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伟伟1周颖,3杨艳红李小娟徐泰一
(1.天津城市规划研究院,300201,天津;2.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300384,天津; 3.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30,重庆∥第一作者,高级建筑师)
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研究*
陆伟伟1周颖2,3杨艳红2李小娟2徐泰一2
(1.天津城市规划研究院,300201,天津;2.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300384,天津; 3.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30,重庆∥第一作者,高级建筑师)
从构建具有独特城市地域特征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地铁站空间的设计进行思考。简析了城市地域文化和地铁站的关系,归纳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表达的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案例进行分类探讨和比较分析,归纳出不同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成果。提出我国在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应当注意融合多个层面的地域文化要素,加强作为文化载体的实体空间表现力和独特性。
地域文化;地铁车站;文化表达
First-author’saddress Tianjin Urban Planning Institute 300201,Tianjin,China
我国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日益雷同,城市形象趋同性使得不同城市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因此强调城市个性、彰显城市特色的地域文化愈加重要。地铁站作为城市新兴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门户,对城市的影响力亦日益显著。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地铁站设计相结合,研究地域文化在地铁站这一特殊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有利于城市文化传承,促进地铁站空间设计创新。
地铁站中的城市地域文化根生于整个城市文化系统,是城市地域文化在新载体中的再现与演进。对地铁站中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应以城市地域文化为起点,针对地铁站空间特质,从各种视角逐层剖析、步步推进,全面解析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中的表达。
1.1 城市地域文化
文化具有地域性,城市生长于特定地域环境中,或者说处于不同地域文化哺育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类型。“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虽然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现代城市生活更具全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区独特文化的存在,使得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方式以更加丰富的现代化形式展现出来。
1.2 地铁站地域文化
地铁站地域文化是指以城市地域文化为基础,以地铁物质环境为载体体现出的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艺术观念、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营造合理贴切的地铁地域文化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底蕴和艺术品味。
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研究,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要素。在地铁站空间设计中这些要素转化成为实体形式,表现为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亦包括了特定地域环境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组织制度等。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地铁车站空间设计发展,并在空间设计中亦体现了地铁空间的社会价值[2]。
1.3 环境心理学视角下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
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与城市地域文化建设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对于处于特殊地下空间的地铁站,也有益于塑造良好空间感受的作用。地铁站空间内部环境有其先天的不足:自然采光的缺乏、噪声和湿度的超常性增大以及新鲜空气的缺失,加上穿流的人群,容易造成使用者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3]。
通过文化性设计改善地铁空间的封闭性和压迫感,有利于提升视觉舒适度和心理愉悦度。地铁站空间地域文化在延续城市独特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营造了场所感、历史感和亲和感。通过对文化表达程度不一的地铁站点进行调研发现,地域文化表达较好、特征较突出的地铁站相比于其他站点,更易识别和感知空间,能给乘客留下独特印象,从而带来心理层面的愉悦和满足,削弱负面心理感受与联想。
根据对国内外地铁站空间地域文化性研究,在地铁站中,地域文化体现要素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要素。地铁站中的地域文化通过不同要素的贯穿与综合,最终达到表征丰富、活力有序的地域文化表达效果。
2.1 自然环境要素
城市形成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和摩擦,人类社会始终与自然相依相存。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提出更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自然紧密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铁站空间地域文化的表达主要从自然环境要素中的地理特征要素和材料资源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展现。
2.1.1 地理特征要素
独特的地理环境会孕育出独特的城市形态以及人文环境。当代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其依附的地理环境亦紧密相连。生活在不同地形地貌的人们在饮食习惯、衣着穿戴、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表征,因此,城市地理特征要素中所承载的地域文化是地铁站空间中表达的重点因素。
上海外滩与陆家嘴的黄浦江行人观光隧道,通体透明的车厢在江底行进时,声与光的特效营造了色彩斑斓的光影世界。雷光管与LED(发光二极管)屏幕的有效运用同激光投射技术一起,制造出鲨鱼、海星等海底地理特征要素,使游客产生 “穿越地球”“游弋海洋”的幻觉。这亦是体现了地理特征要素中水文因素承载的地域文化在地下隧道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1.2 材料资源要素
