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昌++盛美真
摘 要:中国梦论述具有普遍的政治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大众化价值。中国梦论述衔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大众诉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探索,把握了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人民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新期待。深入开展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 概念论述; 大众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042-06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及深入论述,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普遍讨论和广泛思考。为什么现在要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概念?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如何认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中国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梦想有怎样的关系?不同主体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进程中如何作为?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构成了当前学术研究和大众传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凸显了中国梦论述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中国梦论述的大众影响力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域看,中国梦论述也颇具独特价值。
一、中国梦论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普遍的政治社会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和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问题,特别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多个重要国内外场合提及并阐述了中国梦的构想和看法,开启和推动了中国梦论述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和讨论,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梦为核心命题和话语体系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领域。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国梦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战略考量和政治社会意义。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观展《复兴之路》时,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习近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是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他还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核心内涵、道路选择、精神要素和实现力量,并深刻指出中国梦与人民大众梦想的内在关系。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中强调,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在相互支持和帮助中努力实现各自梦想的同时,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再次向世界说明中国当前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6月7日,在同奥巴马总统举行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阐述道: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论述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同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习近平向美国总统的这一解释和说明,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一次重要对话。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的国内外场合,提出和论述中国梦,有利于向国内外进一步说明和确认当今中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发展战略和目标。对内而言,通过中国梦的明确论述,搭建了国家战略与人民诉求相沟通、相统一的“桥梁”,有利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认同,也容易让人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奋斗理想;对外而言,公开介绍和阐述“中国梦”,宣布了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及崛起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中国发展的国际理解和认可。显然,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政治和战略层面对中国梦进行的论述,有利于回应世人对“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关注、讨论和探究,有利于引导国内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解和认同。
在从2012年11月底习近平同志观展《复兴之路》时明确进行中国梦论述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和研究迅速掀起了一个热潮,这表明以中国梦论述来阐明中国发展方向和道路、发展战略和目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广泛的认同性和话语的大众性。毫无疑问,中国梦论述引起了人们对国家前途和个人追求的新一轮思考。可以说,中国梦论述重新调动了不同阶层和群体、不同集体和个体的情绪和精神,重新拨动了人们思考当下生活目的和意义的神经,重新激发了人们在当今时代重塑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激情和斗志,重新凝聚了在现代多元社会追求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精神力量。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国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十几亿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事,也是极具广泛政治社会意义的事情,是关乎全体中国人利益、愿望和要求的事情。中国梦论述,已经并将进一步引起和形成全社会对国家发展方向、道路和目标的关注和认知、理解和认同,对于调动全体中国人投身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意义重大。从官方到民间,从学术界到普通大众对中国梦论述的反响看,中国梦论述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目标、任务的时代化、大众化,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社会化、大众化,从而十分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二、中国梦论述衔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大众诉求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想,也是民族的梦想,还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梦是从文化和传统上注重集体主义和整体利益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这方面的特质。中国梦论述还指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的成员,中国梦既是作为整体的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把追求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幸福安康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个人有尊严地生活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梦论述的应有之义。总之,中国梦论述,体现了人类向度、世界趋势、国家利益、民族抱负、集体行动和个体追求的统一。
一般而言,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梦”是国家级的梦想;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梦想相比,中国梦是中国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目标追求,它是世界级的梦想。从民族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而言,中国梦是整体性、集体性的梦想,其主体是宏观主体;从中国梦的本土化行动和个体性实践来说,其主体是中观、微观主体,中国梦是局部性、个体性的梦想。如果说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集合和汇聚,那么,作为具有特定历史性、社会性内容的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过程,就必须将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的微观理想追求结合起来。归根结底,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个人梦想的实现。
实践表明,人们更愿意追求与自身利益、愿望和要求密切相关的梦想和目标。如果个人不能在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中国梦就不能凝聚起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也不能激发出人们的斗志和激情。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同每一个人的梦想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人们普遍合理追求自身正当利益的实践活动,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个体性的利益追求与整体性的利益发展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的巨大进步。当代中国社会的总体性目标引领和多样化发展进程,以其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多样化形态,塑造着人们极具时代意义的丰富理想和理性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始终是人们普遍的梦想追求、始终是大众化的生活取向。为此,就个人而言,解决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买房难买房贵、养老难等问题,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和人生出彩机会,是人们共同的要求和愿望,这些要求和愿望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梦想同样重要、紧密相关、总体一致。普通大众合理的个人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个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个人的理想长期得不到实现,就会动摇人们对国家发展目标和整体利益的正确认识和主动维护,人们也就不能正确认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主动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还会逐步失去对“国家梦”、“民族梦”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必须注重个体层面的具体实践。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看,越来越注重把国家发展与个人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强调发展不以牺牲环境、公平、个人正当利益为代价。追求国家目标不以牺牲人民大众个体的合理目标为代价,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和规范个体对自身梦想的追求活动。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个人作为实现梦想的主体基础,在梦想主体中包容集体和个体,把民族、国家、社会、集团的梦想与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如果中国梦的实现目标仅仅强调民族、国家这样的宏大主体,而轻视或忽视个人梦想的诉求,就会使中国梦与日益个性化的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中国梦失去亿万人民的积极支持。因此,从梦想主体系列看,包括民族、国家、集体、个体等不同层次的梦想主体,在最大程度上的统一协调,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社会条件。中国梦论述既强调整体性的国家目标和利益,又强调个体性的人生目标和要求,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全部梦想主体,以实现中国梦为总目标,充分尊重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引导每个人在对梦想的追求中,把自身努力同国家与社会要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主动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运动和实践活动中去。
