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江积海
(1.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1120;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自March提出探索性(exploration)学习和挖掘性(exploitation)学习的概念以来[1],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成为组织学习研究的重点之一,被认为是组织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2]。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是企业不可或缺、难以彼此代替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组织学习活动。由于企业同时开展这两种学习活动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产生了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问题[1]。虽然很多学者对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进行了研究,但是两者在组织学习中的关系仍不够明确。比如,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是组织学习中单个维度的两端还是两个独立维度,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是对立的还是协同[3],都有待深入探索。在最初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单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能够并存,如Tushman和O′Reilly提出构建双元组织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方式即双元型平衡[4];二是认为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不能同时并存,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以交替的方式出现的,这种平衡方式即间断平衡模式[5]。这些研究中的潜在假设是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是对立的,需要进行协调和平衡,并假设学习发生于企业内部且受到企业边界的影响。随着组织间学习的发展,组织间学习显得越发重要。Koza和Lewin将March提出的探索性学习-挖掘性学习模型引入战略联盟[6]后,学者们认为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应在更广的组织间学习层面实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3],组织间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7]。通过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企业可以借助外部资源来填补内部资源的不足,从而能够解决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之间的矛盾[5]。从现有研究看,关于企业间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主要存在3种观点:一是认为间断型平衡比双元型平衡更可行;二是认为双元型平衡在现实中更容易实现;三是认为,如果网络配置是恰当的,那么间断型平衡和双元型平衡都是可行的模式[5]。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企业间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
随着竞争的全球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多个组织同时缔结联盟来应对竞争。很多企业往往同时加入几个甚至几十个联盟,以此(即联盟组合)实现获取知识和资源、削减成本、降低风险等战略目标。联盟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从单个联盟转向联盟组合,试图立足焦点企业研究其联盟战略的价值[8]。所谓联盟组合(alliance portfolio),是以焦点企业为中心、在给定时间段内焦点企业与联盟伙伴之间建立的直接战略联盟关系的集合[9]。联盟组合涵盖了焦点企业发起和参与的各种联盟,其成员一般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竞争者、研究机构和大学等,联盟成员拥有的知识为焦点企业进行组织间学习提供了可能。那么,焦点企业能否在联盟组合中实现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哪些因素会影响焦点企业的联盟学习决策?如果能实现两者的平衡,那么实现平衡的模式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福田汽车)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联盟组合的背景下考虑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问题,符合突破企业界限、考虑企业间平衡的最新研究趋势;第二,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从焦点企业、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联盟组合三个层面,分析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问题提供了基础;第三,从焦点企业的视角研究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与联盟的最新研究趋势一致,同时可为焦点企业制定、实施联盟战略提供一定借鉴。
在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平衡研究中,纵向案例追踪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会发生变化,采取案例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组建联盟组合的动因、背景和目标,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案例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保证研究深度,所得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同类事件的理解[10]。鉴于此,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并结合案例展开分析。
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的福田汽车现有资产300多亿元、员工近4万人,品牌价值达428.65亿元,2012年其商用车产销量在全球排名第一。自成立以来,福田汽车以令业界称奇的“福田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累计产销汽车超500万辆,其商用车销量曾连续2年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目前福田汽车旗下拥有欧曼、欧辉、欧马可、奥铃、拓陆者、蒙派克、迷迪、萨普、风景和时代等十大汽车产品品牌。福田汽车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集成知识、链合创新”的概念,与潍柴动力、德国BOSCH、奥地利AVL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盟,构成了自身的联盟组合。
本文采取网络收集的方式获取资料,即在CNKI的数据库中搜索2005—2012年期间福田汽车的相关报道。通过对相关报道进行研读,总结2005—2012年期间福田汽车组建的联盟,进而通过分析联盟内容来确定组建联盟的目的是进行探索性学习还是挖掘性学习。如果福田汽车组建联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则认为所组建的联盟为探索性学习联盟,如为开放新产品开发、获取新技术而组建的联盟都属于探索性学习联盟;如果福田汽车主要为了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利用和深化而组建联盟,则认为该联盟为挖掘性学习联盟。本文对探索性学习联盟和挖掘性学习联盟的定义与Yamakawa等的定义[11]一致。此外,如果福田汽车组建联盟的目的既为了探索性学习,也为了挖掘性学习,且两者比较均衡,则认为该联盟属于混合型联盟。2005—2012年期间福田汽车的联盟组合及其学习类型情况见表1。
表1 2005—2012年福田汽车的联盟组合及其学习类型
续 表
从2005—2012年期间福田汽车的相关资料来看,福田汽车在不同时间与不同企业组建了不同的联盟,形成了联盟组合,并在联盟内与其他企业共同进行组织间学习。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福田汽车在联盟中的学习类型呢?从现有研究来看,一般认为,环境动态性、外部冲击、激烈的市场竞争、组织特征(包括组织的历史、规模、资源、吸收能力、结构和文化等)以及管理偏好都可能会使企业倾向于探索性学习或挖掘性学习[12]。从福田汽车组建战略联盟、进行组织间学习的具体实践看,联盟学习类型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战略意图。