不同地域环境都有代表其本土不同自然特征的材料资源,这些资源既有当地的乡土建材,也有代表其地域特征的植物品种。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建筑材料、乡土植物进行地铁站空间设计,无论是从材料质感,还是色彩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良好的经济性。
作为地铁空间中重要景观元素的植物,能营造地下空间生态平衡,也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这些本土材料资源要素的应用对构建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经济性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巴黎里昂地铁车站中设置了一座布满绿色植物的热带花园,采用仿自然光的人工照明,让地铁乘客仿佛置身于地面开放的公园绿地,不仅缓解处在地下空间中心理上的不适感,还将具有材料资源要素的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空间中进行了成功表达(见图1)。
图1 里昂地铁车站的热带花园
2.2 人文环境要素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始终以人的认知水平提升作为主线,各种人文环境成为了人类史上最为璀璨耀眼的地域文化要素。
2.2.1 历史文化要素
历史是关于人类发展的科学,是对人类已掌握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总和进行记录、归纳和研究的学问[4]。因此,一个区域的历史背景是地域脉络,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是进行更新创作的基础。将地铁空间环境设计的构思与城市历史背景相结合,保持历史的延续性,才会使地铁站具有长久独特的生命力。
莫斯科地铁站注重以名人、史迹、重大政治事件为主题进行地铁文化氛围营造:站点中以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等历史题材为主题,用巨幅壁画的形式将民族心理与爱国主义凸现出来,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见图2)。
图2 莫斯科地铁站的史迹壁画
2.2.2 观念习俗要素
观念习俗要素代表着地域文化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基本文化元素,最直接反映地区的人文环境。一个地区中世代传袭、连续稳定的行为和观念形成了该区域的观念习俗,它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新加坡的牛车水地铁站将中文书法艺术嵌入地面,形成刻在地板上的大幅对联。每个汉字大概占据1 m2面积,彰显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化品味(见图3)。这与新加坡数量庞大的华裔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即使远在他乡,寄存在侨胞身上的传统文化观念也能作为表达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媒介。南京地铁莫愁湖站将站台四周以“龙舟竞渡”的大型长卷壁画环绕,等候区的坐凳则设计成粽子形状。简洁而赋有文化寓意的空间元素将民族文化习俗和地铁站空间进行融合,使站内空间接近市民而富有生活情趣(见图4)。
图3 新加坡牛车水地铁站
图4 南京莫愁湖地铁站
3.1 地域文化在我国地铁站中表达现状
受到城市发展水平、地质条件等一系列的影响,我国各城市地铁建设差异较大,地铁站空间中的地域文化建设良莠不齐,因此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四城市在地铁建设和城市地域文化弘扬上均具备一定典型性,故作为地域文化在我国地铁站中的代表加以评析:上海以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为背景,地铁地域文化倾向于时尚性和国际性,与我国南方审美文化的相互碰撞后生成一种新的兼容文化;西安以千年古都作为主打形象,地铁地域文化倾向于唐朝盛世文化;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地铁地域文化倾向于彰显各朝古都文化;北京既是历史古都又是国家行政中心,兼顾着国家形象,因此地铁地域文化既体现历史文脉,又展现现代文明特征。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四地地域文化背景各异,但在地铁地域文化表达手法上却趋向一致。以“历史”为主题的地域文化展示内容较多,文化墙、柱面装饰等一些平面的基础空间要素成为了文化主要表达平台。这些装饰设计手法单一、空间整体性不足、文化环境塑造创意缺乏。这些建设年限较近、设计理念相对较为先进的典型站点作为代表我国地铁站建设水平的典型案例,与世界上一些地域文化表达较好站点加以比较,能够便于归纳总结,汲取经验。
3.2 地域文化在我国地铁站中表达建议
3.2.1 扩展融合地铁站地域文化要素类型
在地铁站中进行地域文化表达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要素的不同类型。在我国地铁站文化要素类型切入角度上,人文环境要素居多,大多数的站点中将文化表达曲解为单纯的人文艺术文化,却忽略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结合自然环境要素的设计较缺乏。国外一些站点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的每个站点当初采用爆破式凿洞开采方法,效法自然,保留了原始岩石洞空间特点,在这些“原始”山洞里,通过塑造不同主题文化,使乘客既能触摸淳朴自然地理特征元素,又能感知浓厚的地域文化(见图5)。以色列城市海法的地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空间设计:将月台配合地势作阶梯形的变化,以适应路线高低落差过大的地理特征。台阶式月台搭配中东半圆丘垒造型、本地花岗岩石材、大沙漠氛围的黄色窗格采光玻璃,成为了世界经典地域文化景观(见图6)。
图5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
在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封闭内向的地下公共空间引进自然要素是必然趋势。扩展融合地铁站地域文化要素类型能衍生出千差万别的表达效果,既能丰富空间形式,又能最大程度彰显深厚本地文化魅力。
图6 以色列海法的地铁站
3.2.2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地铁站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手法可以借鉴,但文化独特性不能移植。充分结合本地地域文化元素和城市时代精神是配置地铁站文化要素最重要的原则。地铁站点分布在城市不同区位,欲与这些文化元素匹配,便应当从两者的地域性上形成融通,使地表上的文化元素顺延至地下空间。这就要求在地铁站空间设计前深入挖掘当地地域文化内涵,不仅要获取能在站点中得以展示的文化元素,更要使之丰富多彩。
例如南京鼓楼站,站内设“六朝古都”主题雕塑壁画,通过朝代名称、朝代公元年代、南京城的别称等汉字共同构成壁画主题,“红色印章”盖印其上,古韵厚重悠长(见图7)。站内“金陵四方鼓”大型雕塑以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传说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出南京六朝古都帝王的威严。整个雕塑设计以形式元素为主,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凝重而不乏轻巧,注重整体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古都的朝代名、年代数字、书法、地形特征、风水意义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元素被一一陈列,将古都风韵彰显得淋漓尽致。但是站点中并没有交待古都的历史精神与当代城市文明的交融,稍显瑕疵。