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而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要依靠广大人民才能实现。显然,中国梦论述,衔接了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大众诉求,有利于推动关于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有利于坚定和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心。
三、中国梦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探索
中国梦论述,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道路和目标的进一步阐释,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史与现实呈现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的统一,是关于“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思考和战略探索。总体来说,中国梦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探索。
首先,中国梦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探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程度的国家,在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要经历的具体阶段和发展道路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历史探索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中国梦论述,涵盖了关于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过程,体现在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毫无疑问,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总会伴随着梦想与追求。这些梦想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行的动力。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在为实现梦想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我们的先辈也曾提出各种各样的梦想,追寻和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社会后,中华民族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变中,在经历一次次寻梦、追梦的接续奋斗中,从孙中山首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今天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实现中国梦,集中体现了我们的目标追求。今天,在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动员令,奏响了激发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时代号角。
中国梦论述,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寻梦、追梦和圆梦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是高度契合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梦论述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成果。中国梦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实际,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总目标,强调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五位一体”为总布局,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做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当代社会和当代中国历史发展和前途命运的重大拓展,正逐步形成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从整体上和具体性的不同层面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论断和新成果。
其次,中国梦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中国梦论述的提出,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人们关心中国到底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中国如何在自身发展中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过中国梦,这对于世界直接了解中国目标与其他各国的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显然,理解和把握中国梦论述必须具有宽广的世界视野和强烈的时代意识。
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尽管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当今世界仍总体上体现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交往扩大化、信息网络化的开放世界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只能在同其他国家各方面广泛联系和深入交流的背景下来展开。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的总体和平、共同发展。我们既强调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是当今时代的现实条件决定的。在今天,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只能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国际趋势下来进行,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一句话,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形塑一个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态势和关系。
中国梦论述,是在中国这一最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实现中国梦,中国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要按照自己的模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阐明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并促进世界各国正确看待中国和平崛起给它们提供的发展机遇,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始终是我们一再重申的科学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平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同的发展。我们要秉承理性、平和的心态来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要培育国民全新的大国心态和思维。既要有意志和能力来应对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同时又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基点。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到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我们要为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继续争取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梦要树立起自信、开放、进取、合作的心态,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梦想更紧密地连通起来。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应有的世界视野、大国思维和国民心态。
中国梦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和基本经验,运用宽广的世界视野,把握了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发展实际,深化了我们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及其变化的认识。中国梦论述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和时代命题,把国家的时代、人民的时代与世界的时代、人类的时代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深刻回答了当今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的基本问题,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再次,中国梦论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品质。中国梦论述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强调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实现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作用,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这体现了中国梦论述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的特点。从围绕中国梦论述不断掀起的讨论看,中国梦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邓小平晚年在南方谈话中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1]对此,邓小平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1]。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要求来想问题、办事情,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人民群众对理论掌握的要求和特点看,要求人们都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思考,都去读长篇大论,那是不现实的。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1]中国梦论述的提出,尽管总体上来说还处于概念提出和命题形成的阶段,但已经比较好地深入人心了,引发了人民大众对自身理想和国家前途的思考,以中国梦论述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特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叙事和历史命题与人民大众的日常幸福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梦论述的生命力和人民性,让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现实性体现,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极为有益。