福田汽车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企业组建了联盟,从而形成联盟组合。福田汽车对联盟企业采取的学习类型与福田汽车的战略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即焦点企业会根据其战略组建不同的联盟。比如,根据福田公司制定的2020年战略,新能源汽车是福田汽车未来的核心产品。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福田汽车与北京公交集团、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并与IBM、美国伊顿、AECOM、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大洋电机等企业组建了新能源汽车国际联盟,这些联盟都属于探索性学习联盟,福田汽车对联盟企业主要采取探索性学习,联盟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福田汽车希望通过组建联盟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制造、零部件供应和终端用户等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此联盟成员包括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供应商(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客户(北京公交集团等)等。与之不同的是,福田汽车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时则会组建挖掘性学习联盟。例如,福田汽车与远程物流、固民钢圈、戴姆勒等企业缔结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它们的知识,主要进行挖掘性学习。从福田汽车组建战略联盟的决策来看,福田汽车将企业内部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活动放在企业内部实现,而将外部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活动通过联盟来实现,其组建的联盟的学习类型与其战略意图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
2)环境动态性。
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福田汽车的联盟活动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当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福田汽车为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会通过组建联盟、进行探索性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此时企业内部活动更多是学习已有知识,采取的学习类型更多是挖掘性学习。例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之石油日益枯竭,研发新能源汽车在此形势下成为汽车行业在未来实现生存的必然选择。然而,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前景尚不明确,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单纯依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此,福田汽车分别与北京公交集团、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并与IBM、美国伊顿、AECOM、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大洋电机等组建了新能源汽车国际联盟,以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此情形下,福田汽车将从联盟中获取的知识用于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和生产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挖掘性学习。据此,本文认为,企业在面对不确定和不平稳的环境时,除了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大对探索性学习的投资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组建探索性学习联盟来进行企业间学习以应对环境的动态性。
3)激烈的市场竞争。
合作伙伴拥有企业未拥有的知识,企业通过与之联盟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13],从而缩短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时间,进而更快地抢占市场。因此,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与其他企业结盟的方式实现探索性学习。例如,福田汽车与潍柴动力、德国BOSCH公司、奥地利德AVL公司组建的联盟,确定了定期探讨国内重型卡车的市场动态、确定市场发展战略、共同开发设计领先国际的汽车动力产品的合作内容。同时,福田汽车与潍柴动力在北京设立基于整车需要的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共同注册并拥有核心动力品牌——“潍柴欧V动力”,利用该研发中心进行知识共享,使得福田汽车能够获取所需的动力系统知识。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还与福田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内的部分供应商组成供应链同步开发联合体,开展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领域的设计与开发合作、技术交流与革新、技术管理创新等工作。同步开发联合体的建立有利于协调零部件供应商参与福田汽车的整车开发,还有利于福田汽车获取来自供应商的零部件开发知识,从而实现提高设计水平、降低设计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加快新产品尤其是战略产品的开发速度、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据此,本文认为,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为了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产品开发速度和效率,需要与其他企业组建探索性学习联盟,此时企业内部更多进行的是挖掘性学习。
相反,当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不够激烈时,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企业会与其他企业组建挖掘性学习联盟,企业内部进行的是探索性学习。例如,福田汽车与兴民钢圈组建的战略联盟就属于挖掘性学习联盟。福田汽车在未来5年内不自制生产或与其他供应商合资生产与兴民钢圈的钢圈类产品相竞争的零部件,积极协助兴民钢圈建立精益制造系统、完善订单保障系统。兴民钢圈承诺将福田汽车作为首要供货保障整车厂,按时、按量地满足福田汽车发布的订单需求。兴民钢圈则将引入和建立订单保证系统,积极推行丰田生产模式,加强仓储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订单延误问题。
4)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是企业辨识外部新信息的价值、吸收和应用这些信息的能力[14]。企业在进行探索性学习时,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判断知识的价值、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获取的知识,进而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探索新技术、发现新的市场机会[15]。企业可以通过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来学习和培育吸收能力[16]。因此,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探索性学习。但是,企业内部学习获取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限,企业还需要通过组建联盟加强外部知识的吸收和获取。从福田汽车的发展历程来看,福田汽车内部设立了汽车研究院,主要从事汽车方面的研发工作——这属于企业内部的探索性学习。同时,福田汽车为了加大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与其他企业组建联盟进行探索性学习以获取异质性知识。据此,本文认为:企业在吸收能力较差时必须进行内部的探索性学习以提高吸收能力;企业在吸收能力较强时可以进行联盟企业间的探索性学习。
5)企业年龄。
企业年龄对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新企业和成熟企业的资源、惯例、流程等方面。一般来说,新企业在成立之初因资源有限、缺乏顾客基础等必须首先进行探索性学习,而成熟企业更依赖于已有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更喜欢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更愿意进行挖掘性学习。当福田汽车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福田汽车在联盟学习中从原先比较注重探索性学习发展为同时重视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例如,福田汽车与兴民钢圈、中交股份等企业组建的联盟就属于挖掘性学习联盟,与戴姆勒组建的联盟则属于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并存的联盟,所组建的新能源汽车联盟则属于探索性学习联盟。因此,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焦点企业在组建联盟时面临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的间断平衡问题。