图7 南京鼓楼地铁站文化墙
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最能代表本土的文化特征元素,更要紧握时代内涵,认识到当代城市日益向上的前进步伐和朝气蓬勃的时代形象以及新时代中形成的文化因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地将文化元素运用到地铁站点中来。以北京金台夕照站为例,站点中白色背景下圆形灯具和通风口设计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象征现代信息社会扩散性和多元性的特质,体现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地区昼夜都市活力和辐射力。色彩选择上顾及历史上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原址地,局部采用橙红色。既暗示典故,又能跳跃于白和黑的站厅、站台空间基色上,给乘客留下鲜明的瞬间印象[5](见图8)。尽管历史上的金台夕照景观已不复存在,但是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代特质却被深入挖掘了出来,用现代手法给予呈现。同时,在这样的文化表达过程当中,由于文化元素的单一化和表达手法的抽象化,并没有很尽致地展示出地域文化来。
图8 北京地铁金台夕照站天花设计
3.2.3 紧密结合地铁站空间实体,充分表达地域文化
地铁空间承担着地下交通功能,相对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有着较为特殊的构造和空间形式。地域文化表达主要依附于地铁空间各要素,不同的空间要素中存在着不同设计特征,地域文化表达过程中紧密结合这些空间实体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迪拜地铁站中以蓝色作为整个空间基调,色彩蔓延到天花、地板,柔和曲线装点下的室内装饰充溢着海洋意蕴。通道一侧用电子LED屏幕的形式展示城市从破落小渔村到繁华辉煌国际性大都市的演变历程;候车厅中像水母一样的吊灯与周围蓝色基调相配,绚丽耀眼,仿若置身海洋馆氛围(见图9)。整个站点用现代化装饰表达手法巧妙地将地域文化融入了天花灯饰、墙体、地板、设施小品中,呈现出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
图9 迪拜地铁站水母状的吊灯图
我国地铁站中也开始探索将地域文化融入空间实体。以西安永宁门站为例,该地铁站空间构筑物中融入许多与城市意象相契合的古典元素:站厅层立柱上面都有南方神兽朱雀的浮雕;站点吊顶为九宫格状的木色方块,中间配以“宫灯”形象的照明灯具;大面积墙体墙以古代西安城墙南门迎宾入城的盛大场面作为主题,描绘了携带各式迎宾器具的浩荡队伍,营造出热闹繁盛、恢弘大气的场面,渲染出雍容而儒雅的历史地域文化氛围(见图10)。
图10 西安永宁门地铁站文化墙
与迪拜地铁站相比起来,永宁门站的地域文化氛围稍显逊色,原因在于单调的文化元素在物质空间中简单垒砌并不能营造连贯统一的文化表达效果。在地域文化表达中应多方面、有重点、分层次地结合空间形态,不仅注重融汇丰富的文化元素,更要将其有机组织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地铁空间地域文化表达设计,应从当地特有文化元素中发掘灵感,如积淀下来的绘画、雕塑、古迹、文物、文献、传说、音乐及民谣等都可纳入其中[6]。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这些符号元素,唤醒人们对环境地域性的记忆与省思,以回归地域文化根系。
设计中需要在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中多维度地挖掘地域文化,延展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感染力。另外,从地铁站空间元素的硬件和软件同时出发,获取更多抽象文化概念转化为实体空间的手法,才能将表达落到实处。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它们是城市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精神遗产。在地铁建设中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才能更多展示出城市独特风采,使地铁站空间起到紧密衔接城市意象,凸显本土精神的重要作用。
[1]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 究路径 探析 [J].浙江 社会科学,2008(4):63.
[2] 章萍芳.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19.
[3] 李秀芳.北京 地 铁 空 间 的 艺 术 性 设 计 [J].华 中 建 筑,2012(2):84.
[4] 李德华.城 市 规 划 原 理 [M].4 版.北 京: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社,2010.
[5] 刘弘.北京地铁10号线地下公共空间及出入口设计[J].世界建筑,2008(8):104.
[6] 林佳梁,李彬彬,罗西锋.城市文化导向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0.
[7] 冯明兵.以城市文化为视角论地铁文化的价值[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0):21.
[8] 阮如航,赵晟宇.台北捷运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2):10.
Urban Regional Culture Expressed at Subway Station
Lu Weiwei,Zhou Ying,Yang Yanhong,Li Xiaojuan,Xu Taiyi
To develop the unique urban regional culture, some idears about the design of subway station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regional culture and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in whic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lements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culture are mainly discussed,some practical cases in both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re classified and compar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channels of urban regional culture expression at subway station in the world, some key points are proposed,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t different levels,the strengthening of dynamics and uniqueness of regional culture at subway station,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ultural carrier and the entity space of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subway station;cultural expression
U 231.4;G 05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