可以这样说,通过中国梦论述,广大民众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逐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现实过程并不仅是文件中的规划和描述,也不仅是专家学者或教科书中的阐释和解读,而是我国现实发展过程及其具体事件中的日常体现和鲜活实践。中国梦论述,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这样的认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日常实践和当今时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直接面对的历史运动和现实生活。
中国梦论述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全面尝试以群众的语言和认知习惯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凝聚社会认同感和中国力量的纽带。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成为共同的梦,这很容易理解,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接受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都展示了讲话的平实性和大众性特点。在观展《复兴之路》时发表的讲话就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人民大众的梦想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让人接受我们的发展方向、道路和目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把中华民族复兴与人民大众共享人生出彩机会联系起来,这让人民大众更能理解中国梦与自身的关系;在考察海南省与普通渔民交谈时,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通俗话语,形象指出了全面小康社会对实现多数人富裕的核心要求,这就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基层民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提出我们党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时,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表述,把作风建设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极富生活化和大众化。显然,这些鲜明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做法,是得到群众拥护和称赞的。中国梦论述,不仅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还探索和实践了在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子。
四、开展中国梦论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理论的大众化工作
要让人民大众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国梦”的本真意义,须系统深入宣传中国梦论述。在中国梦论述宣传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做好理论的大众化工作。
首先,在对“中国梦”内涵和意义的正确理解中推进理论的大众化工作。对中国梦论述进行系统宣传教育,首先必须讲清楚中国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是把握中国梦论述的前提性和基础性要求。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不到位或错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把中国梦“物质化”。比如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有房有车有好的物质生活,忽视了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割断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这就会使中国梦的实现缺乏精神气质和精神引领。二是把中国梦“空心化”。比如没有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联系起来,也没有把中国梦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情结合起来,甚至把中国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必然会使中国梦丧失其本质,表现出空心化的问题。三是把中国梦“泛化”。中国梦成了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中国梦在任何情况下的言说,并不一定会增强中国梦论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甚至会使中国梦口号化,或者成为一种形式化、荒谬化的东西,从而使中国梦论述丧失其严肃性和规定性。四是把中国梦“西化”。有的人从“中国梦与其他别国梦想相通”的论述中得出中国梦就是要照搬西方道路和模式的错误结论,有人甚至说中国梦就是“西方梦”、“宪政梦”。显然,中国梦只能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尽管这种梦想的追求和实现并不拒绝借鉴和吸收其他经验,包括西方的经验,但中国梦只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框架下来实现。五是把中国梦“虚幻化歪曲化”。比如有人说梦是虚幻的现实反映,中国梦也是中国现实的虚幻反映,因为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了,所以只好做梦。还说梦想就是实现不了的东西,实现了的和能实现的都不是梦想,说什么中国梦是“白日梦”、“南柯一梦”、“黄粱美梦”。这些看法不仅简单而且消极,消解着中国梦论述的社会影响力和大众认同感。
纠正上述种种错误认识,要通过对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关于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主题主线、基本内容、本质规定、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治保证、外部条件、依靠力量、领导核心等问题的系统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中国梦论述,避免对中国梦的误解和曲解。只有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推进中国梦论述的大众化和相关理论的大众化工作。
其次,在对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大众化工作。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是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为此,必须强调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通过对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宣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让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说,中国梦论述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和载体,它沟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人民大众的联系,沟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沟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沟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运行与微观呈现的关系。这是中国梦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也是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必须把握到的。
总体来说,我们要通过对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民大众认识和理解自身现实生活、未来追求、利益要求愿望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自身幸福生活的本质联系,使人民大众真正体验到,只有参与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各项工作,才有人生出彩机会,才能实现自身梦想。因此,在开展中国梦论述宣传教育活动中,要注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社会认同和大众体验。
第三,在深入把握“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目的仍是要让人们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和自信,这是不变的目的。为了完成“化大众”的现实任务,我们又要注重引导和推动大众去认识、理解并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把大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起来。开展中国梦论述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注重把人民大众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更好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从而把中国梦论述的一般原则要求和梦想主体的多样化追求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新经验。
毋庸讳言,要完成“化大众”的工作,就要直面大众的生活和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了解和把握群众。当今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大众”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阶层化、群体化、集团化,甚至是“碎片化”的多元主体集成。人们的梦想也多元化了,单一社会生活模式和趋同化的人生追求目标,已不能适应人们的现实要求和未来选择,“独木桥式”的人生追求模式已被“立交桥式”的人生追求模式所取代。但无论怎样的多元化,每个人要离开多元社会孤立追求自己梦想的实现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每个人追求梦想的过程必然融入其他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个人梦想必须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主体梦想的不同,源于主体面对的现实状况和实际生活差异。因此,人们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不同。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尊重人们对梦想的正确选择,鼓励人们对不同层次、不同梦想的探索和实践,而又在这些具体的梦想追求过程中,体现和反映中国梦的历史主题、总体方向和规范要求。通过把中国梦具象化、主体化、大众化,避免把中国梦抽象化、单一化、口号化,形成个人梦追求活动有机融入中国梦历史运动图景和社会实践形态的趋势。在以中国梦引领和规范个人梦、以个人梦支撑和汇聚中国梦的交互作用中,使中国梦真正融入人民大众对现实生活目标的追求中。只有这样,人民大众才能体会到中国梦论述对中国发展和个人梦想的理论引领和价值导向,从而彰显中国梦论述的大众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