从福田汽车组建的联盟组合来看,福田汽车在战略联盟中的学习类型既有探索性学习,也有挖掘性学习,还有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并存的混合型学习,应从企业本身、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联盟组合3个层面进行分析3种学习平衡模式(见图1)。
图1 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
从焦点企业层面来看,福田汽车作为焦点企业在不同时间侧重不同的内部学习方式,与内部学习相对应的另一类型的学习是通过与其他企业组建联盟来实现的,而其在联盟中的学习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略意图、环境动态性、竞争的激烈程度、吸收能力和企业年龄等的影响。因此,从焦点企业层面看,企业内部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是间断型的。所谓间断型平衡是指企业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学习方式为主,交替进行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以实现两者的平衡。
从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的层面来看,焦点企业内部学习与联盟成员企业间学习之间存在跨层次的空间平衡,这种平衡通过在企业内部与联盟企业之间分别进行不同的学习来实现。当企业内部以探索性学习为主时,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联盟进行联盟企业间的挖掘性学习;当企业内部以挖掘性学习为主时,企业可通过组建联盟进行联盟企业间的探索性学习。因此,企业内部学习与联盟企业间学习之间存在跨层次的空间平衡。对于跨层次平衡问题,March发现将两者单纯地放在一个层次上来平衡是比较困难的[1]。Gupta等也提出可基于跨层次的视角实现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即企业只完成探索性学习或挖掘性学习,而将另一种学习放在另一个层次(如联盟)中完成[3]。在组建联盟时,焦点企业必须明确联盟是为了挖掘已有知识(需要组建挖掘性学习联盟)还是为了创造新知识(需要组建探索性学习联盟)。如果焦点企业在内部的学习重点是探索性学习,则可将挖掘性学习放在挖掘性学习联盟中完成;如果焦点企业在企业内部的学习重点是挖掘性学习,则可将探索性学习放在探索性学习联盟中完成。因此,从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层面看,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之间可以实现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并且这种平衡属于跨层次的空间平衡模式[17]。
从联盟组合层面看,焦点企业与不同企业组建不同的联盟,旨在进行探索性学习或挖掘性学习或同时进行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联盟组合层面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具有时间平衡和空间平衡两种模式。从时间平衡来看,焦点企业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企业组建不同的联盟,以实现进行探索性学习或挖掘性学习或混合型学习的目标,其组建的联盟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战略相关。同时,联盟组合层面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也是一种空间平衡,联盟组合中的联盟或强调探索性学习、或强调挖掘性学习、或同时强调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因此,联盟组合中可以同时存在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在很多时候发生在不同的联盟企业之间,联盟之间并不存在资源冲突,因此联盟组合中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平衡也存在空间平衡。
本文以福田汽车的联盟组合为例,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联盟组合中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影响焦点企业对联盟的学习类型的因素主要包括战略意图、环境动态性、竞争的激烈程度、吸收能力和企业年龄等;第二,联盟组合中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包括焦点企业层面的间断型学习平衡、联盟组合层面的空间平衡和时间平衡以及焦点企业与联盟组合层面的跨层次空间平衡。
与大多数研究着眼于企业内部的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不同,本文以福田汽车为研究案例,从3个层面研究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未来研究可以基于过程视角探索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
[1] 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2] GIBSON C B,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ic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09-226.
[3] GUPTA A K,SMITH K G,SHALLEY C E.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ic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693-706.
[4] TUSHMAN M I,O′REILLY C A.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38(4):8-30.
[5] 彭新敏,孙元.联盟成员组织学习平衡模式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0):26-32.
[6] KOZA M P,LEWIN A Y.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255-264.
[7] RAISCH S,BIRKINSHAW J,PROBST G,et al.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685-695.
[8] 张翼、陈耀和夏茂森.不完全信息下联盟组合形成动态博弈分析[J].技术经济,2012,31(7):124-128.
[9] WASSMER U,DUSSAUGE P.Network resource stocks and flows:how do alliance portfolios affect the value of new alliance form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7):871-883.
[10]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3rd ed.Thousand Oaks,CA:Sage,2003.
[11] YAMAKAWA Y,YANG H,LIN Z J.Exploration versus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portfolio: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organizational,strategic,and environmental fit[J].Research Policy,2011,40(2):287-296.
[12] LAVIE D,STETTNER U,TUSHMAN M L.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109-155.
[13] 周杰.供应链联盟知识转移管理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2,31(3):48-52.
[14] 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15] ROTHAERMEL F T,ALEXANDRE M T.Ambidexterity in technology sourcing:the moder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759-780.
[16] DEEDS D L.The role of R&D intensity,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wealth in high technology start-up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18(1):29-47.
[17] 周杰.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平衡:供应链联盟组合跨层次分析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3(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