2亿元。在全体青年职工中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实施项目532项,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2010年,丙烯腈产品提质降耗攻关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技能人才创新奖银奖。2011年,有6项成果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成果。
第五,坚持严抓细管,提高管理水平。
重组整合以来,吉林石化公司传承严细管理的优良传统,创新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了科学管理。
1.持续推进安全清洁生产。安全环保是天字号工程,具有颠覆性、否决性、归零性。吉化坚持30年开展“无事故工厂”创建活动,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是安全环保大会,下发的第一个文件是安全环保文件,签订的第一份合同是安全环保包保合同,签订的第一份责任书是安全环保责任书。重组整合以来,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事故反思日、反思月活动,开展典型事故事件分析,挖掘事故事件3438起,用自己和别人交过的“学费”,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推行“三违”记分管理,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借鉴交通违章管理办法,实行积分惩罚、下岗培训,有效地遏制了“三违”行为。吉化坚持 “防范胜于救灾”,持续加大隐患查摆和整治力度,先后完成了613个隐患治理项目,提高了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持续强化点源治理,推进治污减排,先后完成了硫磺回收、粉煤灰综合利用等70个环保项目,大幅降低了“三废”排放。在生产总量增长33%的情况下,污水排放总量减少了17%以上,COD排放总量减少了39%以上,出水COD浓度控制在了72mg/L以下,真正做到了增产减排。与此同时,自主开发了综合污水处理A/O工艺技术,实施了生物处理等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出水水质,综合污水排放达标率、废渣处理率连续多年达到100%,近年来经受住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环保监督部门的12次明查暗访,有六个年度被评为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2.努力提升管理质量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吉化注重质量效益,追求质量至上。坚持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的管理思维,持续推进并优化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岗位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编制和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20个质量分手册和20个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2008年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整体通过了第三方认证。加强质量业绩考核体系建设,以“全面、适宜、有效”为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目标指标量化分解体系,将重要质量目标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岗位的业绩考核责任书,严考核、硬兑现。加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监督方面,对检验分析、加剂加料、包装储存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和控制,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丙烯腈、ABS产品创成“中国名牌产品”,丁苯橡胶等13种产品创成吉林省名牌产品。吉化发扬“麻袋毛精神”,全面开展对标管理,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三低一高”活动,即采购成本低、消耗低、费用开销低、销售价格高,将对标管理拓展到产供销各环节,全方位对标攻关,2012年有417项装置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有效地应对了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吉化还以优化改造为重点,先后实施了化肥厂冷冻系统等73个重点节能节水改造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解决了蒸汽冷凝水回收难、急冷油系统运行效率低、锅炉热损失大等12个重大能耗物耗瓶颈问题,节能37.3万吨标煤、节水3454万吨,日节水量相当于吉林市区210万居民日用生活水总量。从一个耗能耗水大户一跃变为节能节水大户,连续六年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节能节水先进单位称号。
3.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重组整合以来,吉化坚持管理、操作、监督三线并举,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提升整体创效水平,每周实施生产优化、产品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效能力,优化加工流程,增产高效品种,控制亏损品种,确保公司效益最大化。2014年以来,进一步运用好月份计划平衡会、生产经营运行分析会、经济活动分析会、业绩考核会的“四会闭环”工作机制,强化保供降采、促销推价和费用控制管理,有效提升了资源市场管理水平和价格管控能力。在物资采购方面,采购人员深入现场、靠前服务,使计划和实施过程高效衔接,做到了计划落实不过天。克服困难,积极落实乙烯料和轻烃资源,保证了装置平稳生产和成本降低。开展煤炭降采和煤种替代工作,大幅降低了蒸汽成本。建立了降采内外联动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推进直采、打破独家、扩大竞争、价格对标等措施,直采率由去年的85%提高到目前的91.6%,实现招标采购,对办公劳保用品、计算机耗材、通用仪表配件等247个品种开展多部门联合对标,对23个价格偏高的品种进行了调整,上半年,实现降采75.3万元。在产品销售方面,重点抓好成品油调运工作,在东北销售公司、生产企业、港口库存全部处于高位,铁路专线大量压车,各二级接卸库饱和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协调效益好的汽油产品流向,降库率和调出率均在东北地区名列前茅;根据公司窗口检修实际,以“保生产、稳价格、创效益”为原则,科学安排产销存计划,合理控制丙烯腈、甲甲酯等产品出货进度,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第六,坚持长子定位,履行三大责任。
重新整合以来,吉化牢记长子定位,自觉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1.履行政治责任,维护社会稳定。政治责任是国有企业生存的脊梁,和谐的源泉,发展的希望。作为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吉化历经了多次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调整,沉积了大量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有4万全民职工、3.3万集体职工与企业有偿解除了劳动关系,管理着4万名离退休人员和7万户居民。历史遗留问题多,不稳定群体大,维护稳定成本高。为此,吉化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之一,当成建设和谐企业的最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两级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建立了700余人的维护稳定队伍,先后解决了退养职工工资待遇等九大类82个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信访总量以每年20%速度递减。安置19000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变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社会稳定力量。建立困难救助、大病救助、金秋助学基金等长效帮扶机制,形成了“新春去慰问,盛夏送清凉,金秋有助学,寒冬给温暖,困难有帮扶”的关爱职工工作模式,帮扶困难人员近17万人次,资助贫困大学生2734人。一个和谐的吉化已经成为保证地方政治稳定的坚强基石。
2.履行经济责任,发挥支柱作用。经济责任是国有企业的发挥支柱作用的基础和根本。吉化把为国家创造财富、贡献化工产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当成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任务。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税金等主要业绩指标连创历史新高,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重组整合以来,累计上缴税金400多亿元,年均增长45%;总资产已经达到317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在贡献优质产品方面,吉化每年可为地方化工产业提供化工原料240万吨,带动了吉林地方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吉化以产品、技术、人员、公用工程等保障措施为支撑,落实“长吉一体化”战略,全力支持长春、松原、辽源等地发展石油化工相关产业;促进汽车石化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公司科研优势,积极推进乙丙橡胶、ABS、碳纤维等车用产品改性研究和后加工研发,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技术和原料支撑。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与地方政府共同制订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框架方案,帮助地方规划项目、招商引资,搭建发展平台。吉化成立专门机构、派驻专职干部与化工园区建立协调机制,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和发展。2013年,公司进一步充实、加强了该办公室的管理力量,在工作协调上力度更大,协调聘请专家到园区专题辅导,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宣传、推介园区。
3.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国企形象。履行社会责任是国企的义务和公德。吉化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牢固树立“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处理后的污水排放COD浓度稳定在72mg/L以下,远远好于国家规定的污水处理一级排放指标,促进了松花江的休养生息。吉化每年还承担处理公司区域外30多家企业工业污水600多万吨、固体废物1500多吨,社区35万居民生活污水1400万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司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年都涌现出义务献血、扶贫帮困、抢险救难等优秀志愿者群体。积极向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938万元;向吉林市遭受洪灾地区捐款1000万元、物资500万元。积极参加各类化学突发事件救援,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2010年,吉林发生特大洪水,吉化组织45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昼夜兼程300多公里,在松花江上布置拦截防线,紧急打捞、安全存放上游冲下来的化工原料桶,在救灾抢险、灾后重建中树立了吉林石化的良好形象。被省、市和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命名为“防汛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2014年,吉化在自身效益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大力压缩各项开支,却在环保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建成投产后,处理后的污水排放COD浓度将大幅下降到50mg/L以下,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