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成,陈柏华
(1.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068466;2.河北省承德县五道河林场,河北 承德067400)
塞罕坝森林公园曾是皇家猎苑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承德的高海拔部分,属于坝上地区。塞罕坝森林公园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每年观光旅游的旅客们数以万计。塞罕坝森林公园保存着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森林公园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健康经营发展,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塞罕坝森林公园所辖区域内所有林木树种和有害生物进行了调查,旨在分析出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途径,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达到合理种植和科学树种配置的目的。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北邻内蒙古多伦县,南至围场县的大唤起乡,东邻围场县姜家店,西邻御道口牧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景区总面积250hm2,其中森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76%。草原面积100余万亩。所处地区的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1.7℃,7月份的平均气温较高,最高温达到了30.3℃,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最低温度-43℃,日照时长2370h。全年平均降雨量为428mm,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森林公园内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森林树种主要包括白桦、华北落叶松。
标本采集主要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己实地采集,另一种是通过灯诱方法。前一种方法应尽量保证标本有完整的生活史,做好现场采集记录;后一种方法是对收集的标本进行筛选,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两种方法均应同时做好记录。标本编号包括:有害生物种类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等,做好标本的统计和编号工作是研究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认真对待。如果遇到无法识别和鉴定的物种则应该需注明危害特点、寄主、危害部位、分布地点等信息,并设立养殖点进行进一步的动态观察,从而保证研究的完整性。
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统计包括分布地点统计、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统计、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统计以及危害程度的统计。
经过对北曼甸大唤起全园调查,共发现有害生物126种。
有害微生物:其中有害微生物15种(杨树黑星病、白杨黑斑病、杨柳褐斑病、松落针病、樟子松松针锈病、落叶松丛枝病、叶锈病、青杨叶锈病、柳树锈病、垂柳锈病、云杉叶锈病、白杨叶锈病、落叶松落叶病、松针红斑病、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隶属6目(格孢腔菌目、黑盘孢目、球壳孢目、星裂盘菌目、锈菌目、座囊菌目)6科(黑盘孢科 半壳孢科、球壳孢科、栅锈菌科、斑痣盘菌科、座囊菌科),其中危害叶部14种,占危害物种总数的93%包括(杨树黑星病、白杨黑斑病、杨柳褐斑病、松落针病、樟子松松针锈病、落叶松丛枝病、叶锈病、青杨叶锈病、柳树锈病、垂柳锈病、云杉叶锈病、白杨叶锈病、落叶松落叶病、松针红斑病),干、枝部1种(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
有害昆虫:有害昆虫共111种(青尺、腮龟、尺蛾、截翅尺蛾、肾灰蛾、阔颈金龟、落叶松尺娥、冬夜、杨褐牛、贞尺、灰夜、颈宽天牛、尺蠖、银冬蛾、色筒牛、蚕蝶、、色狼蛾、灯蛾、光裳蛾、文花牛、灯蛾、大地老虎、虎天、石篱蛾、光腹蛾、象甲科、星象、浑黄蛾、甘夜、树皮、白雪蛾、裳银夜蛾、伯利绿象、毒蛾、瑰巾蛾、锥绿、光裳蛾、脊绿、楂粉、薇扁夜蛾、杨卷象甲、菠萝蝶、叉地蛾、落叶松八齿小蠹 、凤蝶、角鲁蛾、边芫、灰蝶、装冬蛾、杨叶、红蛱、月扇蛾 、泥虫、单环蛱蝶、二尾蛾、斑叶、黄环蛱蝶、扁锉蜂、十星甲、黄缘蛱蝶、叶松扁叶、柳跳、老豹蛱蝶、泰加大树蜂、毛胸叶甲、红蛱、叶峰、真蝽、线蛱、落叶树红腹叶蜂 、铁牡蚧、环蛱、叶松蚜 、蛱蝶、云斑龟、铗同、叶松小卷 、叩头、云杉、赤杨翅卷、喙丽龟、树球、线小蛾、绿丽龟、大蚜、波杂虫、褐丽龟、毛蚜、褐天毛虫、古丽龟、大蚜、枯叶、毛丽龟、青叶、环卷螟、绿丽龟、树皱病、叶松娥、纹丽龟等),隶属6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蝉螨目)30科(尺娥科、大蚕蛾科、灯蛾科、毒蛾科、粉蝶科、凤蝶科、灰蝶科、卷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鞘蛾科、蛱蝶科、扁叶蜂科、树蜂科 、蝽科、盾蚧科、球蚜科、金龟科 、同椿科、卷蛾科、蚜科、丽金龟科、枯叶蛾科、叶蝉科、瘿螨科、丽金龟科、叩头虫科等),其中大部分危害叶部,达到了98种,占总数的88.3%,危害干、枝部、根部、花、种子的昆虫较少,分别有6种、4种、3种、1种。因此在林分经营中应重点加强叶部防止工作。
有害生物的危害途径主要包括国(境)外传入、外地传入、原有的有害生物,危害方式主要包括危害苗圃苗木和木材两种方式。
3.2.1 传播途径的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未发现发现从国(境)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而从外地传入有害生物种53种,原有的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其中危害程度较大的物种主要包括松毛虫、尺蛾、叶甲类、舞毒蛾等,主要危害落叶松,应加强有害物种的传播途径的监控防治工作、做到预、防、治相结合。
3.2.2 有害生物的危害方式
通过在苗圃调查,共发现4种苗木有害生物,大多集中在鞘翅目,金龟科,而对林木造成危害的有害物种主要以小蠹科树蜂科为主,危害程度较大、危害面积比较广泛,应加强防治和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重点加强林木运输工作的检疫工作,防止有害物种的传入和传出。
加强科学种植、规范林分经营措施、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尽量避免物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加强苗木的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木材产品的出入境检查。结合科研机构,制定生产、学习、研究相结合的现代化规范经营机构、提升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全面调查研究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加强生物防治、尽量较少化学防治、做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1]曾大鹏.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3]中国林业科技出版社.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王绪捷.河北森林昆虫图册[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
[5]辽宁省林学会.森林病虫图册[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6]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有害生物概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